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24
  

  • 全选
    |
    研究论著
  • 蒋晗, 陈慧军, 王春尧, 窦佳琦, 黎睿, 徐子茗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头部磁共振成像运动矫正系统,以矫正头部磁共振运动伪影,提高成像质量,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成像信息。方法 该系统由磁兼容单目相机、光学定位支架、数据采集通信模块组成。通过光学定位支架将单目相机安装于核磁共振腔体内,实时记录人脸信息。基于人脸重建与运动检测算法,实现对人脸的重建与对头部的6自由度刚性运动检测。通过磁共振与相机间交叉标定,利用检测到的运动信息实现磁共振运动伪影的回顾式矫正。结果 该系统人脸重建精度达0.57 mm,旋转、平移运动追踪精度分别为0.42°±0.06°和(0.64±0.12)mm,头部磁共振运动伪影显著减少。结论 基于单目视觉可实现高精度的6自由度运动追踪与磁共振运动伪影矫正,提高磁共振成像质量,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 孙王玮, 徐舒宁, 王珺琪, 吴旭升, 桂志国, 尚禹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6-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套乳腺血氧监测系统,并探究校准算法,确保其能准确反映乳腺组织的血氧饱和度。方法 基于近红外漫射光谱技术设计一套三波长(660、805和904 nm)四通道乳腺血氧监测系统;采用与人体吸收和散射特性相近的固态仿体作为校准工具,设计校准算法;针对每个通道光源-探测器远、近两端光强值,利用实验所得标准值作为参考,并通过调整各通道的光强值参数,实现血氧仪校准。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固态仿体的吸收系数与不同通道的光强值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校准后的自制血氧仪与商用血氧仪在大多数测量点的差异落在95%一致性界限内,无显著系统偏差。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系统及校准算法是近红外漫射光乳腺疾病早期监测的必需步骤。实验证实,该方法提高了血氧测量的精确性,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 任章霞, 钱亮, 陈静, 杨发毅, 黄松涛, 杨宁, 杨景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3-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32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研发一种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便携式负压隔离舱,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患者转运和野外救护。方法 以透明聚氯乙烯(PVC)为材料,以充气气肋作为舱壁支撑结构并与充气睡垫形成拱形隧道舱体,以气密拉链控制开闭;将集成控制器与舱内压力传感器、排气管和进气管相连,使实时压力检测数据反馈到集成控制器,调节进气量与排气量以维持负压。空气过滤器对舱内排出气进行高效空气过滤。结果 舱内负压范围为-20~-30 Pa,生成工作负压耗时32 s,经空气高效过滤后排出气体中≤0.3 μm粒子的过滤率为99.97%,舱内最大噪音为52.9 dB,锂电池续航时间为12.6 h。结论 本装置具有重量轻、操作简单、启动快速、携带方便、射线可穿透及安全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应急状态下的患者转运、大型物理检查和战场单兵救治场景中。
  • 陈一依, 蒋硕, 冯乐菲, 王春雨, 宋阳阳, 王瑞, 刘风景, 张克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石墨烯热理疗类医疗器械的发热特性,为石墨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及质量评价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参照YY 9706.235-2021标准中温度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分布温度传感器并读取温度进行数据计算,以研究石墨烯加热片的发热均匀性;利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温度分布情况,研究其发热特性;利用特制工装对加热片多次弯折,进行弯折寿命试验。结果 样品的4个测试点温度分别为(58.71±1.73)、(58.95±1.68)、(58.90±1.91)和(58.25±1.89)℃,而参考点的温度为(67.05±3.65)℃,远高于测试点温度,且参考点温度与测试点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6,P<0.001);石墨烯加热片在加热10 s左右便可达到温度最大值;石墨烯加热片在30000次弯折试验后,仍保持优异的发热特性。结论 石墨烯加热片在热理疗类医疗器械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如弯折性好、加热速度快、石墨烯区域发热均匀性好等,但是在金属接触区域存在超温的情况。
  • 唐婷婷, 韩光辉, 钟勇, 刘卓柠, 胡林, 陈川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2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射波刀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 Width大小对脊柱追踪精度和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模拟临床治疗,将模体进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设计物理计划;选择不同的ROI Width大小,手动引入误差模拟人体运动进行拍片,记录摆位误差及相关参数(dxAB、drAB、FalseNode)。结果 不同大小的ROI Width对脊柱追踪的平移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仰俯角度轴旋转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xAB、drAB与ROI Wid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lseNode(FalseNodeA/FalseNodeB)随着ROI Width的增大而增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射波刀进行脊柱追踪治疗肿瘤时,选择50 mm的ROI Width可实现更高精度的治疗。
  • 蔡海青, 许朝生, 吴少海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29-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31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模拟试验方式,研究影响ECMO设备血液流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设计3个试验:试验一,在不同转速下,测量静态泵后管路压力范围为70~130 mmHg时的血流量,并计算分析静态泵后管路压力与血流量的相关系数;试验二,在不同转速下,分别用1∶3、2∶3及3∶3比例的甘油/生理盐水混合液模拟不同试验的介质黏度,并测量分析血液流量与试验介质黏度的相关系数;试验三,设计不同的试验模型(患者端的模拟),在相同转速下与试验一、 二对比试验差异。通过3个试验研究影响ECMO设备血液流量的主要因素。结果 试验发现,静态泵后管路压力与流量显示值、流量实测值和流量误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93、0.11~0.70和0.26~0.89,相关性不强,而甘油/生理盐水的比例与流量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1.000~-0.961。另外,不同的患者端模拟模型也会对血液流量造成影响。结论 泵前后压差以及试验介质的黏稠度是影响ECMO设备血液流量的主要因素,但静态泵后管路压力对ECMO设备血液流量影响不明显。
  • 吴娟, 荆斌, 荆钧尧, 吴斌, 孙娜娜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3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针对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的Rician噪声去除算法。方法 首先利用局部方差统计估计MRI的噪声水平,接着采用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及非局部均值滤波方法对图像进行复原,再根据估计的图像噪声水平决定是否进行迭代去噪。结果 利用模拟的大脑MRI对提出的去噪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验证。结果显示,去噪算法在噪声方差为15时,不同切片的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与信噪比平均值依次为70.07、29.78 dB、21.95 dB,非局部均值滤波的结果依次为82.17、29.11 dB、21.28 dB,而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结果依次为108.16、27.80 dB、19.97 dB,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算法优于其他算法。相比传统的非局部均值滤波,本文提出的算法在边缘等信息保护方面也有一定提高,同时提高了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在高噪声水平时的去噪效果。结论 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含噪MRI信号的复原,为后续图像处理及应用提供可靠保证。
  • 李瑞瑶, 齐威, 李林通, 刘晓娇, 朱玉婷, 鲍瀛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40-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面向住院患者的全院血糖管理系统,为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提供可追溯的管理手段。方法 使用主动管理模式构建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将血糖管理系统、电子病历、检验系统等有效结合,形成全院血糖信息化管理互联互通体系,实现血糖持续监测、分级预警和同质化管理。纳入系统上线前后试点科室的糖尿病患者各200例,通过对比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分析管理提升效果。结果 系统上线后,试点科室的术前等待时间由5.00[3.00,8.00] d下降至4.00[2.25,6.00] d,住院天数由10.50[8.00,15.00] d下降至9.00[6.00,14.00] 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院血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了血糖闭环管理和实施效率,是多学科协作慢病管理的具体应用,值得推广借鉴。
  • 李烨, 王新国, 王进军, 甘洁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4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智能化多渠道检查预约平台,优化患者就医流程,解决患者检查预约来回跑、等待时间长等问题,提高检查预约效率。方法 依托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改造检查预约流程,实现与各个检查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统一整合医技科室检查预约资源,运用规则知识库驱动智能算法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检查的一站式预约。结果 多渠道检查预约平台使检查预约率明显提升,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平台应用前,将患者等待检查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特别是MRI检查的等待时间由(116.88±18.20)min降低至(21.65±7.30)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平台充分利用医院检查设备资源,实现多渠道检查的一键预约、精准预约,为患者提供最合理的检查安排时间,满足患者对便捷就医和个性化检查需求的期望,同时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 马群圣, 袁骏毅, 岑星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5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一个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多元化服务总线平台,整合医院内各个系统的服务接口,提升各系统间的互操作性、灵活性和松耦合性,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并降低维护成本。方法 以上海市某医院为研究背景,基于SOA,采用B/S模式前后端分离技术,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总线平台,实现物联网设备、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之间通过统一接口的信息交互。选取平台应用前后各100个服务接口对比分析故障次数及故障修复时长,评价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故障定位和修复机制的效率。结果 经测试,服务总线平台的接口请求错误率为0%。平台应用后,故障次数由(3.41±2.18)次降低至(0.78±0.67)次,故障修复时长由(61.76±41.73)min缩短至(25.98±14.31)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SOA的多元化服务总线平台促进了信息共享和高效交互,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了医疗业务的创新和医院的数字化转型。
  • 党玺芸, 汤智, 袁秦, 何晓帆, 柯军, 冯珊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59-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31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结合医疗器械机构设备的管理需要,开发一种移动端的设备管理系统。方法 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和云数据平台,结合二维码技术,设计一种应用于实验室检测机构,以扫码形式登记查询维护设备的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信息维护、使用登记与查询、转移与盘点等功能。并选取使用纸质登记的设备(对照组)及使用微信小程序登记的设备(研究组),比较2组的设备使用管理情况验证其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设备使用登记时间和设备记录查询汇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7.86±9.59)min vs.(3.58±0.88)min、(67.87±1.36)min vs.(2.28±0.87)min],设备登记缺陷率和盘点异常率均小于对照组(4.72% vs. 1.16%、1.03% vs. 0.14%),使用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系统的应用为检测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为其他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 王晓嫣, 纪晨, 钟小剑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67-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规范无痛消化内镜检查麻醉流程,降低麻醉和检查风险,使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麻醉信息在临床科室、麻醉科、内镜室等部门之间全面准确地共享。方法 梳理无痛消化内镜检查麻醉业务流程,确定医院信息系统、麻醉系统、消化内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遵循医院信息平台交互规范,采用SOAP1.2通信协议、HL7 V3数据交互标准接口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比较系统使用前后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预约取消率、门诊患者检查预约耗时、住院患者检查前待床日的差异,验证改造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系统使用后,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预约取消率由18.99%降低至7.57%,检查预约耗时由(174.49±55.71)min缩短至(139.82±45.10)min,检查前待床日由(2.36±1.68)d缩短至(2.05±1.46)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信息系统改造实现无痛消化内镜患者的麻醉管理,可以保障无痛消化内镜患者的检查、麻醉安全,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医疗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 徐慧薇, 宋雅娜, 尹建兵, 晁园, 张坤智, 吴海雯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75-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定位针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后临床使用风险监测真实世界种类、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MAUDE和Medical Device Recalls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取定位针类产品安全性信息,规整和统计多源数据,研究定位针类产品风险种类,分析风险产生因素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结果 定位针类产品主要涉及2种故障类风险(无法激发与释放、脱落与移位)、3种伤害类风险(气胸与出血、遗落体内异物未取出、致敏)和3种其他类风险(超范围使用、被其他合并用械损伤、产生伪影)。风险产生主要原因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临床适应证选择、合并器械使用、患者个体差异等。风险防控措施包括注册人优化产品、提升质量,临床使用单位准确把握适应证规范使用产品。结论 定位针类产品上市后应用于临床真实世界,存在故障、伤害和其他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等各种风险,应加强该类产品生产、使用和监管环节的安全性监测和管理,以期减少风险、降低伤害。
  • 俞骏仁, 郑蕴欣, 罗莉, 余锦娟, 徐桔密, 俞传芳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82-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医疗新技术运用对手术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效率以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新技术使用项目,将2023年某三甲医院开展该技术的患者纳入研究作为新技术组,使用传统腔镜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建立数据库。并以手术方式为自变量(传统腔镜手术作为对照),患者个体特征作为控制变量,运用Stata 16.0对患者的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出院转归以及0~7 d再入院率进行回归分析,探索新技术运用对手术科室医疗服务的影响。结果 经过数据清洗后,新技术组为276例,对照组为759例。相较于传统腔镜技术,新技术组的异地医保付费患者比例更高(P<0.05)。运用新技术提升了患者治愈率,降低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但术前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均有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住院次均费用、药费、耗材费、检查费、服务费及手术费均显著增加(P<0.05),抗菌药物费用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了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体现了新技术的精准定位和学科影响力,减少了手术风险,极大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但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并且疾病经济负担上升对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提出了巨大挑战,医院需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以及医保政策支持激励医疗机构有序开展新技术。
  • 范琳琳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89-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人工膝关节为例,分析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方式改革后患者住院费用和医保结算金额变化情况,探讨集采与DIP关于控制就医费用的正向叠加效应,为DIP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获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1064例患者病案首页的费用数据及医保结算数据,描述变量随政策的瞬时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 集采政策实施前住院总费用和明细费用中的医疗与治疗费、诊断费和药品费均快速增长。集采后住院总费用、诊断费和医用材料费均瞬时降低(P<0.05),总费用以108.41元/月缓慢上升;医疗与治疗费及药品费瞬时变化不显著(P>0.05);患者自付金额和医保基金支付金额均瞬时降低(P<0.05),长期变化不显著;医院盈亏瞬时变化不显著(P>0.05),长期以816.15元/月上升。DIP与集采叠加实施后,住院总费用、诊断费和医用材料费瞬时变化不显著(P>0.05),总费用长期以54.78元/月缓慢下降;医疗与治疗费瞬时升高(P<0.05),长期以23.92元/月上升;药品费瞬时降低(P<0.05),长期变化不明显;患者自付金额瞬时增长834.29元(P<0.05),长期以10.48元/月缓慢下降;医保基金支付金额和医院盈亏瞬时变化不显著(P>0.05),长期分别以764.76元/月和723.33元/月快速下降。结论 DIP与耗材集采在控制住院费用的正向叠加效应显著,对费用结构的优化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费用提升,药品费进一步下跌。患者就医负担降低,医保基金发挥战略性调控作用。针对诊断费增长、耗材费变化不显著和医院盈利空间收窄,需联合配套措施综合治理。
  • 吴萍, 荣瑶, 李东, 董硕, 张文龙, 花城, 吴航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96-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探索该类设备的临床可用性评价方法。方法 基于操作任务以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专家权威系数和评价指标权重获得各评价指标的量化评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临床实操技师或医师对PET/CT可用性的评价打分。结果 完成可用性问卷评分67份,总体可用性评分为93.99分,最高得分为PET无源质控指标,得分94.66分,最低为球管预热接口指标,得分92.84分,各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备可用性良好。结论 基于设备主要操作任务及使用场景建立的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评价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通过建立专家库、计算专家权威系数、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的方式获得的调查问卷评分为探索PET/CT设备的临床可用性提供了数据支撑和重要参考依据。
  • 花城, 吴航, 荣瑶, 张文龙, 谢峰, 吴萍, 董硕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01-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医学影像装备适用性验证信息收集与分析平台,探讨医学影像装备功能及效果、设备性能、可靠性、服务保障性、可用性、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评价分析方法。方法 以设备真实世界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传输等流程,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结果 收集与分析平台有效采集了包括数字X线摄影设备、CT、MR、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核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数据,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为院内运营管理提出建议,并有效提高了PET/MR设备可用度(2.6%)。结论 平台解决了设备临床适用性研究工作面临的数据采集难与分析评价难两大问题,为医院管理及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 刘丹, 王涛, 孙挪, 陈玉俊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07-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网格化管理、医院信息化技术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12月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的500台医疗设备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1—12月在网格化管理、医院信息化技术为一体管理模式下管理的500台医疗设备设为观察组。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划分网格区域、强化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来改进观察组的设备管理流程。比较2组设备故障率、检验合格率、维修响应时间、故障排除时间、管理质量评分、每月维修费用、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设备故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检验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维修响应时间、故障排除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每月维修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格化管理、医院信息化技术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检验合格率及维修效率,降低维修费用,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值得借鉴推广。
  • 冯世领, 赵飞, 周晔, 王慧, 周嫱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13-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医用耗材商务标准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采购部门提供医用耗材集中配送相关的标准化商务要素体系和流程节点,帮助医疗机构评估、遴选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规、严谨、通畅的商务流程,确保耗材供应工作平稳、高效。方法 通过文献查询、专家咨询等方法拟定医用耗材商务标准指标体系初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具体指标内容及权重,形成最终指标体系。结果 建立了一套医用耗材商务标准指标体系,包含7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含服务招标、合同、资质、结款、绩效评价、商务流程和物权过程。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医用耗材标准指标体系,可以提示医疗机构和医用耗材集配商注重完善、提升商务流程的合规性和时效性,尤其可为SPD管理模式提供商务流程设计、评价、监管、改进等的参考。
  • 沈莉, 承雅, 蔡亚英, 蒋敏, 胡晴霞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18-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9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减压沸腾清洗机联合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ervices Department,CSSD)外来器械处置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以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CSSD的外来器械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4—9月采用常规清洗方法及常规处置方案的外来器械为对照组,随机选择外来器械180件,手术包1330个;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实行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联合追溯系统处置方案的外来器械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外来器械180件,手术包1204个。对比2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包装不合格率、发放不合格率、灭菌不合格率及临床医护人员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清洗效果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心类器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类及钻头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包装不合格率、发放不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沸腾清洗机联合追溯系统能显著提高外来器械的清洗效果,提升CSSD的外来器械处置能力及临床使用满意度,在外来器械的处置中采用此处置方案有重要价值。
  • 王泽, 费嘉闻, 于家欢, 李芬, 李红丽, 汪志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23-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有效提升乳腺X线摄影检查技术的规范率,提高图像质量,加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 组建QCC小组,运用QCC手法及科学统计工具如甘特图、柏拉图、鱼骨图等对乳腺X线摄影检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制定对策。通过比较QCC改善前677例图像和改善后567例图像的影像规范率,评估QCC活动在提升乳腺X线摄影检查技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QCC手法及科学统计工具分析得出活动改善重点为:内外斜(Mediolateral Oblique,MLO)位胸大肌未充分显示、双侧头尾(Craniocaudal,CC)位内侧组织无法全部显示、边缘肿块未全部显示。通过改善,乳腺X线摄影检查技术的规范率由51%提升至86%,目标达标成率为109%,其中MLO胸大肌未充分显示、CC内侧组织无法全部显示、边缘肿块未全部显示的问题得到大幅改善,且改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QCC活动在提升乳腺X线摄影检查技术的规范率中效果显著,其形成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可大幅提高图像质量,对提高乳腺癌早期筛查的精准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 尹晓冬, 成永忠, 陈洋, 闫威, 孙海滨, 李克, 曾凡高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30-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软件识别定位Ruedi-Augower Ⅱ型Pilon骨折的精准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8月Ruedi-AugowerⅡ型Pilon骨折DICOM格式CT数据20例,随机编号后,分别由1名骨科高年资医师和低年资医师在院内PACS系统和AI软件中识读分析,两者识别出需要复位的骨折块并经判定一致后,在不同系统中测量出每一骨折块在X轴(内外)、Y轴(上下)、Z轴(前后)上的位移、旋转角度,同时用AI软件得出骨折分型和骨折点信息。结果 软件识别骨折分型准确率为70%;2组测量骨折块X、Y、Z轴位移、旋转角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AI软件测量Ruedi-AugowerⅡ型Pilon骨折位移信息效能与人工一致,验证了其识别定位的精准性;其模拟复位测量的方式具有开创性,可为术前规划复位方案提供指导。
  • 综述
  • 陈冲冲, 沈晓明, 马云枝, 谢雁鸣, 郝诗楠, 吕孟可, 周广胜, 孟明贤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37-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PD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相较于传统诊断方法,机器学习技术在PD诊断中展现出了多模态、非侵入、少变异及个性化的优势,但现阶段早期PD症状的非特异性、高质量PD标注数据的不足以及隐私性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P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构建更具泛化能力的模型、探索生物学解释等,使机器学习技术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为PD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
  • 方海丽, 周秀玲, 胡安琪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43-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穿戴健康类设备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设备,具有监测、记录和提供实时反馈等功能,为心脏康复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综述了心率检测仪、心电监护仪、健康手表、计步器和加速度计等可穿戴健康类设备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通过综合分析各类设备的优势和局限性,揭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加强医务人员对可穿戴健康类设备的了解,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心脏康复方案,促进可穿戴健康类设备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 石晓飞, 王磊, 杨爱娟, 徐文畅, 周贲, 姜琛昱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49-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众心理健康认知的提升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趋势渐渐扩大。老年群体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或负面情绪需要持续疏解,对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平台、中重度心理或精神疾病的专业医疗支持产生需求。由此,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诊疗产品存在巨大市场潜力。本文综述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智能诊疗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当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危害,提出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医疗需求,最后阐述了智能诊疗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缓解老年心理健康疾病患者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
  • 谭琦, 殷伟红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55-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而引发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度法对脱垂部位进行特异性描述,该方法能提供详细的描述信息,但不能直观评估盆腔的功能状态。超声检查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实时动态成像、成本低、无创伤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可弥补POP-Q评分系统的不足,发现早期没有临床症状的轻度POP。本文综述了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产后POP女性中的应用以及盆底超声引导下POP患者的治疗现状,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断检查方法,帮助孕产妇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 刘可心, 何文思, 刘峰, 何建辉, 罗锋, 颜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61-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医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目前大部分医院已开展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但对于全部医用设备仍缺少经济效益评价和使用绩效考核,缺少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公立医院医用设备购置时的经济效益评估模式建设经验,探索了构建符合我国现状的医院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估模式,以期为我国医院医用设备持续改进购置前效益评估提供启示和借鉴。
  • 纪雪晴, 孙建男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67-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肺通气功能障碍为特点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COP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其并发症肌少症而导致的运动耐量下降与COPD预后不良、住院率及病死率升高相关。胸部肌群可以间接反映全身肌肉水平,还可作为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与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息息相关。胸部CT是肺部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可以同时评估肺内及肺外组织。本文就CT评估慢阻肺患者胸部肌群衰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COPD患者全身改变的理解并为其提供影像学证据。
  • 设备维修
  • 王聪, 黄丹, 程琪琪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73-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婴儿培养箱在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造成白屏现象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婴儿培养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通过电磁干扰三要素分析的方法,使用近场抗扰度分析仪、示波器等工具观察和分析电路反应,识别出静电干扰的敏感源和干扰路径,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 测试发现,屏幕主板是敏感源,且存在多个耦合路径,组装后显示屏的抗干扰能力不能达到接触放电±6 kV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包括优化屏蔽盒结构、使用屏蔽线缆以及固定线缆的走线位置。经测试和应用观察,产品的ESD抗干扰能力可达到标准要求,提高了婴儿培养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地消除了ESD问题。结论 本研究可以为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借鉴,对于提高医用电子设备的ESD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袁保锋, 李郑, 何玲, 姜立美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78-1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MR梯度系统的结构及常见故障,探讨各故障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收集我院MR设备遇到的梯度故障10例,其中梯度电源故障4例,梯度放大器故障2例,梯度信号控制单元故障1例,冷却系统故障2例,梯度线圈导致伪影1例。分析故障现象、故障来源并进行故障排查。结果 通过对MR梯度系统故障进行分析,找到各故障原因,其中6例更换故障部件后消除,2例信号线接触问题现场解决,1例通过软件校准后改善,1例通过清洁冷却系统后解决。结论 对MR梯度系统故障修复主要通过故障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其来源及适当的处理策略,同时,日常规范化管理也可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