订阅指南   |  广告服务  |  投稿信箱
 公告栏 >>更多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邮件订阅
·RSS
 下载中心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出版道德规范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著作权转让授权书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论文模板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严正声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 38卷 10期
刊出日期:2023-10-10

设备维修
研究论著
综述
 
       研究论著
1 中英文对照的影像学报告在预测模型中的一致性评价
李一晨1,2,黄艳群1,2,张志强1,2,王牧雨1,2,郜斌宇1,2,陈卉1,2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1
目的 结合不同的文本向量化方法和分类模型,评估中英文对照的X线影像学报告在分类任务中的一致性。方法 提取 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数据集中的X线影像报告并翻译为中文,使用Doc2vec、词频-逆文档 频率算法、双向编码器表示(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BERT)等方法对文本进行向量化,利 用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 TextCNN、Softmax等算法和模型完成分类任务。利 用一致率和Kappa值对中英文对照的影像学报告的分类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在二分类任务下,中英文版本影像学报 告分类一致率可以达到0.7~0.9,Kappa值为0.3~0.7,其中BERT-Softmax模型可以得到一致率为0.922,Kappa值为0.724;在 三分类任务下,中英文版本的影像学报告分类一致率可以达到0.6~0.7,Kappa值可以达到0.3~0.4;在五分类任务下,BERTSoftmax 得到中英文文本分类一致率为0.744,Kappa值为0.638。结论 X线影像报告的中英文版本在分类任务中具有较高的一 致性,且一致性与文本向量化方法、分类模型性能及具体分类任务有关。
2023 Vol. 38 (10): 1-6 [摘要] ( 66 ) HTML (1 KB)  PDF (1338 KB)  ( 57 )
7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核病灶 检测模型开发
马依迪丽·尼加提,田序伟,米日古丽·达毛拉,阿布都克尤木·阿布力孜,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2
目的 开发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核病灶检测模型,并评估其在肺结核大规模人群筛查及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就诊的1217例患者的影像数据,随机分 为3个数据集,以7∶2∶1的比例在改进的RetinaNet肺结核病灶检测模型上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并收集两个肺结核公开 数据集数据共800例,用于模型的外部验证。检测模型通过构造针对小病灶敏感的损失函数,引入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特 征提取等技巧,优化对微小病灶和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改进的RetinaNet模型仅在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略低于原始RetinaNet模型,其他数据集的AUC和准确度均高于原始RetinaNet模型。同时改进的RetinaNet 模型在外部中心的公开数据集进行模型评价时,诊断性能较测试集和验证集表现更好(AUC为0.879,准确度为0.847)。 放射科医生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系统辅助下对肺结核病进行诊断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较无AI 系统辅助的诊断水平均有明显提升。在有AI系统辅助下放射科医生对于病例的影像数据进行阅片时间显著短于无AI系统辅 助时(P<0.001)。结论 深度学习能用于快速检测和定位胸片中的肺结核病灶,并给出相应的置信指数和病灶位置信息, 可大批量筛查肺结核高风险人群,大幅度地提高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肺结核诊断的准确度。
2023 Vol. 38 (10): 7-13 [摘要] ( 45 ) HTML (1 KB)  PDF (1863 KB)  ( 175 )
14 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质量控制要点 及对策分析
李国勇,肖杰,任希力,杨阳,马素华,夏文龙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3
医用氧气是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具有简单方便、成本低、耗能少、易于 调控等特点,已成为临床用氧的重要制备方式。但在临床使用中部分产品存在氧浓度过低、杂质含量过高、输出流量不稳 定等问题,给临床应用带来很大隐患。本文基于产品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围绕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主要关注点,如氧浓 度、氧气洁净度、水分含量、氧流量稳定性、高海拔下性能、家用要求、电气安全性等,开展详细阐述及分析,以期为该 产品的设计生产、注册审批、日常监管提供参考。
2023 Vol. 38 (10): 14-19 [摘要] ( 53 ) HTML (1 KB)  PDF (1508 KB)  ( 84 )
20 面向临床的便携式膝关节 康复检测系统设计
陈敬伟1,贾真2,张翼1,王靖2,邓华1,刘杨3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4
目的 阐述面向临床的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检测系统的设计过程。方法 系统由支具、信号采集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 组成,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柔顺性、阻力可变性、量程与精度等特性,设置系统变阻力测量模式以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肌力等关键功能数据,选取4名健康受试者参与系统性能测试实验和计算系统精度。结果 模拟测试 现场结果表明,通常3个周期内动作获取稳定的ROM。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4名受试者膝关节ROM测量Rmae≤0.6°, Rme<1.5°;Tmae<0.15 Nm,Tme<0.4 Nm;3 d内受试者组内重测信度为0.8988~0.9511。系统ROM量程95°,肌力量程28.4 Nm;系统所用弹簧刚度0.2989 Nm/°,系统包括三级阻力模式,对应量程分别是16.89、24.38、28.40 Nm。结论 本研究提出 的测试方案具备有效的ROM测试效果,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检测系统可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所需测 量环境,有效降低下肢与支具间随机绑缚造成的活动度测量误差,满足膝关节术后康复的检测要求,符合临床对康复进展 跟踪和康复方案评估的需求。
2023 Vol. 38 (10): 20-26 [摘要] ( 65 ) HTML (1 KB)  PDF (1968 KB)  ( 274 )
27 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的帕金森病 患者运动功能自动量化研究
孙奕1,荣哲2,汪丰3,徐畅2,郑慧芬2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5
目的 采用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采集的运动数据进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自动评分系 统的研究,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 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需求设计传感器采集数据的范式动作,并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运动评分项目建立对应关系。基于SQLite数据库,开发自动导出、自动管理的患者信息、 评分与运动信号管理工具,获取平稳动作和重复性动作的特征性运动参数,探索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自动评分模型,最终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超参数优化的SVM自动评分模型。结果 使用分段参数序列组合作为 输入,震颤最优准确度为0.90,平衡性最优准确度为0.87,上肢灵活性、下肢灵活性准确度分别可以达到0.83和0.81。直接 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维方法,步态最优准确度为0.78。结论 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的PD运动功能自动量化系统与临床 运动症状评估量表有较好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
2023 Vol. 38 (10): 27-32 [摘要] ( 56 ) HTML (1 KB)  PDF (1860 KB)  ( 246 )
33 一种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的设计与研发
贾瑶,姜雪,刘媛媛,李思彤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6
目的 设计并研发一种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实现输液加温加压一体化,以提高输液治疗效率和患者救治成功率。 方法 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由囊袋和控制盒两部分组成,通过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主控单元以STM32F103C8微控制器 为核心,采用隔膜泵实现对囊袋的加压,温度控制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闭环控制模式实现,并采用自制的加温模块 提高加温效率,采用两节锂电池专用充电管理芯片,通过光电传感器实现液位报警。结果 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测试结果 显示性能良好,在液体输注过程中可维持液体温度,并可持续加温;压力范围为150~300 mmHg,通过按压压力控制按钮和 压力大小调节按钮进行选定;电源装置带有蓄电功能,可储存8~10 h的电量;液体剩余量报警装置可进行有效报警提示。 结论 本研究设计和研发的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具有简易便携、加温加压一体化、动态监测液体剩余量、有效防止空气 栓塞等优点,不仅可以快速补充循环血容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操作简便,医护人员经过 培训即可掌握其使用方法,适用于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临床科室。
2023 Vol. 38 (10): 33-37 [摘要] ( 58 ) HTML (1 KB)  PDF (1675 KB)  ( 111 )
38 面向血透机水路渗漏的物联网感知 系统研究与设计
陈星勇1,楼亮亮2,章逸恺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7
目的 为解决血透机高频使用下水路渗漏导致机器故障频发问题,建构血透机水路渗漏在线感知系统。方法 该系统利用 血透机漏液微电阻特性,建立漏液检测传感器及检测算法,并以ESP32为载体完成算法落地验证和设备上线数据上云, 达到血透机水路微小渗漏精准警告目的。为评估本文所提感知系统的性能,对血透机常见3种渗漏液体(透析混合液、 消毒液和反渗水)进行实验,并验证算法的检测精准度。结果 实验部署中,设计与加工了对应的漏液传感器,并基于 ESP32-DevKitC核心板构建对应的硬件主控模块,通过植入所提漏液检测算法实现常见渗漏液体检测。渗透液体与漏液 传感器接触时,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出现跃变且持续下降。此外,电压跃变信号的标准差数据特征与溶液属性相关,透析 混合液和消毒液跃变幅值明显大于反渗水。通过设定相应阈值具备血透机微小渗漏液体的精准检测能力,提升了感知系 统的鲁棒性。感知系统在透析混合液、消毒液和反渗水3种常见渗漏物质检测精准度均达到100%。结论 物联网感知系统 可为血透机故障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与事后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提升医院血透机维保体系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实 践价值和应用意义。
2023 Vol. 38 (10): 38-43 [摘要] ( 54 ) HTML (1 KB)  PDF (2258 KB)  ( 63 )
44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优化随机森林模型 联合多维度特征融合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周昂a,唐立源b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8
目的 提出一种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优化随机森林(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ed Random Forest Model,SAGA-RF)模型联合多维度特征融合法,为肺癌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于中国 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477例及同期收治的非肺癌患者47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流行病学以及血液检验学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对特征集进行降维处理,并建立SAGA-RF、反向 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以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模型对样本集进行训练和测试,比较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 SAGA-RF模型对样本识别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分别可达91.26%、93.71%以及88.8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分别可达到89.33%、93.38%;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95% CI:0.88~0.95);SAGA-RF模型识别 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SVM模型以及PLS-DA模型。结论 多维度特征融合联合SAGA-RF模型对肺癌诊断准确度、灵敏 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AUC值均优于常规识别方法,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参考。
2023 Vol. 38 (10): 44-50 [摘要] ( 47 ) HTML (1 KB)  PDF (1829 KB)  ( 329 )
51 OriQA设备在后装治疗机质量 保证中的应用分析
罗春丽,张杰,杨志伟,孙玉亮,孙显松,于浪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09
目的 探讨OriQA设备在后装治疗机日常检测中的应用,为该设备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 OriQA设备进行初始刻度,并对放射源活度、源到位精度及驻留时间准确性进行独立校对后,每天进行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计划的重复测量(QA计划含4个驻留位置,每个驻留位置初始驻留时间为2 s)。采集2022年8—10月 共计37次日检数据,并对放射源到位、驻留时间以及放射源活度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OriQA设备的后装机放射源 校准时与井型电离室测量结果相比偏差小于0.3%,与标尺测量相比到位偏差小于0.2 mm,与秒表计时结果相比计时偏 差小于0.3 s。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放射源活度偏差为2.18%±1.33%,随着衰变的继续,测量偏差增大,最大偏差为 4.52%。QA计划中的驻留位置分别为1150、1160、1170、1180 mm,测量结果分别为(1149.9±0.3)、(1159.9±0.4)、 (1170.0±0.4)、(1180.3±0.5)mm;对于所有驻留位置,驻留时间绝对误差为(0.06±0.05)s,各驻留位置测量结果一 致性较好。结论 OriQA设备可作为高质量完成后装机放射源到位、驻留时间精度及放射源活度的检测手段,实验检测的后 装精度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各个后装机的质控中。
2023 Vol. 38 (10): 51-55 [摘要] ( 55 ) HTML (1 KB)  PDF (2092 KB)  ( 113 )
56 直线加速器不同出束模式对鼻咽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谭军文,龙雨松,贺先桃,李钢,冯永富,梁卫学,王占宇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0
目的 研究直线加速器不同出束模式下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剂 量学差异,为鼻咽癌VMAT中最佳出束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相同的处方剂量和 计划参数设计6 MV X射线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FF)下的6X VMAT计划、6 MV X射线非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下的6 FFF VMAT计划以及10 MV X射线FF下的10X VMAT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特性。结果 3种计划在 靶区剂量上差异较小,且均能达到处方剂量要求。6 FFF VMAT计划在部分评估指标上略差于6X VMAT计划和10X VMAT计 划,PTV5115的Dmean,6 FFF VMAT计划高于6X VMAT计划和10X VMAT计划;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6417) 的Dmean、D2%,6 FFF VMAT计划大于6X VMAT计划;PTV6603的D98%,6 FFF VMAT计划小于6X VMAT计划;PTV6975的 Dmean,6 FFF VMAT计划大于6X VMA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剂量的其他指标以及靶区覆盖率比较, 3种计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的优势排序依次为6 FFF VMAT计划>10X VMAT计划>6X VMAT计划。6 FFF VMAT计划相比10X VMAT计划和6X VMAT计划在保护皮肤和正常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10X VMAT计划又优于6X VMAT。6 FFF VMAT计划、10X 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显著高于6X VMAT计划(P<0.05)。结论 6X、 6 FFF和10X这3种模式下的鼻咽癌VMA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且各有特点,其中6 FFF VMAT计划与10X VMAT计划、6X VMAT计划相比在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保护方面更有优势;10X VMAT计划与6X VMAT计划相比在靶区及危及器官保护方 面水平相当。从计划优化角度,为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推荐采用6 FFF下的VMAT计划。
2023 Vol. 38 (10): 56-61 [摘要] ( 68 ) HTML (1 KB)  PDF (2114 KB)  ( 83 )
62 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王炳杰1,王先良2,温爱萍3,康盛伟2,黎杰2,吴骏翔2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1
目的 自主研发一套可用于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的系统,以满足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方法 该系统 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支持DICOM协议,采用窗口式交互界面,通过菜单或按键方式实现操作功能。结果 该系统包括 患者信息、勾画、近距离计划以及系统配置等模块,可实现患者数据管理、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施源器重建、剂量计 算、逆向优化以及剂量评估等功能。使用本系统和商用计划系统进行近距离治疗的计划设计,验证本系统优化算法和剂量 计算算法的准确性,结果显示,两种计划系统在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的偏差均小于0.53%,γ通过率均在98.24%以上。结论 研 发的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可实现临床三维近距离治疗的计划设计工作,可用于临床。
2023 Vol. 38 (10): 62-66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1784 KB)  ( 75 )
67 Eclipse计划系统计算网格大小对脑胶质瘤 VMAT计划影响分析
王天赋,李星月,马明旭,许海燕,关大维,高峰,宫瑾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2
目的 比较Eclipse计划系统计算网格大小对脑胶质瘤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 计划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VMAT计划的胶质瘤患 者33例,在优化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对所有患者分别用1.25、2.50、5.00 mm计算网格设计3组VMAT计划(1.25 mm组、 2.50 mm组、5.00 mm组)。比较3组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临床靶区(Clinical Tumor Volume,CTV)、计划靶区 (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机器跳数、危及器官受量和计划优化时间。结果 5.00 mm组躯干Dmax、CTV Dmax均显 著高于1.25 mm组和2.50 mm组,1.25 mm组的PTV Dmin、CTV Dmin均显著高于2.50 mm组和5.00 mm组。3组危及器官受量和 机器跳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 mm组与2.50 mm组、5.00 mm组的CTV Dmin、PTV Dmin靶区剂量相对偏 差较大,其他靶区剂量参数相对偏差较小。1.25 mm组与2.50 mm组、5.00 mm组的左侧晶体、左侧视神经、右侧视神经的 相对偏差较大。1.25 mm组与2.50 mm组、5.00 mm组的机器跳数相对偏差均较小。1.25 mm组计划优化时间明显短于 2.50 mm组和5.00 mm组。结论 脑胶质瘤放射治疗中,Eclipse计划系统选用不同计算网格会引起VMAT PTV及危及器官产 生剂量方面的差异。从计划质量与优化时间综合考虑,建议采用2.50 mm的计算网格来进行VMAT计划设计,但需注意小网 格会导致体积较小的危及器官受量增高,因此选取小网格优化时,建议适当增大危及器官限量权重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
2023 Vol. 38 (10): 67-72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2189 KB)  ( 135 )
73 基于管电流自动调制模式的儿童头颅 CT体型特异性剂量的快速估算
张见,刘鹏,张晓军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3
目的 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与基于水当量直径(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 WED)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即SSDEWED,在衡量儿童头颅CT辐射剂量方面 的差异,探讨快速计算SSDEWED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1136例儿童的CT影像学资料,依据年龄依次分为 A、B、C、D共4组,比较4组患儿CTDIvol与SSDEWED的差异;分析SSDEWED与管电流、WED,WED、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f)与年龄间的相关性。结果 1136例患儿头颅平均CTDIvol为(9.52±1.32)mGy,SSDEWED为(8.30±0.67)mGy, 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CTDIvolSSDEWED,各分组内CTDIvol的变异系 数、全范围及四分位间距均大于SSDEWED。SSDEWED与管电流有较强的正相关性(100 kVp:r=0.95,P<0.001;120 kVp: r=0.91,P<0.001);SSDEWED与WED在100 kVp管电压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82,P<0.001),在120 kVp管电压 条件下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性(r=0.61,P<0.001);f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SSDEWED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儿童头颅 CT检查辐射剂量,通过建立f与年龄间的回归模型,可以更快速地计算SSDEWED。
2023 Vol. 38 (10): 73-78 [摘要] ( 85 ) HTML (1 KB)  PDF (1843 KB)  ( 23 )
79 超声造影参量成像联合时间-强度曲线对 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价值
高铭,熊颖,傅强,于航,张紫杰,郭亚男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量成像(Parametric Imaging,PI)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在颈部良 恶性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穿刺活检确诊的120例颈部淋巴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 超声造影PI及TIC分析,根据病理评价良恶性淋巴结特征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PI分析良性组淋巴结多为离心型灌注、增强均匀,而恶性组淋巴结多 为向心型灌注、呈不均匀增强,缺损区边界不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分析恶性组淋巴结与良性组相 比,达峰时间较长、下降斜率较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PI与TIC联合应用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敏 感度、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1.0%,83.0%和0.870。结论 超声造影PI联合TIC有助于提高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 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2023 Vol. 38 (10): 79-83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2077 KB)  ( 41 )
84 基于AI-ECG的区域胸痛综合管理 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戴秋玉1,张伟1,黄钊1,陈杰2,陶震寰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5
目的 针对区域胸痛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信息手段优化区域胸痛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及具体实 现路径。方法 在现有胸痛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心电图(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lectrocardiograph,AI-ECG)系 统、整合多个医疗救治系统、打造移动应用服务,建立“患者-基层-急救中心-胸痛中心”四方联动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采集区域心电中心海量标准化数据,训练AI-ECG模型,并将AI算法应用于疾病筛查、快速甄别和术后监测等方面。结果 通过 AI-ECG及胸痛管理平台的优化,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心电图十八分类诊断模型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准 确率均值分别是95.79%、87.88%和96.74%;AI辅助诊断平均每份心电图的分析时间约为0.12 s,心内科临床医生诊断时间 约为1 min;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和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再灌注的平均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 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实现了 胸痛患者院前、院中、院后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增强了胸痛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对智慧胸痛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hest pain management syste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lectrocardiograph (AI-ECG) system was added, multipl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s were integrated, and mobile application services were created, and then a four-way regional cooperative treatment system of “patient-basic-first-aid center-chest pain center” was established. By collecting massive standardized data from regional ECG centers, AI-ECG auxiliary diagnosis model was trained, and AI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various aspects of disease screening, rapid screening, and postoperative monitoring. Results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AI-ECG and chest pain management platform,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primary hospitals were improved. The diagnostic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ECG 18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model were 95.79%, 87.88% and 96.74%,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I-assisted diagnosis time of each ECG was about 0.12 s, and the diagnosis time of cardiology clinicians was about 1 min. The average time of symptom onset to first medical contact time and 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latform can realize the closed-loop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hest pain patie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hospital, enhance the self-health management awareness of chest pain patients, and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hest pain center.
2023 Vol. 38 (10): 84-89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2261 KB)  ( 75 )
90 基于CCM模式的糖尿病移动健康管理平台 的研发及应用
王莉a,付阿丹a,曾倩姣b,丁胜b,付莎莉b,易兰b,唐莎b,杨静b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6
目的 为实现院内规范、高效的血糖管理,构建基于慢性病管理模型(Chronic Care Model,CCM)模式的糖尿病移 动健康管理平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CCM模式六要素,明确关键指标,研发与院内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涵盖 九大功能的糖尿病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并启用以内分泌科室为主导的专业团队进行全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结果 平台 上线后,共服务95个病区,纳入患者管理6217例、纳入管理比例95.46%、预警人数53790人次、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24例、 持续动态血糖监测400例。平台应用后,医护及患者对平台满意率较高(均达90%以上),且预警响应时间和处置单响应时 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基于CCM模式的糖尿病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了院内血糖管理的全天多点、持续、规范高 效的血糖管理,为糖尿病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
2023 Vol. 38 (10): 90-95 [摘要] ( 33 ) HTML (1 KB)  PDF (1712 KB)  ( 76 )
96 基于SERVQUAL模型的手术追溯 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王毅豪a,袁骏毅a,侯旭敏b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7
目的 基于服务质量(Service Quality,SERVQUAL)模型实证分析手术追溯系统的服务质量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基 于患者手术数据的抽取和量化,采用B/S架构建立手术追溯系统。对比系统上线前后医院核心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手术 追溯系统服务质量评估量表和四分图模型对系统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系统上线后,手术接台时间、CT定位等待 时间和CT定位后等待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提升了手术室和外科医生工作效率。大部分手术指标的期望与感知的差 距<0,说明使用者对系统期望很高,系统仍有提升改进的空间。结论 手术追溯系统的成功上线有效提升了医院手术的精细 化管理水平,大数据赋能下消除了手术信息孤岛现象,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基础,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
2023 Vol. 38 (10): 96-100 [摘要] ( 46 ) HTML (1 KB)  PDF (1775 KB)  ( 46 )
101 基于主从联盟链结构的医疗器械 供应链追溯体系构建
张燕1,吕巧荣1,付敏1,魏欣2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8
目的 针对医疗器械供应链体系查询时间长、数据存储安全性差的问题,构建基于主从联盟链结构的医疗器械供应链 追溯体系。方法 通过提取医疗器械供应链的特征值,构建供应链间的时空关系矩阵,根据医疗器械供应链的分类情况,得 到供应链的分布状态,完成医疗器械供应链的跟踪。对获取的医疗器械标签图像进行转化及图像分割,结合二次插补法归 一化处理医疗器械标签图像,识别医疗器械标签。以医疗器械供应链的参与主体为主联盟链,主联盟链的参与主体和第三 方监管机构为从联盟链,加密供应链数据,利用主从联盟链模型,构建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体系。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 研究体系在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中,可以将查询时间控制在5 s以内,供应链追溯过程中密文变化率平均值为92%,提高了 医疗器械供应链的追溯效率及安全性。结论 本研究基于主从联盟链结构的医疗器械供应链追溯体系可以提高供应链透明度 和可信性,加强医疗器械监管,提高企业自律性和医疗器械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性。
2023 Vol. 38 (10): 101-106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2404 KB)  ( 233 )
107 婴儿培养箱质控管理研究
王婷婷,江金达,缪吉昌,夏景涛,齐宏亮,陈宏文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19
目的 针对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质控措施,从而落实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方法 借助护理个人数字助手实现医疗设备使用登记工作,并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展开设备使用效能的评估;开展医疗设备定 期质量检测工作,包括安全性检测和性能检测,制定检测流程、检测原始记录表,并通过汇总整理年度检测中的各项性能 参数,对设备的性能优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质控管理措施实施后,充分利用了使用数据开展设备使用效能评估,最高 使用率为356%,最低的为34%,平均使用率为157.44%。根据质控检测数据,对婴儿培养箱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符合率为 82.86%,不符合率为17.14%。同时,还以温度波动度为例对其均值、标准差的分布以及其随设备使用时长的变化情况进行 统计分析。结论 提升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仅需要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深入浅出的数据分析,同时还需不断总 结经验、改进创新手段。
2023 Vol. 38 (10): 107-112 [摘要] ( 49 ) HTML (1 KB)  PDF (2422 KB)  ( 86 )
113 我院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监测 报告及管理策略分析
董桂青,范医鲁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0
目的 分析我院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及管理现状,为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的监测和防范提供参考和思路。 方法 采取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架构与管理制度、优化上报流程、升级上报平台、采用SPD器械管理系统、加强监 测员及监测队伍管理等措施对不良事件加强监管,对我院2020—2021年强化监管前后医疗器械管理类别分布、不良事件严 重度分布、上报者职业分布及不良事件报告表必填项缺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20—2021年全院医用耗材类不良事 件共上报503份,其中2020年273份、2021年230份。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最高的是“14 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占总报告 数的47.91%;发生数量最多的是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共计113份。强化管理后,2021年Ⅲ类医用耗材不良事件占比为 63.04%,较2020年显著下降(P<0.05);轻、中度和重度及以上不良事件占比为53.91%,较2020年显著下降(P<0.05);上 报者职业中,医师及技师占比较2020年明显提升(P<0.05);不良事件报告表中,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注册 证号、原因分析、器械故障表现填写缺失率较2020年显著下降(P<0.05)。结论 通过制定和完善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的管 理办法,鼓励人员上报不良事件,建立常态化的监督监管机制,可降低医疗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023 Vol. 38 (10): 113-118 [摘要] ( 70 ) HTML (1 KB)  PDF (1895 KB)  ( 128 )
119 医药卫生领域数字孪生相关文献 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
崔钰1,孙彦顺1,于莉莉2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1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医药卫生领域数字孪生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 普、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0月15日已发表的有关医药卫生领域数字孪生研究的文献,通过 NoteExpress进行查重和筛选,运用VOSviewer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2021年起医药卫生领域有关数字孪生的文献量大幅 增长,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是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8篇),Mohammed和Shamanna是发文最多的作者(9篇),荷兰的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则是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9篇);研究热点包括数字孪生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结合, 以及其在个性化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结论 目前数字孪生在医药卫生领域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其应用尚且有限,但结合数 据、知识和算法的数字孪生潜力巨大。
2023 Vol. 38 (10): 119-125 [摘要] ( 56 ) HTML (1 KB)  PDF (4394 KB)  ( 256 )
126 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冠脉支架集采前后 临床使用效果研究
梅国江a,沈磊b,向寰宇b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2
目的 对比分析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冠脉支架集采前后的临床使用效果,为提高医院及科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 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集采政策实施前后患者病案数据,以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的447例为冠脉支架集采前组(带量 前),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的281例为冠脉支架集采后组(带量后),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 院费用及费用结构、耗材费用构成情况、不同年龄段支架使用数量和带量前后治疗效果。结果 带量后住院总费用、耗材费 用、支架费用均较带量前显著下降(P<0.05),除支架外总费用和除支架外材料费用则较带量前显著上升(P<0.05)。 带量后冠脉支架费用在耗材费用中占比较带量前明显下降(P<0.05),带量后年龄≤65岁组患者支架使用数量明显高于带 量前(P<0.05),180 d内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带量前(P<0.05)。结论 实施冠脉支架带量采购有助于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减少冠脉支架费用,降低180 d内再手术率,这对于提高医院成本管控水平和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2023 Vol. 38 (10): 126-130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1356 KB)  ( 58 )
131 基于条形码管理的低值医用耗材全流程 可追溯管理模式的实践
朱莉,王惠,田为中,许斌,冯国琴,邢凯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3
目的 开发医用耗材三级库管理系统,实现低值医用耗材闭环式、精细化全流程可追溯管理,提高医用耗材收费的精 准度。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针对传统低值医用耗材粗放式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参考高值医用耗材全流程 追溯管理模式,建立医用耗材三级库管理系统,借助条形码技术实现低值医用耗材扫码入库、扫码出库、扫码记账收费、 扫码登记科室损耗及扫码完成科室间耗材的调拨。结果 经过PDCA持续改进后,2021年医用耗材收费错乱条目占比由 2019年的0.883%下降到0.054%;收费错乱数量占比由2019年的0.054%下降到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借助于条形码技术,建立医用耗材三级库管理系统对低值医用耗材进行闭环式、精细化管理,可 以有效杜绝错收费、乱收费现象,提高收费准确率。
2023 Vol. 38 (10): 131-135 [摘要] ( 43 ) HTML (1 KB)  PDF (2799 KB)  ( 73 )
       综述
136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ARDS患者全流程 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邹海达1,张春阳1,高贵锋1,刘韶华2,钱何布3,林海4,徐创业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急性肺损伤引起的临床常见危重病症,个 体间差异大、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急需个体化监测指导。现有的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等经典监测手段不能同 时实现ARDS机械通气治疗无创、床旁和可视化监测。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作为 一种无创功能成像的新工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ARDS患者的治疗全流程管理中。本文旨在综述EIT技术原理、功能以及 在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后续EIT技术的发展及其在ARDS临床应用实践的进一步研究 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3 Vol. 38 (10): 136-141 [摘要] ( 59 ) HTML (1 KB)  PDF (1441 KB)  ( 113 )
142 磁响应形状记忆聚合物在医学中的 应用与研究进展
何进伟1,顾浩1,黄玉卓2,裴雅楠1,周栋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5
磁响应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MP)是在SMP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磁性粒子以实现磁响应的新 型材料,其远程非接触的传导控制方式为临床治疗和新型智能医疗器材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文介绍磁热效应概念, 并对磁热响应形状记忆机理进行阐述,综述磁响应SMP在不同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尤其是与4D打印技术的创新性结 合,分析磁响应SMP的优点与所面临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应用进行展望。
2023 Vol. 38 (10): 142-146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1569 KB)  ( 102 )
147 膝关节前外侧结构重建术的研究进展
易鼎力1,叶川2,蓝奉军1,杨杰3,刘炯1,3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6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是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首要治疗措施,膝关节前外侧结构重建术(Anterolateral Structure Reconstruction,ALSR)是运用 于ACLR不能解决的具有高度轴移的ACL损伤患者。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ALSR可以减少单纯ACLR后膝关节残留轴移 并维持其旋转稳定性。为进一步了解ALSR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总结前外侧结构的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征、ALSR的手 术指征、临床效果和手术方式,以期指导临床诊疗。
2023 Vol. 38 (10): 147-153 [摘要] ( 61 ) HTML (1 KB)  PDF (1331 KB)  ( 149 )
154 医用耗材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吴瑶1,陶立波1,2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7
医用耗材价值综合评价是对医用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多维度价值的综合评价,主要目的是为医疗卫生 领域中医用耗材有关的决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同质化、规范化。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医用耗材价 值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价值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医用耗材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2023 Vol. 38 (10): 154-159 [摘要] ( 63 ) HTML (1 KB)  PDF (1324 KB)  ( 93 )
160 心血管外介入治疗装置的研究进展
汪美玲,周晓辉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8
外介入治疗装置具备与血液非接触的特点,从根本上避免了血液感染、血液生物相容性等问题,在治疗心血管疾病 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外介入治疗装置的功能特点进行归纳分类,阐述外介入治疗装置的基本理论,以及目前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分析外介入治疗装置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这类装置的进一步研发和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2023 Vol. 38 (10): 160-164 [摘要] ( 40 ) HTML (1 KB)  PDF (1242 KB)  ( 113 )
165 3D打印在妇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鲁春,张成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29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妇科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有效地推动了妇科医学领域的发展。3D打印可以实现各种妇 科疾病的精细化和个性化诊治,有利于提升医师的诊治水平,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妇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 旨在阐述3D打印模型、3D打印施源器设计、3D打印模板以及3D生物打印在妇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总结3D打印技术在妇 科中的应用优势及不足,以期为临床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2023 Vol. 38 (10): 165-170 [摘要] ( 49 ) HTML (1 KB)  PDF (1323 KB)  ( 71 )
       设备维修
171 某品牌输液泵的输液管路匹配 故障分析及匹配性研究
朱永丽,安文昊,李德鹏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30
目的 针对某品牌输液泵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流速精度不合格问题,分析其故障原因并解决临床使用问题。方法 通 过检测5台故障输液泵流速精度,判断其故障原因为输液管路不匹配。选择FRESENIUS KABI VS 10及B.BRAUN Intrafix Primeline两个品牌的输液器,分别与30台投入使用的该品牌输液泵进行组合,检测流速精度。对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输液 泵进行流速校准。结果 30台输液泵中超过±5%的允许误差范围的有5台,流速精度合格率为93.33%。结论 在临床使用中, 应首先选择与输液泵匹配的同品牌输液管路,其次选择推荐的相匹配兼容的其他品牌输液管路,并应在新泵投入使用前及 使用中进行检测。
2023 Vol. 38 (10): 171-175 [摘要] ( 67 ) HTML (1 KB)  PDF (1761 KB)  ( 62 )
176 GE FASTlab2化学合成模块典型 故障分析与处理
张颖a,邓旋b,王联辉c,张志博c,田浩坤c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3.10.031
本文介绍了GE FASTlab2化学合成模块的特点,列举了该化学合成模块在生产18F-2-脱氧-D-葡萄糖(18F-2-Deoxy-DGlucose, 18F-FDG)放射性药物时合成前模块自检、合成初始核素接收及合成反应过程中出现的3 例典型故障。通过对故障 的分析及对相应组件单独测试,排查出异常部件并更换。熟练掌握该化学合成模块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并做好日 常维护,对降低故障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3 Vol. 38 (10): 176-180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2784 KB)  ( 54 )
行业研究员 中国医疗设备传媒集团 网来天下 通健新广 欧亚起航 医疗维修在线 爱普生
 
Copyright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164号-1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路12号院天竺综合保税区泰达科技园7号楼 邮编:1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