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最新录用


说明:以下列出经编委会审查通过,被本刊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 其个别内容、版式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 请以最后发表为准。本刊已经为这些文章分配了文章唯一和持久的doi,您可以使用doi直接引用本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著
    李博, 韩继钧, 陈为为, 徐国放, 任印豪, 张盛昭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 基于开端同轴探头法设计一款用于生物组织介电特性实时测量的集成化系统,分析系统测量组织介电特性的准确性并研究探头压力对介电特性测量的影响。方法 基于单片机、压力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组件,搭建反射系数和探头压力测量装置;开发具有校准和组织介电特性计算功能的上位机软件,实时显示探头压力和被测组织的介电特性。搭建测量系统后,通过测量甲醇、正丙醇、肝脏体模、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介电特性,并根据离散系数、平均百分比误差和相对差异等标准参数来验证本系统测量组织介电特性。结果 甲醇和正丙醇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在扫频范围内的平均离散系数分别为0.0026和0.0827;平均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85%和16.01%;异丙醇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在扫频范围内的平均离散系数分别为0.0028和0.0078;平均误差百分比分别为2.43%和14.38%。脑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在64MHz、128MHz和298MHz频率下介电常数的相对差异分别为57.28%,48.97%和48.85%;电导率的相对差异分别为73.61%, 69.9%和66.26%。结论 本系统可以用于生物组织介电特性的离体实时测量,同时为研究探头压力对介电特性测量影响提供参考,有望成为未来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辅助工具。
  • 研究论著
    罗淑芳, 张威鹏, 康涛, 邵秀稳
    录用日期: 2025-08-09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申报要求进行了对比研究。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尤其在医疗器械领域。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在体外诊断试剂的法规、产品分类、注册申报资料以及注册路径方面的异同,提出了推动两地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合作的建议。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和东盟在监管目标上保持一致,但在实施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加强两地在产品注册标准化和监管互认方面的合作,有助于促进产品的市场准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两地健康产业的发展。
  • 设备维修
    杨陶然, 敏丽娜, 张莉, 孙有惠, 高文芳, 杨暐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 基于临床真实数据研究,系统分析消化内镜设备故障并提出针对性预防维护策略,以期提升设备使用效能、降低维修成本并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183例内镜故障数据,运用卡方检验综合分析故障率、故障现象、成因、部位及维修等级等。结果 消化内镜总体故障率为0.16%,且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1);高频故障现象为角度问题(0.11%)、部件磨损/损伤问题(0.11%);故障原因中损耗老化占比最高(38.96%);故障高发部位集中于插入部(35.65%)和操作部(33.18%),且部位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维修等级以D级(62.30%)占比最高,且维修等级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1);消化内镜发生高频故障的使用年限主要集中在1-3年和7-9年。结论 基于真实数据的内镜故障维修数据分析,提出涵盖规范化培训、多级维保体系、高频故障的针对性维护、信息化管理、完善内镜管理制度、延长使用年限的综合优化方案,为降低临床内镜故障率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论著
    陈晓森, 周程, 黄强, 范声芳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 高频不可逆电穿孔(High frequency-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HF-IRE)是一种新兴、微创、非热消融技术,凭借其靶区精准消融与神经保护优势在神经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潜力,但治疗参数尚未标准化。本研究旨在评估HF-IRE消融荷原位脑肿瘤大鼠的安全性及部分有效性,为临床转化提供关键参数依据。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脑肿瘤模型,采用900/1200/1500 V/cm三梯度电场强度实施HF-IRE治疗。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动态监测肿瘤体积,结合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和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系统评估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电场强度与肿瘤抑制率(82%/95.6%/95.8%)呈正相关,但1500 V/cm组引发显著脑水肿及神经元空泡化等组织学损伤。1200 V/cm组维持95.6%抑瘤率,且仅出现可逆性轻度水肿及散在凋亡小体,神经损伤显著低于高场强组。结论1200 V/cm为HF-IRE治疗脑肿瘤的最佳平衡参数,在保证显著抑瘤效果(>90%)的同时将HF-IRE引起的不良反应和神经损伤风险降至最低。
  • 研究论著
    梁俍, 熊翊竑, 郑芙珍
    录用日期: 2025-08-09
    针对医学装备开关电源故障类型复杂、人工诊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智能故障识别方法。采集4类共30,000条时序信号样本,构建多通道数据集。在CNN中引入批归一化、L2正则化、SE注意力机制和AdamW优化器,提升特征提取效率与鲁棒性。以准确率、召回率、F1-score评估性能,并开展噪声扰动与数据缺失实验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显示,改进CNN在测试集上准确率达99.2%,召回率98.9%,F1-score为99.0%,相比SVM、传统CNN等方法提升2.0%~7.7%。在噪声方差σ²=0.1、数据缺损30%以内,模型准确率仍保持约93%以上。所提方法具备高精度、强鲁棒性与部署可行性,可为智能化设备维护提供技术支撑。
  • 研究论著
    林惠卿, 杨莎莎, 汤奕林, 罗爱芳, 尹伊君, 陈水斌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构建基于磁共振(MR)水脂分离定量指标的慢性肩袖损伤程度预测模型,旨在为后续肩袖损伤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行MR检查慢性肩袖损伤患者169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分为部分撕裂组(123例)及完全撕裂组(46例);对比撕裂组及严重撕裂组临床特征资料。慢性肩袖损伤程度预测因子多因素分析。MR相关参数用于慢性肩袖损伤程度预测临床效能分析。结果两组间肱骨大结节囊性变最大径、肩峰类型、冈上肌及冈下肌脂肪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肱骨大结节囊性变最大径、冈上肌及冈下肌脂肪分数均是慢性肩袖损伤程度独立预测因子(P<0.05)。利用肱骨大结节囊性变最大径、冈上肌脂肪分数、冈下肌脂肪分数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肱骨大结节囊性变最大径、冈上肌脂肪分数、冈下肌脂肪分数、列线图对慢性肩袖损伤程度的情况进行ROC曲线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734,0.729,0.864。结论冈上肌及冈下肌脂肪分数等水脂分离定量指标较传统MR指标用于慢性肩袖损伤程度预测显示出更佳效能;利用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患者的撕裂严重程度预测显示出良好的效能,值得在工作中深入分析。
  • 研究论著
    张云龙, 赵玉娟, 李博, 丛超, 田野, 邹渤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 构建钬激光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找到钬激光设备安全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现有钬激光设备的手术安全应用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控制的科学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标准化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结合钬激光设备理论、法规标准和文献查阅,通过对2019-2024年2月山东省钬激光设备不良事件数据分析进行钬激光设备安全风险因素指标的识别;采用德尔菲法对遴选的22位钬激光临床应用专家进行3轮的函询,构建钬激光安全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值,并开展各层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构建了钬激光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根据构建的AHP-FCE模型,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二级指标单因素B3内部光路传输系统、B4外部光路传输系统、C6光纤的使用次数的评价结果为高风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基于AHP-FCE法构建的钬激光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模型科学可靠,评价结果客观符合实际应用情况,能够为现有钬激光的手术安全应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控制的科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研究论著
    高凯祥, 吕荣雪, 芦海涛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 分析生物材料在康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从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检索数据,运R语言分析工具对发文时间、引用文献、作者、关键词、机构和国家地区等数据可视化。结果 共纳入1965篇文献、9946位作者、5629个关键词和76259篇参考文献。生物材料应用于康复领域的研究呈波动上升趋势,美国和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全球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生物材料、组织工程、骨再生、生物相容性、水凝胶等方向。结论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速度较快,未来将会产出更多的成果。本研究运用R语言分析工具从计量学角度分析生物材料在康复领域的研究,为未来该领域发展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 研究论著
    孙赟, 喻佳, 陈功
    录用日期: 2025-08-09
    为提升中医辨证客观性与准确性,解决依赖专家经验及主观性强的问题,研究基于舌象、脉象、症状文本多模态临床数据构建智能诊疗模型。首先,设计改进的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提取舌象空间特征、处理脉象时序特征与症状文本序列;引入空间重构单元,通过动态可变形卷积核自适应捕捉舌象裂纹、瘀斑等不规则病理特征;设计通道重构单元,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与压缩-激励机制筛选关键语义通道;采用三层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动态整合多模态特征,集成三级证型优先匹配算法模拟中医主症优先辨证流程。结果表明,辨证准确率达88.69%,优于支持向量机及循环神经网络;舌象分类任务中镜面舌AUC达0.9663,测试集泛化准确率稳定在68.48%。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与精确率-召回率曲线验证了模型性能均衡性。结论证明该模型有效解决中医多模态特征提取与融合难题,显著提升辨证客观化水平,为临床智能诊疗提供可靠工具。
  • 研究论著
    程芳, 张洋, 于彦忠, 张晶, 张俊芳, 李永军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肌骨超声影响对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 ZAP)患者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相邻肌骨功能评估和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我院ZAP患者,分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n=45)及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组(n=64),对比两组一般资料、MRI及肌骨超声参数、奥斯韦斯特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 ity index,O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进行MRI参数与DRG相邻肌骨功能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MRI、肌骨超声参数、DRG相邻肌骨功能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剂量反应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史、吸烟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DRG的表面体积比、最大2D直径柱、中位数和大面积高灰度强调参数及肌骨超声评分(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US)、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DI及VAS显著高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吸烟、表面体积比、最大2D直径柱、中位数、短程低灰度级强调、大面积高灰度强调、MUS、NRS均为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RI、肌骨超声参数、DRG相邻肌骨功能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ROC曲线结果显示其AUC为0.859(95% CI:0.813~0.902),校准曲线Brier值=0.087,提示模型预测能力较高。结论MRI联合肌骨超声影像特征可对ZAP患者DRG相邻肌骨功能进行评估,MRI、肌骨超声参数与DRG相邻肌骨功能参数具有相关性,模型具有较高区分度和精度。
  • 研究论著
    张秋军, 孙婕, 王泽阳, 陈芝, 戴云静, 董超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 设计一个基于移动物联网(MIoT)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方法 基于MIoT的健康管理平台构建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组成的系统架构,感知层通过三维加速传感器与RFID标签实现数据采集,网络层运用5G切片技术结合无线入侵检测系统(WIDS)和无线网络控制器(WNC)传输数据,云平台集成实时流处理与批量分析引擎,应用层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比较基于MIoT的健康管理平台应用前后医疗设备调配次数、设备调配响应时间、调配差错台数、设备平均维修周期、设备终末维护合格率、运维支出成本以及维修维保金额,分析该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 基于MIoT的健康管理平台应用后,医疗设备使用率、医疗设备调配次数、设备终末维护合格率显著提升(P<0.05),设备调配响应时间、调配差错台数、设备平均维修周期、运维支出成本、维修维保金额显著减少(P<0.05)。结论 基于MIoT的健康管理平台在医疗设备智能化管理中能够显著提升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减少医疗设备的维护成本,为医院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参考根据。
  • 研究论著
    秦雪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本研究旨在首次通过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系统分析Fastlab 2自动合成系统在[18F]FDG实际生产中的产率波动,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质量优化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近3个月内43批次[18F]FDG的生产数据,并采用X-bar与R控制图对产率进行过程控制评估,结合变异系数(RSD)评估波动性,并 3 次失败批次(产率 0 %)及 3 次低产率批次(<40%)进行参数溯源(如真空压力、水解温度、操作合规性)。结果Fastlab 2系统成功率为93.02%,成功批次(排除 3 次失败)产率为 31%~91%,平均产率为81.6%,RSD为18.64%。X-bar图与R图显示大部分批次处于控制限内,整体生产过程稳定,但局部批次因真空压力异常(如 190 mbar vs. 标准 600 mbar)、水解温度过高(93 ℃ vs. 标准 85~88 ℃)及操作偏差(卡套安装不到位、未执行水袋检查)导致产率波动。失败批次主要与设备真空故障(2 次)、操作失误(1 次)相关。结论Fastlab 2系统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合成能力,但产率波动仍需关注。通过优化设备的启动流程确认、改进试剂卡套的安装流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规范实验环境管理,可有效地提升系统的一致性与生产成功率,为同类放射性药物生产单位提供可参考的优化路径。
  • 研究论著
    丁宁, 黄维健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本研究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依托,致力于搭建一套适用于血液透析机管理质量评估的敏感指标体系”,为提升血液透析机管理质量提供量化且客观的监测依据。方法研究过程中,首先结合文献研究和质性访谈,初步构建指标体系框架;随后运用德尔菲法实施两轮专家函询;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构建完成的指标体系涵盖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以及21项三级指标。其中,权重排名居前三位的敏感指标分别为血液透析机设备完好率(0.1001)、血液透析机定期维护保养落实率(0.1000)和血液透析机设备故障率(0.0430)。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达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6和0.862,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542和0.568(P<0.001)。结论基于三维质量模型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为血液透析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可在国内使用血液透析机的各级医院血液透析室及重症监护室进行推广应用,推动血液透析机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 设备维修
    陈春想, 蒋晓芹, 王菲, 杨建伟, 余婷婷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直线加速器Vital Beam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影像准确性对放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Varian Vital Beam直线加速器影像校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重点阐述千伏KV模式校准、锥形束CT的Air Norm及HU校准关键步骤,并基于长期质量控制数据(2023年1月与2024年7月),量化评估了严格执行校准流程前后10个月对影像质量、HU值一致性等参数的影响。研究采用Catphan 504模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校准后影像空间分辨率保持高水平且略提升14.29,低对比度分辨率综合提升18.34%;HU值标准差(SD)由校准前水模体整体噪声改善3.03%,关键材料聚四氟乙烯(Teflon)等材料密度准确性提升4.58%,局部噪声轻微改善2.79%,均匀性变好53.94%,显著提升了影像准确性。此外,结合典型故障案例,分析了影像校准的纠正作用。严格执行校准流程是保障影像引导放疗高精度实施的关键,本研究为放疗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参考和依据,对提升放疗质量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论著
    宋晗, 郭琳瑛, 王惠, 范敬蓉, 李丹, 闫雪
    录用日期: 2025-08-09
    针对儿科急诊分诊中病情动态性强、症状隐匿性高、资源高并发导致的重症漏判率高、资源配置失衡及临床信任度低等核心问题。研究利用双演员模块优化近端策略优化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分诊策略提升时序数据处理能力,结合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构建出一种高效精准的智能化分诊分级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引入双演员模块的近端策略优化改进算法平均回报率能够达到88.5%,并且达到最高回报率的环境交互次数仅为50次。此外研究提出的儿科急诊智能化分诊分级模型的漏诊率与过度分诊率最低分别为2.8%与1.5%,该分诊模型在加噪后查准率召回曲线下面积仅减少0.041。结果数据表明,该模型通过双算法协同,显著提升了儿科急诊分诊的效率与准确率,有效解决重症漏判与资源错配问题,为智能化急诊系统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 研究论著
    乔中权, 刘胜, 沈志伟, 潘新年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维修策略对设备运行时间的影响及维护节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23年随机抽取的50台微量注射泵故障数据,按维修策略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被动维修,实验组采用主动预防性维修。以两组设备运行时间及状态为事件,运用Kaplan-Meier法对不同维修策略下的故障数据进行生存分析,通过图表呈现各策略下设备生存率与生存时间。同时采用三种卡方检验方法,检验两组样本生存函数的统计学差异(P),并比较不同维修策略的生存函数曲线。结果实验组设备中位生存时间为49周,而对照组仅为27周,显示出实验组所采用的维修策略显著提高了设备的生存率,延长了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故障风险。此外,通过分析生存函数曲线可知,实验组设备在33周后性能状态明显下降,为医疗设备实施预防性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基于Kaplan-Meier法对不同维修策略下微量注射泵故障状态进行分析具有一定可行性。主动维护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设备性能与寿命,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同时结合生存函数曲线,可以明确关键时间节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性维护,提高注射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综述
    王程瑶, 高峰, 张军
    录用日期: 2025-08-09
    肌肉减少已被证实与移植受者移植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存在密切关联。影像学诊断是目前肌少症诊断的常用方法,通过使用一系列影像学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超声(ultrasonic, US)以及AI辅助诊断技术,可以精确评估肌肉质量,从而诊断出肌少症。本文将总结并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评估的肌少症与移植后不良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可靠的参考,以便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方法。
  • 综述
    边梅, 张丽
    录用日期: 2025-08-09
    随着智慧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科室,其风险管理尤为重要。而目前针对人工智能在手术室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总结人工智能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从手术患者交接、手术安全核查、术中压疮、围手术期低体温及病理标本管理等五个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明确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局限性,探讨并展望未来我国在上述风险管理方面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手术室风险管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研究论著
    袁思淼, 王继平, 李铭, 杜强, 刘景鑫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 高分辨率平板探测器在X射线低剂量采集模式下存在显著的成像质量退化问题,研究自监督域适应方法以显著提升平板探测器在实际低剂量成像场景中的成像性能。方法 首先,使用平板探测器采集大规模动物关节影像数据集,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源域模型的预训练。接着,通过结合迭代式知识传递和风格泛化学习方法,仅需少量无标注的人体关节数据即可实现源域模型向目标域的迁移训练。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低剂量成像条件下,对平板探测器二维投影成像和锥束CT三维重建图像质量的提升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自监督域适应方法对大尺寸平板探测器采集的低剂量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后,成像性能显著提升。首先在二维投影成像方面,低剂量曝光模式下的投影图像信噪比(SNR)在两种测试集上分别提高了6.66 dB和9.95 dB。其次,锥形束CT(CBCT)的重建质量也得到了优化:重建图像中的噪声和伪影被显著抑制,低密度区域CT值的标准差从基线的327 HU降低至60 HU,降幅达81.7%。结论 本文的自监督域适应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平板探测器在低剂量采集条件下的成像性能,从而扩大其在更多X射线低剂量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
  • 研究论著
    巩清源, 黄宇飞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针对医疗器械数据存在的保护效率低、安全性不足、跨设备部署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数据保护模型,以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方法该模型采用双层共识网络优化拜占庭容错算法,通过分层协同实现高效共识决策,结合高级加密标准算法构建数据加密层,形成共识与加密融合模型。基于MDPCD和MedOdyssey数据集,对比传统加密模型、单一共识模型及主流区块链方案,从抗攻击能力、通信效率、设备兼容性等维度进行验证。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在最大节点规模下,通信次数仅为231次,平均时延低至986ms,性能提升53%。所构建的医疗器械数据保护模型在MedOdyssey数据集中的的抗拜占庭攻击、动态密钥更新、差分隐私支持三项安全指标中最高达到10分,并且在低算力、中算力、高算力设备中实现高兼容性,总部署成本仅95美元,较对比模型降低40%-62%。结论上述结果表明,该算法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各类医疗器械数据保护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对于数据保护的成本降低也具有积极的效果。
  • 综述
    王京潇, 高绪照, 张辉, 杨芳春
    录用日期: 2025-08-09
    肝胆外科因解剖层级复杂、手术风险高及术后并发症多,被誉为外科“珠峰”。传统模式高度依赖医生经验,在肿瘤定位、血管识别和实时决策时易出现偏差。近年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解析、三维可视化重建和临床预测模型方面取得突破,为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带来新机遇。但由于数据来源多样、算法可解释性不足及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验证,其临床转化仍受制约。本文回顾了该技术在术前放射组学评估、术中增强现实导航和术后预后预测等关键环节的最新进展,提出“全流程智能外科”框架,构建术前–术中–术后一体化协同体系,分析现存挑战,并探讨了联邦学习与人机协同决策等前沿方向,旨在推动规范化应用,助力精准外科与智慧医疗深度融合,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综述
    刘留, 吴鹏, 刘瑾
    录用日期: 2025-08-09
    医用担架作为医疗救援和转运中的核心医疗设备,其设计与性能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救治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当前主流担架虽在便携性、地形适应性或操作性能上各具优势,但仍存在不同缺陷:折叠式担架易故障难消毒,轮式担架依赖平坦路面且笨重,铲式担架承重有限且舒适性差,真空担架便携性不足,篮式担架适用场景受限。而且当前医用担架智能化成度低,难以满足现代救援的实时监测与精准处置要求。本文系统分析医用担架的类型特征、材料性能瓶颈及智能化发展趋势,重点探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体征监测、路径导航、远程诊疗等智能模块中的整合应用。以期为优化担架结构可靠性、缩短救治响应时间、构建协同救援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研究论著
    胡丽敏, 熊琨, 蔡战英, 崔虓, 卢明东
    录用日期: 2025-08-09
    目的 比较四种医用耗材住院医保违规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管控效果,探讨医用耗材医保监管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择浙江省某省级三甲医院2024年1月~ 2025年1月住院医保病人医用耗材使用监测数据,逐周取值分成间隔均匀的58个周期,以不同管理模式的切换时间为中断点,采用多阶段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医保违规率和自费违规率。结果 四种模式下,医保违规率分别为2.36%、1.25%、0.13%和0.01%,自费违规率分别为0.30%、4.32%、3.63%和0.35%。弹窗提醒审批模式可显著降低住院病人医保违规率,但会显著大幅增加自费违规率;基于降低医保和自费违规率、减少判别工作量的角度,智能判别提醒模式要显著优于其他三种管理模式。结论 医疗机构信息化改造加人工费用监测,可实现对住院医用耗材收费医保违规的高效管理,但根本上还需依赖医保管理部门的规则完善和医疗机构全流程管理机制建立。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离不开医保管理部门的高压监管,但需谨防医保违规风险逐层转嫁造成的医保道德风险。
  • 综述
    田文玲, 何春秋, 盛珺, 郑雪梅, 崔琳
    录用日期: 2025-08-09
    骨质疏松症具有高发病率,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常见慢性病,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康复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存在治疗依从性较低、治疗效果有限等问题。数字疗法作为一种新的医疗干预方式,通过应用软件结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预防、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相关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缺乏系统性整理。故本研究主要从数字疗法概述、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形式、应用效果及现存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数字疗法在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综述
    陈荣耀
    录用日期: 2025-07-09
    无痛干预可显著改善宫颈癌内照射放射治疗患者的治疗体验,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无痛策略包含术前的心理和药物干预缓解焦虑,术中的麻醉镇静手段确保舒适度,术后的疼痛管控减轻痛苦。本文就宫颈癌无痛内照射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后续风险评估和疼痛干预提供参考。
  • 研究论著
    陆奕舟, 陈曙光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针对碲锌镉心脏专用机的日常质控标准。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碲锌镉心脏专用机日常质控数据来验证其系统稳定性,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方法 根据用户手册,收集自2017-2023年D-SPECT心脏专用机日常质控数据与机房温湿度数据。对质控指标与机房温湿度、质控棒源活度之间进行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探寻其影响因素,使用非参数二分类Mann-Whitney U检验探寻更换棒源影响。结果 六年内质控结果皆合格。温度与棒源活度对质控指标有相关性(P<0.05),湿度对部分指标有相关(P<0.05)。棒源活度与温湿度对部分质控指标有影响。更换棒源对质控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D-SPECT心脏专用机在六年使用时间内系统性能保持稳定,可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下保证临床应用稳定性。建议使用过程中注意机房环境变化以及棒源使用状态以确保正常运行。
  • 研究论著
    文超, 闻达, 王靖, 李学沧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复杂疾病科研平台,并探讨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Spring Cloud Alibaba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疾病相关数据和分析流程封装为公共微服务和私有微服务,实现转录组数据分析,表观遗传学数据分析等模块。结果 平台应用后,项目立项耗时比传统方式减少52.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项目结题率由70%(14/20)上升至90%(16/18)。结论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科研平台,可应用于复杂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开展精准医疗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 综述
    钟晓茹, 廖辰, 毛艳宾, 冯达尧, 张红伟, 张文, 陈彬泽, 曾庆书, 薛珍珍
    录用日期: 2025-07-09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迅猛进步正深刻影响医疗领域,尤其在医疗设备互联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构建医疗设备物联网,能够显著提高医院内部信息流通与整合效率,实现对患者健康数据及医疗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通过数据的深度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互联有利于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与高效利用,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互联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阐医疗设备物联网建设的价值,分析对比物联网基础下的医疗设备互联模式的价值与现状,探讨物联网技术下医疗设备互联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和策略建议,推动医疗设备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
  • 研究论著
    马鹏鹏, 李亚, 王永伟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探索急救生命支持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应的智慧化管理指标参数,确定急救生命支持设备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的关键指标参数。方法 本研究通过融合文献综述法、走访调研法、头脑风暴法确定急救生命支持设备智慧化管理模型,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及问卷调研法等方法明确该模型的中的关键指标参数。结果 从招标采购管理、设备效益分析、设备运行分析管理、设备的质控、维修管理以及设备临床使用评价等5个一级指标维度,最终形成了包含32个重要指标的急救生命支持设备智慧化管理模型指标参数。计划论证、招标参数、设备的计量计划、设备的维修管理、设备优化配置和操作培训等5个指标是专家们普遍熟悉且一致认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参数。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同行开展急救生命支持设备智慧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将进一步推进对急救生命支持设备的智慧化管理进程。
  • 研究论著
    邢东林, 袁希武, 曾斌, 陈付利, 夏天, 李刚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深入剖析迈柯唯品牌CARDIOSAVE Hybrid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系统温度过高”报警的故障原因,总结维修经验,并提出设备管理改进措施,以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与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该型号IABP泵“系统温度过高”报警故障的维修过程,结合设备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详细分析故障机制,同时统计医院现有IABP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科室、累计使用时间、服役年限及故障次数等信息。结果 归纳出六种故障原因及相应维修方案,发现负压和正压过滤器问题导致的高温报警故障率较高。不同科室IABP设备使用频率差异显著,全院设备配置仍有优化空间。设备服役年限与故障次数呈正相关,符合设备故障曲线规律。结论 设备制造商应优化设备设计,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应科学管理设备,包括设定维护周期、探索共享模式等,以降低故障率,提高IABP设备的综合效益。
  • 研究论著
    周闻博, 赵菁, 王玉, 李诗金, 杨阳, 吴思圻, 张丽和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分布式质控装置的质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法 通过分析医疗设备质控面临的难点,以婴儿培养箱质控为例,针对性研发了分布式质控装置,然后基于该装置构建了三级质控管理模式,最后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进行试点应用,并与传统质控装置和质控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效果研究(CER)。结果 基于婴儿培养箱分布式质控装置的质控管理模式能提升质控工作效率71%以上,实现100%的设备覆盖率和7×24小时实时日常质控覆盖,降低近50%的成本投入,并规范了质控流程和标准。结论 基于分布式质控装置的质控管理模式的创新,系统性解决了传统质控的效率低、覆盖窄、成本高、标准不一四大痛点,为医疗设备质控提供了更高效、经济且可靠的解决方案。
  • 研究论著
    许可, 王祖铭, 石林静, 严郁, 吴文忠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针对当前电针治疗仪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导致的性能评估离散化、质量监管薄弱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电针治疗仪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初步确定指标框架,并经两轮德尔菲调查和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结果 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电针治疗仪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体系应用于8个厂商所生产的13种型号的共计286台电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性检测与对比分析。结论 本研究形成的电针治疗仪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强,适用性广,能够为电针治疗仪的性能评价、产品研发和质量监管提供标准化依据。
  • 专论
    汪方杰, 姜瑞瑶, 郑岩, 李猛, 李进, 季智勇
    录用日期: 2025-07-09
    医疗耗材SPD管理模式显著提升医用耗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但管理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的SPD模式主要有医院自营自建模式、医院主导下的运营外包模式、集中配送服务模式等,且管理模式仍在不断创新。对于大型综合医院而言,由于涉及医疗耗材体量大、种类繁多,耗材管理复杂性高,更应关注SPD管理模式对于其耗材管理的影响,探索SPD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形成相关标准。
  • 专论
    季智勇, 黄健, 姜瑞瑶, 李斌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通过医院医用耗材供应链服务改革,助力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整合,加强医用耗材各流通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实践。 方法 打通数据接口,连通HIS,HRP,EMR等信息系统,建立医用耗材供应管理系统,系统涵盖耗材编码、库存管理、临床追溯、智能补货、结算对接等功能,通过对各使用环节的物流数据监控分析,实现医用耗材供应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管理。结果 通过供应链服务改革,并基于大数据循证实现了医用耗材合理化监管,促进了临床合理化应用。结论 结果表明,通过院内医院耗材供应链服务改革,能够满足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对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实际应用需求。
  • 专论
    张君钰, 周晟劼, 郑元义, 姜瑞瑶, 李进, 俞磊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设计一种多供应商的SPD(Supply,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管理平台以解决医院耗材管理中多供应商管理难题,优化全流程管理。方法 采用“自主建设平台对接供应商系统”模式,通过多层级系统架构设计,建设统一管理流程、数据标准和考核体系,实现与院内系统无缝对接,覆盖准入、配送、使用和结算环节,配套智能设备与分析工具。结果 截至2024年8月,平台完成10.8万件物资主档建设,上线5540种耗材,累计订单61248笔,配送金额3.64亿元,结算金额5.71亿元,发票校验2.99亿元,有效杜绝错账漏账,助力“0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升配送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医护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SPD平台提升了耗材管理精细化水平,形成管理闭环,显著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医疗质量。未来将持续优化系统,扩展RFID技术应用,提升管理精度和效率。
  • 专论
    李文红, 刘骊灏, 李方舟, 刘唯清, 童静, 姜瑞瑶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针对骨科非灭菌类耗材的管理现状,重塑流程,实现全程监管、有效溯源、耗材使用与计费统一,提高计费准确性和效率,降低非灭菌耗材消毒费用。旨在降低耗材的灭菌频次,实现非灭菌耗材的100%可追溯性,确保了耗材的质量安全,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要求。方法 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骨科管理数字化平台,打造骨科非灭菌类耗材的“一物一码”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图像识别系统,重塑骨科非灭菌类耗材的管理流程,将监管工作延伸到院内入库,实现每件植入物的精准验收、院内可追溯和精准计费。 结论 通过新模式的试运行,骨科非灭菌类耗材的管理优化了流程,提高计费效率62.5%,提升计费准确性,实现了非灭菌耗材的100%可追溯性,减少了灭菌频次,降低非灭菌耗材消毒费用87.5%,节省了整体成本。
  • 研究论著
    郭嘉玮, 李斌, 王毅飞, 徐汪洋, 储呈晨, 季智勇, 冯庆宇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为追踪超声手术刀手术过程中组织特性的变化,实时监测超声手术刀切割过程中组织性状动态变化情况,以期能够提供更加优化的能量调节输出算法。方法 根据生物阻抗原理,采用超声换能器阻抗匹配算法测量出刀头接触部分的组织阻抗,进行信号采集和处理,拟合组织参数,生成组织模型。在超声手术刀切割过程的“开始-变性-分离”三个阶段,利用超声换能器阻抗匹配算法(采样频率2000次/秒)实时采集刀头负载阻抗数据,通过离体猪组织实验(n=100次切割/档位)拟合阻抗曲线,并结合信号平滑、峰值分析等手段提取组织特异性特征。实验设计涵盖五档电流输出(170~350 mA),系统性探究能量-阻抗-组织类型的耦合机制。结果 拟合出了部分猪组织在切割过程中组织阻抗变化的曲线图,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猪肚和猪小肠在整个切割周期中阻抗回收的变化有显著不同(p<0.05),说明不同部位组织之间阻抗变化有区别;相同部位组织之间对于回收阻抗变化的一致性,其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峰值出现的周期时间、峰值大小以及出现峰值后数据的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不同个体的相同部位组织的阻抗回收数据变化具有高度的趋同性。随着超声手术刀主机能量输出的增大,猪肚组织和猪小肠组织的回收的阻抗数据变化趋势趋于平缓,且峰值降低,说明在超声手术刀各能量输出档位下,刀头的组织负载情况也会发生改变,将这种变化特性提取,使超声手术刀主机能够在各个输出档位识别出切割的组织类型,从而以此针对不同组织类型设定各档位的超声手术刀主机能量输出调节模块。 结论 组织阻抗变化曲线可以为超声手术刀主机自主识别组织类型,调整主机能量输出提供依据。本研究可以为提升国产超声手术刀性能,优化超声手术刀临床效果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
  • 综述
    秦鹤鸣, 杜笑松, 于世平, 于春海, 田许诺
    录用日期: 2025-07-09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亚型,因其早期症状隐匿、进展迅速,患者五年生存率仅18%,目前仍是全球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光谱CT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成像方法在肿瘤学中应用前景良好,在肿瘤疾病的准确诊断、指导治疗、预后评估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的深度融合,结合光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为HCC的早期筛查、疗效动态评估及精准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光谱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同时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进行综述。
  • 研究论著
    陈丽, 杨永, 刘婷, 孙挪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探讨基于医工融合理念的手术室耗材SPD管理策略,并评估其在江苏某三甲医院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医工融合理念和SPD精益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手术室耗材SPD管理策略并应用于实践。通过对比SPD模式应用前后单台手术耗材管理效率、条码管控耗材异常情况以及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评估管理效果。结果 应用SPD模式后,江苏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单台手术的耗材准备时间、推送时间、临时请领耗材响应时间及回库时间均显著缩短(P<0.001);条码管控耗材通过日清管理,丢失、漏收费及错收费情况有效减少(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提升(Χ2 =26.825,P<0.001)。结论 基于医工视角的SPD管理策略能够显著优化手术室耗材管理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助力医疗机构提质增效,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研究论著
    时飞跃, 吕懂霞, 霍新颖, 王敏, 秦伟, 赵环宇, 魏晓为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对宫颈癌固定野调强计划的Portal Dosimetry(PD)剂量验证中复合野与大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物理师进行剂量验证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选取21例宫颈癌患者的固定野调强治疗计划进行研究,每例治疗计划包含7个大野,每个大野由一对分野组成。使用Eclipse分别制作仅含分野和仅含大野的两种PD剂量验证计划,并使用Clinac iX直线加速器执行上述验证计划。使用PD软件模块直接得到大野的Gamma通过率;使用复合野菜单工具,由一对分野得到相应复合野的Gamma通过率。使用G值表示Gamma通过率。Gamma分析采用3mm/3%和阈值10%的参数设置。对复合野、大野和分野的G值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使用秩和检验对复合野和大野的两组G值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共计得到147个复合野和147个大野的G值,中位值分别为99.2%和98.3%。两种射野G值的秩和检验结果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野和大野G值差异的中位值为0.9%。分野1、分野2和全部分野的G值的中位值分别为99.7%、99.9%和99.8%。两种分野和所有分野的G值总体上大于复合野和大野的相应值。结论 在宫颈癌调强计划PD剂量验证中,总体上复合野的Gamma通过率大于大野的相应值,可考虑使用复合野得到较好剂量验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