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王玢涵, 刘佳玉, 吴民民, 朱路文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3): 140-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72
    中医康复学是结合我国国情和适应康复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出现,多领域交叉融合,智能化也在辅助中医康复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促进中医康复与人工智能充分融合,促使中医领域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度,本文从中医康复在评估与治疗2个角度探讨中医康复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以期为中医康复智能化进一步发展提供前沿方向和理论帮助。
  • 综述
    王春庆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3): 146-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32172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也是外伤引起的神经损伤性疾病,可致损伤部位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严重残疾。目前虽然脊柱内固定技术非常成熟,但针对脊髓损伤恢复的治疗方法有限,且疗效不确切。研究发现,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神经再生潜能,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将移植的细胞负载于生物支架上再一起移植于损伤部位,可显著提高细胞移植后的存活率,促进脊髓损伤恢复。但不同的组合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修复程度存在差异,选择适宜的组合治疗方法对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生物支架与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生物工程技术和细胞移植相结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研究和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并为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综述
    陈宁清, 姜红强, 夏建松, 黄巧巧, 严国飞, 姚芦鹬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3): 154-1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582
    质谱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重现性好,且兼具高通量、高效率的特点,尤其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逐渐在临床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简述了LC-MS/MS的主流结构组成和技术特点,再从应用、监管、发展和创新4个方面进行详细概述,指出了LC-MS/MS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展望了质谱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开展,可进一步促进其良性发展。
  • 综述
    龙俊丞, 何晖, 胡东辉, 卢正, 冼汇锋, 张亚忠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3): 160-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398
    随着网络信息化不断发展,数字疗法不断向医学领域方向纵深发展。数字疗法作为一种数字化健康管理手段,在欧美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管理,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面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数字疗法的概念起源与现状,以及数字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应用效果与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面临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开展数字疗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田洋, 刘晓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3): 164-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61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有创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缺血的“金标准”,但需要额外的导丝及扩张血管,限制了临床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基于冠状动脉CT的FFR(FFR derived from Coronary CT Angiography,CT-FFR)、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Fraction,QFR)等新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能在避免使用额外导丝和扩展血管的同时,进一步评估心肌缺血的情况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本文对FFR、CT-FFR及QFR的原理、应用价值及局限性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在冠心病诊疗中选择合理技术提供参考。
  • 综述
    陈兆涛, 刘培沛, 钱琳琳, 刘汝国, 王胜学, 郑为雷, 游晓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3): 169-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414
    近年来,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组织器官的机械特性信息,已进入快速临床普及阶段,于使用人员来说,首先应该理解其技术优势,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同时也应明确其局限性,以在临床中做到规范、正确使用,使其发挥最大价值。本文首先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分类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重点阐述了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肝纤维化、前列腺癌、甲状腺结节这4个典型疾病诊断中的广泛使用价值,讨论了传统临床诊断方式的特点、不同的超声弹性成像方式各自的技术优势及其局限性以及其在推动医学影像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 综述
    陈冲冲, 沈晓明, 马云枝, 谢雁鸣, 郝诗楠, 吕孟可, 周广胜, 孟明贤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37-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39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PD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相较于传统诊断方法,机器学习技术在PD诊断中展现出了多模态、非侵入、少变异及个性化的优势,但现阶段早期PD症状的非特异性、高质量PD标注数据的不足以及隐私性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P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构建更具泛化能力的模型、探索生物学解释等,使机器学习技术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为PD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
  • 综述
    方海丽, 周秀玲, 胡安琪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43-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074
    可穿戴健康类设备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设备,具有监测、记录和提供实时反馈等功能,为心脏康复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综述了心率检测仪、心电监护仪、健康手表、计步器和加速度计等可穿戴健康类设备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通过综合分析各类设备的优势和局限性,揭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加强医务人员对可穿戴健康类设备的了解,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心脏康复方案,促进可穿戴健康类设备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 综述
    石晓飞, 王磊, 杨爱娟, 徐文畅, 周贲, 姜琛昱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49-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45
    随着大众心理健康认知的提升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趋势渐渐扩大。老年群体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或负面情绪需要持续疏解,对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平台、中重度心理或精神疾病的专业医疗支持产生需求。由此,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诊疗产品存在巨大市场潜力。本文综述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智能诊疗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当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危害,提出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医疗需求,最后阐述了智能诊疗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缓解老年心理健康疾病患者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
  • 综述
    谭琦, 殷伟红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55-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126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而引发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度法对脱垂部位进行特异性描述,该方法能提供详细的描述信息,但不能直观评估盆腔的功能状态。超声检查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实时动态成像、成本低、无创伤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可弥补POP-Q评分系统的不足,发现早期没有临床症状的轻度POP。本文综述了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产后POP女性中的应用以及盆底超声引导下POP患者的治疗现状,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断检查方法,帮助孕产妇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 综述
    刘可心, 何文思, 刘峰, 何建辉, 罗锋, 颜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61-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254
    随着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医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目前大部分医院已开展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但对于全部医用设备仍缺少经济效益评价和使用绩效考核,缺少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公立医院医用设备购置时的经济效益评估模式建设经验,探索了构建符合我国现状的医院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估模式,以期为我国医院医用设备持续改进购置前效益评估提供启示和借鉴。
  • 综述
    纪雪晴, 孙建男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2): 167-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17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肺通气功能障碍为特点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COP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其并发症肌少症而导致的运动耐量下降与COPD预后不良、住院率及病死率升高相关。胸部肌群可以间接反映全身肌肉水平,还可作为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与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息息相关。胸部CT是肺部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可以同时评估肺内及肺外组织。本文就CT评估慢阻肺患者胸部肌群衰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COPD患者全身改变的理解并为其提供影像学证据。
  • 综述
    钱金栋, 孙建国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1): 149-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31722
    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发展至精确放疗阶段,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师之间水平各异、放疗轮廓勾画耗时长、计划设计及图像引导配准存在人因影响、自适应放疗等问题仍有待完善。为适应时代发展,开展放疗的智能化探索十分必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发展为实现智能放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且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技术在图形处理与输出方面效果显著,在放疗领域的图形处理需求和放疗流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智能放疗可以推动精确放疗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本研究综述了DL在肿瘤智能放疗流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综述
    李坤, 马兴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1): 154-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32197
    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PdM)是一种集成机器状态监控、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和维护计划的维护策略。近年来,PdM逐步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有效应对了传统维护策略难以解决的一系列挑战。为帮助医疗从业人员加深对这一新兴概念的理解,本文对传统维护策略与PdM的对比、PdM的目标及构建PdM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从PdM在医疗设备领域的应用价值、PdM系统架构及结合机器学习的PdM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阐述PdM的研究进展,展示其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亮点;对PdM在医疗设备管理领域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PdM在医疗设备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总结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综述
    蒋茹雪, 董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1): 164-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69
    随着口腔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导航与手术机器人在口腔数字化种植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传统的自由手种植和静态导板辅助下的种植手术相比,动态导航和种植机器人能实时反馈手术过程,以便操作者及时调整手术计划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动态导航和种植机器人还能提高种植体植入位点的精度,从而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目前这2项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被种植医生所应用。本文对口腔种植动态导航与手术机器人的相关临床研究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口腔数字化种植的临床研究进展。
  • 综述
    郝诗楠, 沈晓明, 陈冲冲, 周广胜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1): 169-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53
    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设计的多模态纳米诊疗系统结合了成像引导治疗(Imaging-Guided Therapy,IGT)、靶向药物递送、智能释放系统和组合疗法,显现了纳米技术在提高治疗精确性、效率和个性化方面的潜力。IGT利用关键成像技术,确保治疗精确度和最优药物传递路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通过设计特定的纳米载体,将治疗药物直接递送至药物作用区域,极大提升了治疗药物的局部浓度并减少了全身副作用。智能释放系统根据病情进展自动调节药物释放,实现了药物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组合疗法则整合以上所有单一疗法,对AD进行全方位治疗,以期获得综合效果。这种多模态纳米诊疗技术不仅提升了治疗的效率和精准性,而且通过创新的早期检测和个性化治疗方案为AD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将多模态纳米诊疗理论融入AD管理,并根据AD的病情评估制定预测性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 综述
    蒋光福, 王博, 杨城, 赵全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1): 176-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282
    3D打印指三维模型技术,即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数字模型转换为物理对象。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医疗保健领域,3D打印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治疗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3D打印技术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综述
    杨毅, 王凡, 刘卓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2): 131-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022
    神经电刺激技术包括迷走神经电刺激术、反应性神经电刺激术、脑深部电刺激术,是针对耐药性癫痫和不适用传统癫痫手术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神经电刺激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在治疗耐药性癫痫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在临床应用中,除了考虑患者个体的适应证外,还需考虑应用过程中潜在的伦理问题,如患者自主性、风险受益比、患者期望过高、隐私安全等,以充分保护患者权益,促进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化与安全性。本文旨在探讨神经电刺激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或潜在的医学伦理问题,以进一步规范其在临床上的研究和应用。
  • 综述
    张立, 宁庆芸, 魏玉颜, 钱佳佳, 应语, 张洋, 蔡任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2): 136-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023
    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KUS)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成像手段,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SKUS通过高频声波探测体内结构,实时显示肌肉、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状态,为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支持。本文基于MSKUS技术在运动损伤诊断与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MSKUS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 综述
    张佳宇, 任鑫, 陈希, 郭小兰, 张美霞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2): 141-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024
    脑卒中后患者接受有效的康复治疗可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移动健康技术可及性高、覆盖人群广,可打破地域限制,节约医疗资源,是患者居家康复和延续性护理的重要实现手段。本文对移动健康技术在脑卒中失能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实现手段、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并探讨其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 综述
    龙思娜, 周义茜, 阮江海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2): 146-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025
    反刍思维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该事件的产生原因、经过和结果,表现出负性自我参照加工、消极情绪性以及持续性的特点。本文综述了反刍思维的脑功能网络改变、常见的研究范式、临床应用以及干预措施,旨在提高对反刍思维的认知,探讨其相关机制,为干预反刍思维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提倡采用更加客观的研究范式来研究反刍思维,并采用现代化科技提高对反刍思维的干预。
  • 综述
    赵嘉乐, 吴勤奋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2): 153-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026
    神经介入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一种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脑血管疾病在诊断上的准确性和在治疗上的无创性,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神经介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分类,阐述神经介入治疗装置的基本理论,以及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分析神经介入装置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神经介入诊疗装置的发展提供参考。
  • 综述
    李思叶, 黄子康, 沈君, 徐滨, 于越洋, 朱玉春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2): 159-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027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乳腺动态增强MRI中的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可作为促进乳腺病变定向精准诊断和治疗可持续发展的影像生物学标志物。BPE指乳腺正常纤维腺体的强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乳腺血供情况和机体内外源激素等。本文综述了BPE的分类及定量测量、BPE的影响因素、BPE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BPE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预后的关系。
  • 综述
    张慧, 刘君怡, 陶莉, 王海洋, 陈志, 吴爱东, 钱东, 徐榭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1): 143-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023
    放射疗法作为治疗皮肤病变的重要手段,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得益于多种新颖的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技术、方法和设备的出现,放射疗法在瘢痕疙瘩和皮肤癌等良性病变和恶性皮肤肿瘤的长期临床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应用、推广和完善。当前,电子线放疗、后装放疗、放射性β核素敷贴放疗和浅层X射线放疗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病变治疗领域。本文旨在系统性地介绍上述浅层放疗技术,分析其优劣及应用范围,梳理浅层放疗领域的新兴需求与挑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综述
    黄晓慧, 刘征, 金贺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1): 149-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02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老年痴呆最主要的类型,其患者数量增长快速。鉴于AD病程的不可逆性,早期筛查和诊断对采取必要的干预措至关重要。尿液标本检测具有方便、无创、患者接受程度高、适于筛查的优势,近年来在生物标志物开发和应用领域受到了重点关注。本文拟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D尿液生物标志物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AD体液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 综述
    胡负稷, 王海波, 冯耿超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1): 153-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025
    超声手术切割设备在外科手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换能器是超声手术切割设备中至关重要的器件。本文综述超声手术切割设备中换能器的相关研究,介绍换能器分类,分析换能器的设计原理和测试结果,总结新型换能器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对超声手术切割设备的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徐泳怡, 姜财, 纵华琛, 徐盼, 林忠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1): 159-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026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位于膝关节内连接胫骨和股骨的特殊结缔组织带,其维持着胫骨的稳定性,防止增加内旋和前平移。ACL损伤会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准确评估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尽早训练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周围肌群对重返运动以及预防继发性损伤至关重要。等速技术因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ACL损伤患者中。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等速技术的发展状况,从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速肌力训练2个方面归纳等速技术在ACL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与进展,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在ACL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提供参考。
  • 综述
    贾欣颖, 马姣姣, 郑宇觐, 孙哲, 张波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1): 165-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027
    肺部生理及病理状态的准确判断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评估至关重要。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实时且便捷的影像检查技术,近年在新生儿肺部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发现肺部超声伪像到疾病确立,对定性诊断新生儿肺疾病的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新生儿肺部超声标准化的建立,以及半定量肺部超声评分对改善肺通气治疗的应用价值,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弹性成像和造影在新生儿肺部疾病的研究前景,并对其局限性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展望便携式超声在床旁重症监护及非医疗场景对新生儿肺部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新生儿肺超声(Lung Ultrasound,LUS)进一步研究和技术改进提供思路,提高新生儿LUS的整体诊断水平,使更多新生儿从中受益。
  • 综述
    黄程, 刘芬, 姜海波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1): 170-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028
    随着交通出行设施增多,脑卒中和各种事故所导致的患者数量随之上涨,术后康复训练是患者恢复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利用机器人技术辅助康复医师进行患者相关训练的设备正在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未来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主要应从改进人机协作、改进控制算法、优化康复效果评估、设备轻量化、便携化与可重构化、提升经济性等方面考虑。本文系统检索了近十年国内外在下肢康复机器人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成果,梳理和分析了关于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系统归纳了下肢康复机器人所取得的进展及成果,并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 综述
    韩颖, 田林奇, 周静, 刘康博, 柳小军, 孟星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11): 178-1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029
    随着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医疗器械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的先决条件,而动物试验目前是评价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替代、减少和优化动物使用的3R原则的推动下,开展体外替代试验研究是全球发展的趋势。然而与化学品和化妆品相比,医疗器械领域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体外替代方法研究进展缓慢。本文从监管层面分析开展体外替代试验的重要性,介绍已用于和可用于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体外替代方法,为后续开展医疗器械体外替代试验提供参考。
  • 综述
    陈洋1,2,傅彬海1,2,吴明康1,孙雪琴1,2,张建芳1,2,崔叶谦1,2,王绍波1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46-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3
    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非常显著,但目前头颈部肿瘤放疗的难点在于其解剖复杂,摆位偏大,必须实现精 准定位。体位固定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固定效果,提高了放疗定位的精准度。本文综述了各类头颈 部体位固定装置的应用情况、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头颈部放疗体位固定装置的选择提供参考,以解决治疗过 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升放疗质量。
  • 综述
    谷晓芳,贺丽萍,杨鹏飞,王颖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52-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4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肿瘤的方法,目前在治疗复发性头颈 部肿瘤、胶质瘤和恶性黑色素瘤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本文从BNCT技术原理、发展历史、含硼药物、治疗副作用、中子产 生方式及中子源、国内外的批准上市情况等多方面对BNCT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对该项治疗技术进行展望。本文 通过对BNCT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增进相关行业医务人员、研发人员、监管人员等对BNCT的了解,为中国BNCT技术 发展、相关技术指南或规范的建立提供参考,推动中国的BNCT早日服务于广大的肿瘤患者。
  • 综述
    于汶源1,2,许晓2,陈正岗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59-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5
    随着对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病因机制的积极探索和治疗方法的更替进步,普萘洛尔已作为 一线用药取代传统的手术疗法。由于IH多见于面颈部,且患者年龄小、美观要求高,因此需要积极寻找各种替代疗法以 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临床需要。激光是治疗IH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的特点,其中脉冲染料激光和 Nd:YAG激光更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IH医用激光的产业状况、治疗机制、分类、应用及其他现有研究成果做出 综述和展望,以期提升IH激光治疗的关注,同时提供医用激光的多方法和新思路。
  • 综述
    杨佳敏1,刘晓林1,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65-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6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冠状小动脉 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综合征。存在CMD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心肌灌注成 像是评价心肌微循环和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及不良事件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 扫描、心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经胸多普勒超声等方法,这些方法评估心 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组学也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疾病的早期 诊断及预后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综述不同影像学技术在CMD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不同作用,并展望影 像组学在CMD评估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CMD诊断策略,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 供参考。
  • 综述
    武韵恒,李维嘉,张雷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71-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7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疗结构引进的医疗设备逐年增加,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也随之凸显。在新医改 对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综述 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潜在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以 适应新医改要求助力。
  • 综述
    王晶晶1a,傅扬1b,赵潇2,刘伟1b,1c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42-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24
    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实现医护、患者价值 共创、医疗服务延伸,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智慧医疗”时代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在智慧 医疗建设中的运用、发展,剖析中央监护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的优势、局限性,并指出未来中央监护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 为相关研究团队、医疗机构在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上提供新的思路,最后点明应以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为基础构建区域诊疗 中心,共同推动区域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 综述
    林荫光a,b,苏鹃b,覃秋a,吴红a,黄向炼b,黎川华a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47-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25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式。乳腺癌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对 危及器官的照射。这些照射降低了器官功能或增加相关疾病患病风险,且随着患者生存期延长更加凸显,已成为影响患者 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保护好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危及器官,对其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放疗设备及各 项技术飞速发展,治疗的方式不断更新,精度、高效、安全性的治疗技术在保护危及器官中不断发挥作用。本文对降低乳 腺癌放疗患者危及器官剂量的技术及相关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乳腺癌治疗和危及器官防护效果提供参考。
  • 综述
    宋文秀1,边传振2,孙磊1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53-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26
    钠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唯一能够对活体组织中钠浓度进行空间定量分析的非侵 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与细胞活力和生存能力相关的生理和生化信息。钠MRI可以在组织细胞发生宏观变异之前,检测 出代表细胞膜完整性及其活力的生物学信息,也能够为疾病治疗过程中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 助,这些信息仅靠氢MRI是无法实现的。然而,与传统的氢MRI相比,即使在超高场下,钠MRI也面临着信噪比低和数据 采集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成像技术可以通过非线性迭代重建从非相干欠采样的k空 间数据中恢复已知变换域中具有稀疏特性的图像,能够大量节约钠MR成像时间并提高图像质量,目前CS成像技术已经在 人体各部位钠MRI得到了应用。本文对CS成像技术在人体各部位钠MRI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CS成像技术 在临床的应用。
  • 综述
    陆紫琳1,刘贤飞2,周建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57-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27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周围动脉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计 算机断层扫描和动脉造影术等,但这些手段仅能观察到下肢动脉形态学改变,对于动脉腔内病变的评估(如粥样斑块的性 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 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IVUS为临床诊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帮助。本文对IVUS 在辅助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 化性疾病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IVUS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 综述
    闫洋1 ,张新华1,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64-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28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常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传统的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方法在实现最佳效果方面存在局 限性。近年来,三维生物打印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再生医学技术,在多个领域广泛使用,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牙周组织 可控性重建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在牙周组织再生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 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