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最新录用


说明:以下列出经编委会审查通过,被本刊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 其个别内容、版式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 请以最后发表为准。本刊已经为这些文章分配了文章唯一和持久的doi,您可以使用doi直接引用本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著
    李璇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在医疗资源分配过程中,传统分诊方法常面临分诊效率不高,分诊不准确以及泄露隐私的问题,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智能分诊模型提高分诊的效率、准确性和隐私保护能力。方法 研究融合主成分分析法和随机森林算法设计出分诊算法,并引入差分隐私和同态加密技术构建出一种双重加密的医院急诊分诊模型。结果 研究设计的分诊算法在两个数据集测试中,分别在第4、17次迭代后完成收敛,拟合度分别为96.8%、98.4%,计算效率和分诊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其他算法。研究模型的平均计算时间为0.43s,分诊准确率在隐私保护总预算取值为(0.01-5)的区间内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其他分诊模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应用急诊分诊模型前后就诊等待时间的统计学检验P值为0.136,分诊准确率P值小于0.001,再入院率P值为0.41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模型明显提高了医院的分诊能力。结论 模型可以在保障患者隐私的情况下,高效准确地完成分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 专论
    张艳丽, 王权, 孟祥峰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随着YY/T 1686-2020标准的实施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YY/T 1686-2020中的内容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的术语内容已不能涵盖且表达目前市场上采用机器人技术的医用电气设备或系统的结构组成及特点,其术语部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文介绍了修订后的YY/T 1686的概况及关键技术指标的制定情况,试图改变市场上关键技术的描述参次不齐,存在术语滥用的现象。方法 通过对重点基础术语和技术术语的解析、国内外标准的对比、国内已上市产品的调研,增强对采用机器人技术的医用电气设备或系统中相关术语的理解和应用。结果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的需要,对行业标准 YY/T 1686-2020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基本通用术语和技术术语,并结合市场上产品的性能特点,增加了性能方面的术语。修订后的标准共收录了98个术语,涵盖基本通用术语、技术术语、结构组成及性能4大类。结论 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医用机器人产品的细致分类和市场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论著
    曾海燕, 邓欣琪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利用知识图谱分析医用耗材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通过多维度的数据统计揭示主要研究方向和趋势。方法 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医用耗材管理现状进行年度发文量、学科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发文作者及机构等方面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年度发文量分析显示,2014年至2023年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2020年初期出现短暂下降。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了多个主要聚类,涵盖了从精细化管理、高值耗材管理到信息化应用和成本控制的广泛主题。关键词频次分析显示,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高值医用耗材、信息化等词汇频率较高。关键词中心相关性分析显示,精细化管理和高值耗材等关键词在耗材管理优化和效率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性。发文作者分析表明研究者间合作较少但存在核心合作网络,而机构分析显示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网。结论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医用耗材管理领域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全面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为未来研究方向的制定提供了深刻洞察和理论支持。
  • 研究论著
    阳广照, 杨青, 张海燕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为提高医院采购资金使用效能,提升医院大型设备配置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及学术影响力,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及病人负担,实现医疗设备购置准入的精益化管理,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方法从临床、医工、财务及专家四个角度分析设备购置准入评价思路及方法,以DSA设备为例,基于卫生经济学构建设备购置准入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取现场调查、量化指标等次、物元模型分析、综合评价评分、多项式回归模型等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综合分析。结果基于卫生经济学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分析,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准入管理找到抓手及方向,有效降低医院采购决策风险,遏制设备采购资源错配情况发生。结论提供一套有效的大型设备购置准入评价思路、算法及方法,以期能对各公立医院规范和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准入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研究论著
    赵俊辉, 杨红世, 丁卉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建设并完善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LIS),解决检验人员手工记录操作过程,实现微生物实验室无纸化和信息化管理。方法 采用C/S三层架构,以ORACLE数据库,NET Framework 4.0开发工具,C#编程语言,并参照CLSI、ISO15189、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并结合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开发适合基层医院的微生物工作流程的MLIS。结果 MLIS实现了微生物标本的接收、涂片、接种、培养、药敏试验、报告等全流程检验信息的记录和分级报告机制,标本的接收登记处理平均时间缩短了81%。涂片报告时间、阳性结果报告时间分别缩短了75%、30%(P<0.01),分级报告率提升了100%。 结论 临床微生物标本管理系统提升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全过程管理电子化记录确保实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分级报告机制有效缩短报告时间,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及时的对症治疗,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 研究论著
    汪蓓, 闫东, 潘蕾, 赵倩, 姜若, 郑蕴欣, 狄建忠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探讨利用流程优化方法,优化急诊增强CT患者运行模式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效率。方法 运用服务链理论,对目标医院放射科急诊增强CT流程进行优化。以本院503例做急诊增强CT的患者为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144例,模式优化前流程)和观察组(359例,模式优化后流程),对比两组检查等待时间。结果 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检查部位变量后,患者增强CT等待时间从优化前(1.38±0.93)h减少到优化后的(0.94±0.42)h,(P=0.001)。患者满意度从60.42%提高到84.12%(χ2=32.95,p<0.001)。结论 使用服务链理论能持续有效优化患者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一院多区医疗服务同质化的关键在于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 研究论著
    郇乐, 宋伟伦, 王志博, 王娟娟, 吕毅, 吴荣谦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气管插管技术是急诊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插管错误而给患者带来损伤,开展了气管插管轨迹电磁定位检测方法研究,旨在提高气管插管的正确率与效率,并配合自动化气管插管机器人的研究。方法 依据电磁位置跟踪器与人体头颈部模型进行正确与错误的气管插管曲线的收集,利用MATLAB对曲线数据进行处理与筛选,基于DTW算法计算正确与错误的气管插管曲线最优路径,再利用DTW算法计算正确与错误最优路径与待检测曲线的相似度,通过相似度数值比较确定本次插管操作是否正确。结果 120组插管操作与正确和错误最优路径的相似度数值差异较为显著,可以用以判断插管操作正确与否,使用50组曲线进行系统的测试,正确率为100%。结论 气管插管轨迹检测系统可以检测插管过程是否正确,辅助医生操作,提高插管效率与避免患者出现插管误损伤,并且有望与气管插管机器人相融合与拓展到胃管插管检测等多处用途,促进医疗智能化与远程化。
  • 专论
    谢忠壤, 王牧雨, 范世玉, 李一晨, 陈卉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基于公开的医学知识图谱和电子病历构建脑卒中临床专病知识图谱。方法 使用生物医学信息本体系统和脑卒中患者结构化电子病历作为知识来源,依次构建脑卒中基础术语表、患者特征词表、脑卒中概念字典、脑卒中关系三元组集和脑卒中概念术语集,将关系三元组集和概念术语集导入Neo4j数据库中完成脑卒中专病知识图谱的构建。通过知识图谱嵌入模型获得知识图谱表示,设计实验将链接预测和三元组分类作为评价任务对比TransE、Rotate以及Analogy等知识图谱表示模型的性能差异。此外设计了患者住院是否超过7天和14天的两个预测任务。将知识图谱嵌入表示与基于skip-gram算法的原始特征患者表示相融合,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完成预测任务并评价其性能。结果 构建的脑卒中专病知识图谱拥有215,090个实体和550,976个关系,RotatE模型输出的知识图谱表示性能优于其他模型。融入知识图谱的患者向量在预测任务中结果更好。结论 利用公开的医学知识图谱并结合患者数据可以快速构建高质量专病知识图谱,有望为脑卒中疾病的临床决策、疾病诊断以及个性化医疗提供支持。
  • 研究论著
    朱超楠, 田俊, 孙文路, 李前威, 万婷婷, 孙思阳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探讨在颅脑CT检查中,应用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ASIR-V)前置和后置权重的最佳组合。方法 将90例颅脑CT平扫的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B组和C组扫描前分别预设前置20%、30%和40% ASIR-V权重;每组扫描完成后均采用后置50%、60%、70%及80% ASIR-V权重进行图像重建,分别得到A5~A8亚组、B5~B8亚组和C5~C8亚组。分别记录三组扫描辐射剂量的相关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CT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及各组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应用5分制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采取双盲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测。结果 客观评价方面,在前置ASIR-V权重不断增高的同时,ED不断降低,两者呈线性负相关,ED回归方程为Y=−0.33X+2.71(r2=0.918,P<0.001);A5~A8、B5~B8和C5~C8各亚组的SNR值、CNR值均随后置ASIR-V权重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方面,三组评分一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6、B7和C7亚组分别在同一前置迭代水平下获得最高评分,而B7亚组的主观评分值在所有亚组中最高。结论 在噪声指数为3且管电压为120 KV的条件下,应用前置30%结合后置70% ASIR-V权重进行颅脑CT检查,可以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并且显著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 研究论著
    周杨, 刘光丽, 张盛昭, 杨润怀, 段宇平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针对呼吸功能的准确监测这一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胸阻抗测量法的呼吸监测设备。方法 本文采用胸阻抗测量法设计了呼吸测量设备,并设计了其上位机程序。硬件部分充分利用CY8C5888片上系统内的数字和模拟资源,实现单芯片的胸阻抗测量,使小体积、可穿戴成为可能,它结合片外蓝牙模块实现数据无线传输。上位机软件由LabVIEW开发,它可以接受阻抗数据、对数据滤波、分析呼吸频率并监测异常呼吸频率;其中采用动态差分阈值法测得呼吸信号的呼吸频率,能有效适应信号变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结果 呼吸监测系统体积小,可以实现可穿戴测量。上位机界面能够显示呼吸频率波形,经过人体实际验证,测得的呼吸频率与实际的呼吸频率平均误差为2.8%,误差总体上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且符合JJG 1163-2019《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中对呼吸率的技术指标要求,能够实时测量、记录呼吸信号并对异常信号报警。经过实际测试,并满足了设定的目标。结论 该装置能有效适应信号变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本文设计的微型呼吸监测系统有望在临床领域得到应用,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监测数据。
  • 专论
    陈璐艳, 洪良杰, 王宝华, 孔海莹, 陈永刚, 吴斌, 陈新华, 傅佩芬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本实验将一种新型的非热能量—纳秒脉冲电场用于微创消融羊乳腺部位,探索脉冲电场消融对于乳腺组织的安全性;方法 取3只成年正常雌性山羊共6只乳腺,局部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应用纳秒脉冲肿瘤消融系统连接的电极针经皮穿刺乳腺组织内进行消融。观察消融过程中实验羊的生命体征变化,检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血液指标,采集乳腺消融部位超声影像,并进行病理取样,对比乳腺组织消融前后的病理变化;结果 纳秒脉冲电场技术在局麻下对羊乳腺消融过程顺利,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不良反应,也未观察到消融期间乳腺腺体周围肌肉的震颤与收缩。术后定期随访,超声检查发现消融效果明显,血液检查提示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消融区域呈现凋亡坏死,非消融区域组织形态正常;结论 本实验验证了纳秒脉冲电场技术对羊乳腺消融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在临床前大动物上微创消融操作是可行的.
  • 专论
    荣瑶, 花城, 董硕, 吴萍, 李东, 张文龙, 吴航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通过搭建一级和二级信息平台,构建多中心医学影像装备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二级信息平台获取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应用数据,利用数据采集、数据治理及指标设计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脱敏,通过数据空间管理和数据空间测试验证技术,将脱敏数据传输至一级信息平台;一级信息平台依据医学影像装备临床应用评价标准设计分析算法对设备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多家二级信息平台通过数据空间管理技术向一级信息平台传输标准化数据列表,可对医学影像装备可靠性、可用性、功能效果、设备性能、运行效率等方面分析评价。用户可通过一级信息平台展示的结果,直观了解各类医学影像设备不同品牌间的临床适用性评价结果。以PET/MR为例,从单台评分来看,A品牌设备的可靠性评价为99.69%,B品牌设备的可靠性评价为98.37%,截至本文撰写前,A品牌设备的可靠性略高于B品牌。以MRI为例,2024年8月三种品牌间的临床应用效率分别为0.61、0.51和0.37,通过秩和检验,三种品牌MRI的临床应用效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平台医学影像装备临床应用评价构建可为医疗机构选用并验证医学影像装备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与平台支撑,为推进我国国产医学影像装备质量提升提供数据支撑,为建立健全我国国产医学影像装备可靠性、临床应用验证、维护维修等有关标准规范、标准体系提供研究数据及基础共享服务平台支撑。
  • 研究论著
    汪兆来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下,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且高效的医院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性、患者信息的保密性。方法 通过分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特点及其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与挑战,以法律法规条例办法为依据,借鉴现有的网络安全理论和最佳实践,结合当前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构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果 通过构建融合技术、管理、运营三位一体多层防御的医院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形成防护、监测、处置、保障四大体系协同的综合防控格局,主动安全事件发现能力提高100%和网络安全综合评分始终高位(动态100分)。结论 构建一个全面的医院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确保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网络安全屏障”,保障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患者信息的安全,为智慧医院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医疗服务和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高速、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环境。
  • 专论
    李东, 吴萍, 张文龙, 董硕, 花城, 荣瑶, 吴航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分析CT设备在使用中的可靠性数据,健全设备可靠性分析评价指标的理论框架,探索设备可靠性评价的实践方法,为不同CT设备间性能对比提供实用的参考方案。方法 以新启用CT设备前两年数据为对象,依据可靠性理论构建性能对比框架。根据设备厂商提供的工单维修记录,统计比较单台CT设备装机后第1年、第2年与前2年工单中与可靠性、维护性和保障性参数相关的数据,以及比较装机后第1年、第2年的维修时长、故障时长和维修间隔。结果 设备运行第1年、第2年、前2年平均的各项可靠性参数,表现优良程度依次为第1年、前2年平均、第2年。第2年维修时长和故障时长较第1年有所增加,维修间隔较第1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设备在装机后前2年整体运行状态较为平稳,第2年略有下降。结论 本研究建立维修数据分析和评价体系,可为提高设备可靠性提供参考信息,为不同CT设备间性能对比提供参考方案,推动CT技术进步及行业标准化,有助于规范CT设备的使用标准,共同推动CT技术的持续进步。
  • 专论
    张文龙, 侯艺威, 柳渊, 王宇坤, 李宝欣, 董硕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对北京市327台DR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分析检测数据的稳定性,提升DR质控管理水平。方法 使用多功能剂量仪Unfors Raysafe X2和低对比度测试卡、空间分辨力测试卡等检测模体,按照WS 76-2020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对DR设备的通用检测项目和专用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并使用Minitab 17.0软件对设备性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327台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合格率为98.17%,不合格情况共涉及3个性能指标,分别是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响应均匀性和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大部分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处于Ⅰ级水平,管电压指示的偏离(大焦点)质量控制处于Ⅲ级水平。结论 通过对DR设备性能质量控制检测数据进行稳定性分析,发现被检测的设备在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响应均匀性、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以及管电压指示的偏离(大焦点)这些重要指标上仍有提升空间。本研究的重要结果可以为DR设备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为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基础,确保DR设备的影像诊断质量和辐射安全。
  • 专论
    花城, 董硕, 张文龙, 李东, 侯艺威, 吴航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使用可靠性验证方案对进口及国产的高端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DR)设备在临床使用运行中的可靠性水平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共提取3台DR设备(国产2台、进口1台)一段时间内的维修保养、工作日志等数据,对设备的可靠性参数、维修性参数、保障性参数、可用度和核心部件状态进行分析,比较设备的性能检测数据与可靠性水平。结果 设备A、B可靠性参数良好,设备可用度参数均大于95%。国产设备C相对故障时间较长,可用度处于90%~95%之间。国产设备维修保障性参数表现更优,平均维修时间相比进口设备快67%,维修保障延误时间低100%以上。3台设备运行性能稳定,均可达到标准要求,核心部件的状态参数基本保持稳定运行。结论 基于可靠性验证的基本方法对DR设备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水平进行分析,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设备长期稳定性的客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运行较短的国产高端设备在可靠性表现上并不平均,与成熟的进口高端设备显示出较大差异性。
  • 专论
    陈娟, 龙俊羽, 张婷, 李卓婷, 卢岩, 欧阳昭连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通过科学数据描绘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科研竞争格局。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该领域学术论文,在全球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国内不同城市之间对比发文量、高被引论文数量和比例指标,以描绘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科研实力和我国不同城市的科研实力。结果 2015~2024年间,全球共发表论文128127篇。从全球竞争来看,我国(41190篇,433篇)和美国(31044篇,411篇)的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遥遥领先;我国发文量年复合增长率达9.0%,美国则呈负增长趋势;我国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等19家机构发文量进入全球前30位,张兴栋、莫秀梅、常江等多达16名研究者的发文量进入全球前30位。从国内竞争来看,上海(6840篇,98篇)和北京(6610篇,82篇)的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两地均有多个机构和团队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研究成果;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和深圳等城市的发文量均在1900篇以上。结论 我国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研究规模持续扩大,积累了大量顶尖研究成果,并且众多机构和团队在该领域跻身全球前列。北京和上海显示出作为全国科研中心的强大科研产出能力,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和深圳等展现了作为区域科研中心的活跃度。
  • 专论
    张婷, 徐东紫, 陈娟, 卢岩, 严舒, 潘黎姿, 王建波, 欧阳昭连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基于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利引文网络探索技术发展主路径。方法 本研究构建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利引文网络,采用搜索路径连接数算法(SPLC)计算遍历权重,通过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两种路径搜索方式,对该领域的全局主路径、全局关键路径主路径、局部前向主路径、局部后向主路径及局部关键路径主路径进行分析,探索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轨迹。结果 脑机接口领域共有专利申请15519项,包含专利引文140691件;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技术开发聚焦于神经刺激与调控技术、神经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脑机接口硬件技术等方向。主路径分析显示,技术主题以电刺激为核心,强调精准的神经调控与个性化治疗。全局主路径上专利数量最多,有16件,包含2条技术路线,全局关键路径主路径与全局主路径一致;局部前向主路径上有14件专利,包含1条技术路线,局部关键路径主路径与局部前向主路径一致;局部后向主路径上有10件专利,包含1条技术路线。结论 本研究通过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利主路径分析,识别技术发展轨迹,从情报学角度为脑机接口领域研发提供信息支撑。
  • 研究论著
    周钰, 祝新意, 王文明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为解决传统的有线监护仪布线复杂、移动性差等问题,提高医护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本文基于星闪技术实现医院监护仪的互通,通过将星闪模块接入监护仪,然后部署在病房,并将星闪传输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医院监护仪的管理和联通,并能够远程查看患者监测指标。结果 经过在医院部署20个星闪基站,进行了三个月的对比,应用结果显示星闪技术在能够支持1M/2M/4M/12M等多种带宽,平均数据延迟为3.2毫秒,在高干扰环境下,丢包率小于1%,实时性、并发数量、抗干扰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同时医院的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患者因为监护仪绊倒发生次数为0,医护效率提高了40%。结论 星闪技术在监护仪上应用后,解决了监护仪存在的局限,提升医疗监护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张征, 陈忠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2-17
    目的 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诊断既往文献进行分析,揭示该领域近十年内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 以主题检索方式从PubMed数据库获取2014-2024年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诊断相关文献,R包“bibliometrix”用于后续的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处理在医脉动文献计量分析平台完成。结果 本次检索共计获得文献1177篇,2021年发文量达到峰值。 就影响力而言,ZHAO XIHAI为高影响力作者;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为高影响力机构;《ATHEROSCLEROSIS》为高影响力期刊。就国际合作而言,美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均居于首位。分析研究热点可知,关键词atherosclerosis和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分别为核心主题和重点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诊断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影响。近期研热点聚焦于对不同成像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同时对特定疾病的关注度加强,此外,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也受到研究人员重视。结论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近十年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变更,为研究人员了解学术动态、选择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 研究论著
    袁丹妮, 许斐, 杨艳华, 常晓云, 武红伟, 蒋昆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高效、易用的服务器台账管理系统,以应对信息化时代医院数据量激增与信息同步难题,提升医院运维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为运维团队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持,促进运维工作的智能化与高效化。方法 系统为B/S架构,使用Python3.11和Django4.2框架实现用户管理、服务器详情、字典配置、数据看板等模块的开发和应用。数据库使用PostgreSQL15,用浏览器的方式实现人机之间的交互。结果 系统应用后,消除了相关运维人员之间的的信息差,实现了数据0延迟,100%同步。平均台账管理时间、数据录入时间、数据错误率均显著降低40%~60%之间,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系统的开发,提升了我院信息化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促进了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增强了运维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响应速度,为提升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和医疗高质量服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专论
    孟祥峰, 杨辰旭, 王浩, 李澍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本文探讨了手术机器人患者运行跟随性能评价方法,基于实际测量分析患者跟随偏差的来源,解决了该指标的测量问题。方法 通过设计直线运动发生单元,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生成,从而模拟患者的移动,同时采用非接触空间位置测量装置采集运动发生单元和机械臂的空间坐标,分析机械臂在跟随过程中在不同向量方向上的跟随偏差。结果 实现了患者跟随性能的测量与分析。结论 试验方案的设计能充分模拟临床应用状态,在该指标的测量时,并能同时关注运动方向、非运动方向位置与姿态的变化。
  • 专论
    郑勇, 孟祥峰, 李澍, 张超, 王浩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了解国内医用手术机器人的可用性测试现状,探讨企业、临床、检测等相关各方对手术机器人可用性测试的共性认知,并比较各方在可用性测试需求和关注点上的差异,进而为可用性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医疗器械监管对可用性的一般要求,围绕可用性测试需求、实验流程等要素设计、发放并回收问卷;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重点考察由共性题揭示的不同受访者关于不同类型手术机器人可用性的认知差异与共识。结果 基于收集的60份问卷分析发现,所有受访者均重视手术器械的基础作用和模拟手术环境的必要性,将手术任务完成率视为关键客观指标。不同类型手术机器人的可用性测试在辅助设备需求、辅助设备作用、关键客观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试验设计有所不同。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国内医用手术机器人可用性测试的现状,并通过多层次分析揭示了不同受访者在测试中的共性认知和各类型手术机器人的特定需求。为制定统一的测试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综述
    何晓菲, 朱蓝玉, 矫玉晓, 马璐璐, 张博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远程医疗凭借其不受时空限制、数据双向反馈共享等优势,已成为糖尿病足溃疡病人和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对话的新型医疗模式。随着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掀起了远程医疗发展的新浪潮,其在糖尿病足溃疡监测、管理方面均展现出独特优势。但当前远程医疗因技术局限、信息数据泄露、政策配套不足等问题,使应用实践和临床推广仍存在差距。本文阐述了远程医疗的概念,并从远程医疗在糖尿病足溃疡病人监测及管理的应用形式、糖尿病足溃疡病人及其相关者对远程医疗的接受度进行综述,分析其在推广中存在不足和挑战,提出展望与思考,为远程医疗在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缓解医疗系统资源分配和运营管理的巨大压力。
  • 综述
    杨晶, 周秀玲, 丽娟, 李玉, 牟彩瑕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人工智能的应用改善了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目前面临手术精度要求高、风险预测管理不足以及医患远程康复指导等复杂问题,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促进了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本文通过总结人工智能的概述、归纳其在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与不足,旨在为未来人工智能在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 研究论著
    张晓斌, 张文亮, 刘犇, 王运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铅当量的铅屏风对不同类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效果,为医务人员和陪检人员选择合适的铅屏风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管电压为50~140kV、总滤过厚度为0.5~5 mm(Al)、阳极角度为12°时的X射线能谱。以此为源项模拟铅屏风对X射线屏蔽后的归一化剂量率和衰减倍数,并结合实验测量评估不同铅当量铅屏风对不同X射线机的实际防护效果。结果 铅屏风的衰减倍数随着铅当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1.5mmPb时,衰减倍数显著增加。1mmPb铅屏风可有效屏蔽管电压60kVX射线机产生的X射线;当管电压为100kV时,机头在00、900,-900三个方向分别需要1.6mmPb、2mmPb、0.5mmPb可以使1米处的剂量率降至1µSv/h以下;如果机头和铅屏风距离在3米以上,1mmPb铅屏风可使得机头在任何方向上1米处的剂量率都降至1µSv/h以下。结论 X射线机的管电压、过滤厚度,铅屏风的铅当量和防护距离是影响铅屏风防护效果的重要因素。1mmPb铅屏风能有效屏蔽牙片机等管电压设置在60KV以下的X射线机。DSA、口腔CT、移动C型臂等管电压设置在100KV以下的X射线机,避开原发射线情况下,距离机头0.5m处可选择2.2mmPb铅屏风,1m处可选择2mmPb铅屏风。DR、CT等管电压设置在140KV以上的X射线机,应重点考虑距离防护。
  • 研究论著
    潘燕君, 孙静, 张倩, 冯靖祎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评估不同的药物涂层球囊(DCB)在经皮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为遴选采购和临床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最终惠及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某三甲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及其1年内随访数据。根据DCB品牌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①对照组产品SeQuent Please DCB (Braun,Melsungen,德国),②A产品,③B产品,④C产品。对比四组的主要结局指标12个月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和次要结局指标30天非计划重返、补救性置入支架、心肌酶谱异常。结果 共纳入患者693例,其中使用对照组产品患者142例,A产品患者170例,B产品患者250例,C产品患者131例。相较于对照组,A产品(OR=3.43, 95%CI1.39-8.45, P=0.007)、B产品(OR=2.45, 95%CI1.01-5.91, P=0.047)、C产品(OR=2.88, 95%CI1.12-7.37, P=0.028)对患者12个月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A产品(OR=10.71, 95%CI1.32-87.20, P=0.027)对患者30天非计划重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3种产品相较于对照组对补救性置入支架、心肌酶谱异常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产品可能会增加患者12个月TLR的发生率。A产品可能会提升患者30天非计划重返的发生率。继续支持DCB无类效应这一主流观点,强调对不同DCB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头对头比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专论
    陈璐, 陶慧孙, 张盛昭, 魏登荣, 尹靓, 梁振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基于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RIPC)原理,研制一款用于预防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谵妄防治仪。方法 根据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和RIPC原理进行样机研制,样机主要由主机和袖带组成。袖带与主机内部的气泵和电磁阀组成袖带式加压阻断装置,实现远隔缺血预处理训练功能。屏幕与主控模块进行串口通信,用户可通过屏幕控制训练的启停,查询和保存训练信息。样机制作完成后,对其压力控制性能、血压准确度、气密性和电气安全性能进行测试验证。结果 样机的压力误差控制在±5mmHg以内,且与松下血压计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响应速度快,气密性良好,噪声水平低于60dB,电气安全性能符合GB9706.1-2020标准。结论 本文研制的设备适用于谵妄脑障碍疾病患者的预防训练,为预防术后谵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研究论著
    王丽, 李强, 朱婉婷, 张培茗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探讨河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路径,为其更好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应用SWOT分析法识别出影响河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问卷评分法对37项影响因素打分,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交叉研究。结果 本次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3.3%,可信度较高(Cronbachα系数值为0.966,CITC值>0.4),效度较优(KMO检验值为0.933,因子载荷系数>0.4),其中32项因素评分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5项因素因调查者认知不同评分呈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分析情况及打分平均值排序明确20项重点影响因素并构建出SWOT产业发展战略矩阵。结论 针对河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抓住未来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医用耗材、康复器具等优势器械 ,以及与产业优势区域错位竞争,产业形成“蜂聚效应”,并且要构筑医疗资源高地,医工交叉多方协同激发创新活力等建议。
  • 综述
    周烜宇, 张新华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M3)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为基础的AI可对IMM3及周围解剖结构进行精确识别和分割,不仅使得口腔影像正确解读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还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直观和精准的诊疗依据。当前,基于DL的AI技术已经成为口腔医学临床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就近年来基于DL的AI技术在IMM3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作一综述,旨在为IMM3诊治提供智能化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研究论著
    冯世领, 赵飞, 周晔, 王慧, 周嫱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建立一套医用耗材商务标准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采购部门提供一个医用耗材集中配送相关的标准化商务要素体系和流程节点,帮助医疗机构评估、遴选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规、严谨、通畅的商务流程,确保耗材供应工作平稳、高效。方法 通过文献查询、专家咨询等方法拟定医用耗材商务标准指标体系初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具体指标内容及权重,形成最终结果。结果 建立了一套医用耗材商务标准指标体系,包含7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医用耗材标准指标体系,可以提示医疗机构和医用耗材集配商注重完善、提升商务流程的合规性和时效性,尤其可为医用耗材集中配送(SPD)管理模式提供商务流程设计、评价、监管、改进的参考。
  • 研究论著
    黄松, 刘丽娜, 许晴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探索应用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三维血管超声检测新生小鼠大脑Willis环的方法。方法 选用生后1天和生后7天正常C57B1/6J小鼠各6只,应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专用超声影像系统及30MHz探头,确定显示Willis环的探测径路和方向,通过完整的颅骨和皮肤对新生小鼠大脑进行三维多普勒断层扫描,以显示大脑Willis环;同时检测新生小鼠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血流信号,测量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I, resistive index)及变异系数(CV,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等参数;应用灌注技术观察新生小鼠Willis环的形态结构。结果 采用前囟为探测径路,探头呈45度角向下连续扫描,利用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结合三维重构技术,可立体显示新生小鼠Willis环;与灌注技术显示的Willis环的形态结构相一致;应用脉冲多普勒可采集到稳定的MCA的血流信号,变异系数为1.9%~7.9%,左右两侧MCA的血流信号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小动物超声系统三维血管超声无创显示新生小鼠Willis环的结构是可行的,同时可检测大脑中动脉稳定的血流信号。我们的研究为了解出生后发育过程中活体小鼠Willis环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 研究论著
    葛晓伟, 孙保峰, 苏亚波, 杨扬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医院智慧病区建设中的实践过程及应用效果。方法 将物联网技术与医院信息平台相结合,构建智慧病区物联网交互与管理平台,实现病区护理的全场景闭环管理及信息的高效互通。比较某病区系统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管理评价、运营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系统应用后,该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整体评分(90.30±4.32),显著低于应用前(81.60±7.88),且t=-3.062,P=0.008;病区运营效率各项指标显著提升,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患者满意度提升9%,(χ2=6.782,P=0.009)。结论 在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智慧病区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传统模式中效率与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为建设“智慧病区”新时代提供参考。
  • 研究论著
    李婧, 张红, 张金辉, 直言, 刘海龙, 姬航宇, 冯硕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优化I期临床试验管理流程,实现符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I期临床试验管理系统。方法 深入调研和分析医院I期临床试验业务及管理需求,采用JAVA、HTML、CSS等开发语言,以IntelliJ IDEA、Java JDK 1.8、vsCode为开发工具,基于Spring Cloud Alibaba微服务技术框架,实现I期临床试验项目启动、受试者招募和筛选、受试者入组、受试者住院、受试者访视、试验项目结题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结果 通过基于医院全流程业务协同的I期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使用,I期临床试验病房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受试者筛选工作时长、受试者入组工作时长、受试者住院工作时长、受试者访视工作时长、数据溯源工作时长等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提升。结论 该系统实现了I期临床试验全流程业务协同联动、信息共享和信息实时采集记录,在信息共享、智能管理和重塑临床试验流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了医院I期临床试验质量和试验工作效率的双重提升。
  • 研究论著
    杨惠雯, 范科鸣, 玄熠, 郭凤英, 王若佳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通过分析智能健康医疗领域专利信息,度量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探讨该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方法 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中获取智能健康医疗类专利12217条,对专利数量、申请人等外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共现网络和BERTopic主题聚类方法对专利技术主题及其阶段演进态势进行深入剖析。结果 我国智能健康医疗领域专利的申请量呈指数型增长,第一申请人的地区、类型差异明显;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G16H(医疗保健信息学)和A61B(诊断;外科;鉴定)领域;常见主题包括人工智能系统、AI识别、存储介质、机器学习、推荐模型、心血管智能诊疗以及CT图像处理;技术演进态势上,A61B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从萌芽探索期、稳步成长期、快速崛起期到创新繁荣期,相关专利主题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由早期聚焦的临床实践应用,逐步渗透到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多个领域。结论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健康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正在逐步形成并加速发展。未来,智能健康医疗产业的发展可从政策导向、科研投入、人才储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推动,以实现健康医疗领域生产力的进一步革新与升级。
  • 研究论著
    马宁, 周新军, 马逸群, 黄斌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CE-MRI)鉴定肝胆期(HBP)高信号肝脏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81例HBP高信号肝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确定肿块性质,术前或穿刺前行DCE-MRI检查,对最大下降斜率(MSD)、正性增强积分(PEI)、平均强化时间(MET)以及最大上升斜率(MSI)进行测量,比较不同HBP高信号肝脏肿块性质的MSD、PEI、MET以及MS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鉴定HBP高信号肝脏肿块性质的价值。结果 81例患者共98个病灶,恶性病变46个,良性病变52个;HBP高信号良性病变患者的PEI、MET、MSI高于HBP高信号恶性病变的患者(P<0.05);HBP高信号肝脏恶性肿块的DCE-MRI参数MSD、PEI、MET、MSI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DCE-MRI参数诊断不同HBP高信号肝脏肿块性质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EI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985,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719。DCE-MRI参数诊断HBP高信号不同恶性肿块类型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SI诊断肝细胞癌的AUC值最高,为0.821;MET诊断肝内胆管癌的AUC值最高,为0.831;MET诊断肝血管癌的AUC值最高,为0.964;MSI诊断肝转移瘤的AUC值最高。结论 DCE-MRI参数在鉴定HBP高信号肝脏肿块性质中具有较高价值,以PEI的效果最佳,且不同DCE-MRI参数在HBP高信号不同恶性肿块类型中存在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可结合DCE-MRI参数对HBP高信号肝脏肿块良恶性进行鉴别。
  • 研究论著
    王倩, 钱邦富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探讨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对住院手术患者费用结构的影响。方法 基于某三甲医院住院手术患者数据,选用独立T检验、卡方检验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非参数方法对患者总费用、各类费用占比进行检验,并选用K-S检验对耗材费占比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集中采购后,手术患者自付金额显著降低834.945元,日均住院费用显著增加230.5元,其中,日均耗材费、治疗费和诊断费显著增加,日均药品费显著降低。(2)整体来看,集中采购后,综合医疗服务费占比、药品费占比显著降低,治疗费占比显著提升。(3)从耗占比分布来分析,集采后,一、二级手术患者耗占比显著降低,三、四级手术患者高耗占比的概率有所降低,手术患者费用结构明显改善,耗材价差进一步缩小, 医用耗材市场的价格虚高成分得以压缩。结论 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优化了手术患者费用结构,医院可通过进一步完善专科格局,提升耗材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降低患者整体费用负担。
  • 综述
    杨晓夏, 邱森玲, 刘鸿庆, 郑秀榕, 何树苗, 罗利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分析推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模式变革、提升医疗机构质量管理水平的路径和前景。基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与挑战,总结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信息溯源、仿真优化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应用,剖析案例,展望趋势。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医疗设备的智能预测与健康管理,物联网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区块链提升供应链可追溯性与透明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优化医疗设备设计仿真与维修培训水平。促进医疗机构质量管理流程再造和变革。驱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向智能化、网络化、精细化发展。医疗机构应加强合作,转化创新成果,建立全流程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和共治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 研究论著
    谢峰, 王宇坤, 王晓龙, 侯艺威, 郭米嘉, 白玫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15
    目的 研究集中管理模式下排队论M/M/C模型输入数据选取精度对监护仪合理配置数量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1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医嘱时长作为监护仪实际使用时长,按照“11个病区合并计算”“内外科分别合并计算”“各病区独立计算”三种方式设立对比组别,建立排队论M/M/C预测模型,结合护理要求和排队系统等待时长曲线推测监护仪配置数量预测区间,分别对比三种条件下预测区间与实际配置数量差异值。结果 11个病区合并计算配置数量预测区间与实际配置数量偏离最大(组别1,最大差值为7.84台,最小差值为2.45),内外科分别合并计算情况下配置数量预测区间与实际配置数量存在较小偏离(组别2,最大差值为6.73台,最小差值为2.27),各病区独立计算情况下配置数量预测区间与实际配置数量偏离最小(组别3,仅有4个病区存在差异,差异为1台或2台),三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H=22.104,P<0.05),组别1偏离值与组别2和组别3两种情况下偏离值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别2和组别3偏离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465)。结论 输入数据选取精度因素对排队系统模型预测准确性具有一定影响,各医疗机构在利用排队论模型测算配置数量时,应尽量提高数据选取精度,按最小病区单元选取输入数据,并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浮动实际配置数量,提升配置数量合理性。
  • 研究论著
    尚诗, 陈慧, 宓林晖
    中国医疗设备.
    录用日期: 2024-11-04
    目的 以线上自助服务为切入点,推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医院服务新模式,探讨入院办理的优化方法。方法 通过软件层、服务层、功能层和场景层四层架构数据传输,利用患者唯一标识,获取住院状态,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自助出入院办理服务平台,选取平台上线前后各环节的平均所需时间,对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以上海市胸科医院日间手术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服务上线7个月,记录了1133位患者的入院流程数据,416位患者的出院结算数据,患者全流程使用智能出入院服务平台大约可节省59.6min,且经T检验平台上线前后患者办理非医疗流程所需时长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至平均99.11%,进一步推进医院流程管理的协同化和智能化。结论 智能出入院服务平台实现了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出入院服务,让就医流程做“减法”,切实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为加强便民服务举措提供了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