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10
  

  • 全选
    |
    专论
  • 陈娟,龙俊羽,张婷,李卓婷,卢岩,欧阳昭连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科学数据描绘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科研竞争格局。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该领域学术论文,在全球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国内不同城市之间对比发文量、高被引论文数量和比例指标,以描绘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科研实力和我国不同城市的科研实力。结果 2015—2024年,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全球共发表论文128127篇。从全球竞争来看,我国(41190篇,433篇)和美国(31044篇,411篇)的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遥遥领先;我国发文量年复合增长率达9.0%,美国则呈负增长趋势;我国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等19家机构发文量进入全球前30。从国内竞争来看,上海(6840篇,98篇)和北京(6610篇,82篇)的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明显领先其他城市,两地均有多个机构和团队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研究成果。结论 我国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研究规模持续扩大,积累了大量顶尖研究成果,并且众多机构和团队在该领域跻身全球前列。北京和上海显示出作为全国科研中心的强大科研产出能力,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西安和深圳等展现了作为区域科研中心的活跃度。
  • 张婷,徐东紫,陈娟,卢岩,严舒,欧阳昭连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9-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发明专利分析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技术创新竞争格局。方法 对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发明专利进行分析,从技术创新时间趋势、技术创新热点、技术创新区域、技术创新主体等角度进行探讨,揭示技术创新竞争格局。 结果 全球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共有发明专利申请70030件,其中授权32034件,近年来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聚焦于创新生物材料、干细胞与细胞培养、组织修复与再生、表面修饰技术等方向。中美两国技术创新最为活跃,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远远领先其他国家。企业和高校/研究所是全球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最为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科学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最为突出,中国的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技术创新相对突出。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发明专利进行分析,全面揭示该领域的技术创新竞争格局,从情报学角度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 卢岩,王建波,陈娟,欧阳昭连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7-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ChiCTR)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领域临床试验数据,展现全球及中国竞争格局。方法 在2个数据库中检索采集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临床试验数据,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注册数量、国家或城市、临床试验机构和申办者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基于ClinicalTrials.gov的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全球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临床试验共582项;60个国家中,美国233项,中国71项,其他国家均不到30项;超过2000家临床试验机构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表现突出;305个申办者中,55.74%是高校/医院,27.54%是企业;美国122个申办者开展了269项临床试验,表现活跃。基于ChiCTR的临床试验注册数据,中国该领域临床试验共97项;29个城市中,上海40项,北京26项,其他城市均不到10项;76家临床试验机构和45个申办者中,均以北京、上海数量最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参与度高。结论 全球及中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临床试验注册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美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与美国尚存在差距,国际多中心合作有待加强。
  • 王建波,欧阳昭连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2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纳米技术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文献,揭示该领域的全球研究趋势与热点,为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设定关键词组合为“纳米”“纳米科技”“纳米材料”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检索到2010—2024年发表的相关文献4499篇。通过数据预处理及BERTopic主题建模 技术,对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主题聚类和分析。结果 2010—2022年,纳米技术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的论文发表量显 著增加,但年度发文量存在波动,且自2022年起,论文发表数量有所减少。本研究成功识别出9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 复合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电纺技术在皮肤再生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水凝胶材料中的应用、钛及其氧化物在 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细菌纤维素和壳聚糖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心脏组织工程 中的应用、蚕丝蛋白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胶原蛋白基支架材料在肌腱和韧带修复中的应用。结论 总体而言,纳米技术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研究范围广泛,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生物材料的优化和功能化上。目前,这些研究已在骨科、皮肤科、心血管外科等多个临床方向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多功能材料、个性化材料、智能材料将有望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 研究论著
  • 孟学科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34-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款医用便携式智能恒温箱,以满足医疗领域对新型智能恒温箱的需求。方法 用亚克力板搭建箱体,通 过DS18B20温度传感器对恒温箱箱体内的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后的温度输入到STC89C52单片机控制器,采用自主设 计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进行运算;输出温度控制驱动电路HIP4082全桥驱动芯片驱动H桥,采用TEC1-12706 半导体制冷片温控元件控制恒温箱温度。结果 本研究设计的医用便携式智能恒温箱可实现温度的精确调节。实物测试表 明:设定温度为25.0℃和50.1℃,30 min时恒温箱内的温度分别为(25.0±0.1)℃、(50.1±0.1)℃,实现了控温区间为 (4.0±0.2)~(48.0±0.2)℃的便携式恒温箱设计和搭建。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医用便携式智能恒温箱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李佳林,郜斌宇,陈卉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42-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进行电子病历文本结构化,验证LLM在文本结构化方面的优 越性。方法 采用百度的文心一言,依据优化后的提示语,通过Python调用LLM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方式进行电子病历文 本结构化,从而得到结构化特征。将提取无误的特征数与提取出的所有特征数之比定为提取准确度,用以评价LLM进行 文本结构化的性能。结果 对100份脑卒中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文本结构化,按病历统计,平均电子病历文本的每份提取准 确度为98.7%,精准度为97.5%,召回率为98.9%;按特征词统计,所有特征词的平均提取准确度、精准度和召回率分别为 98.7%、96.4%和98.6%;按特征大类统计,症状、既往史、用药和诊断结果的提取准确度分别为99.3%、98.0%、98.8%和 100%。结论 利用LLM进行电子病历文本结构化具有可行性,百度的文心一言在电子病历文本结构化中具有优越性。
  • 赵瑞,王和平,张京,李俊杰,高行新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47-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试射波刀附属加速器非预期电离辐射水平,为射波刀附属加速器非预期电离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设计射波刀附属加速器周边及射波刀机房常驻区域评估点,在射波刀附属加速器给高压不出射线的情况下,使用辐射 监控探测器分别测量各评估点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射波刀附属加速器周边及射波刀机房常驻区域评估点周围剂量当量率变化及分布情况,为放疗患者及放疗工作人员提出具体防护建议。结果 射波刀附属加速器周边评估点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为33.15~86.77 µSv/h,射波刀附属加速器非预期电离辐射超出一般医用电子加速器标准至少5倍以上。 射波刀附属加速器 非预期电离辐射主要集中在加速器中部和底部,其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为79.10~86.77 µSv/h。射波刀机房迷路外口和迷路 中间点与机房本底周围剂量当量率相当,最大不超过0.28 µSv/h。射波刀放疗时,射波刀附属加速器机身区域的非预期电离 辐射是产生患者额外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射波刀附属加速器的非预期电离辐射防护应引起放疗临床充分重视。对于放疗患者,在不降低放疗质量的前提下应采用减少计划治疗时间、减少高压状态下患者定位时间等方式进行辐射防护,必要时对晶体、甲状腺、性腺等射线敏感器官进行挡铅防护;对于放疗工作人员,应避免或减少高压状态下的机器操作,必要时采用距离辐射防护措施。
  • 刘琼,李超凡,朱振宇,董安定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5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自制的微型Derenzo体模进行实验研究,探讨迭代重建算法中不同成像条件(迭代次数、子集个数)对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微型Derenzo体模对临床前MadicLab Ultra PET/CT设备进行空间分辨率测量实验(list-mode模式,采集时间为20 min);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迭代范围为1~40,子集为5~30,间隔5,体素大小为0.314 mm,矩阵大小为257×257,高斯后滤波半峰全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为1.57 mm;通过视觉评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来评估重建后体模PET图像中心8张切片中0.8 mm热棒的图像质量。最后通过一项健康小鼠实验,以实证研究最佳重建参数的影响。结果 在微型Derenzo体模研究中,可清晰识别0.6 mm 的图像分辨率。采用3D-最大似然期望最大化算法(3D-Maximum Likelihood Expectation Maximized,3D-MLEM)时,图像 的SNR在15次迭代时达到峰值,25次迭代后趋于收敛。采用3D-有序子集期望最大化算法(3D-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ed,3D-OSEM)(5个子集)时,8~12次迭代的图像变化差异较小,SNR在约7次迭代后趋于收敛,对比度、CNR 及CV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在动物实验中,采用3D-MLEM(30次迭代)和3D-OSEM(5个子集,6次迭代)进行图像重建, 可清晰观察到小鼠的脑、心脏和肾脏等局部组织结构。结论 最佳重建参数对于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和定量准确性至关重要。 采用30~40之间迭代更新次数(子集×迭代)、0.314 mm重建体素和1.57 mm高斯后滤波FWHM进行图像重建,可获得高SNR、高分辨率PET图像质量。在动物实证研究中,该重建参数适合微小病灶的高精准识别成像。
  • 孙宇,张武,刘灏,武曼莉,郝远翔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58-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se 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分析比较Monaco计划系统4种通量平滑度对宫颈癌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4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PTV 50.4 Gy/28次的处方剂量,分别使用4种通量平滑模式(OFF、LOW、MEDIUM和HIGH)设计4组放疗计划,将处方剂量归一至95%的靶区 体积后,使用SPSS 2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差异,并使用VIKOR分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4组计划在靶区D98%(98%的靶区体积接受的最小剂量,其他依次类推)、D2%、Dmean(平均剂量)、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膀胱 V50(器官接受至少50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其他依次类推)、膀胱Dmean、膀胱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小肠V30、小肠Dmean、小肠NTCP、直肠V50、直肠Dmean、直肠NTCP、左股骨头V20、左 股骨头Dmean、右股骨头V20、右股骨头Dmean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方面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通量平滑程度增加,MU呈降低趋势。VIKOR分析结果显示LOW组为最优方案。结论 针对宫颈癌临床放疗计划设计,Monaco计划系统4种通量平滑模式均满足临床治疗需求;随着通量平滑度的提高,MU呈逐渐降 低趋势;VIKOR结果建议,可选择LOW模式以达到最优的剂量结果。
  • 杨睿,阙丹,杨丁懿,范勋,石学军,刘磊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65-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肺癌患者放疗前临床剂量学数据的放射性肺炎预测模型,并探究影响放射性肺炎的特征因素权重。方法 选取126例肺癌患者放疗前的临床剂量学数据,并将逻辑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方法作为基分类器,通过投票法建立放射性肺炎集成学习(Radiation Pneumonia Ensemble Learning,RPE)预测模型。结果 RPE模型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准确度71.16%,敏感度为68.31%,特异性为73.98%;RP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值最高可达0.798±0.082。在对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权重分析中,双肺V20(器官接受至少20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其他依次类推)的权重最高为0.2423,双肺V40的权重次之,为0.1624。结论 由放疗患者的临床剂量学数据集建立的RPE模型相较于3种传统基分类器,可有效提高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准确度,且该模型能为放疗计划的设计提供指导依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李雪芹,杨东明,李希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72-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解决目前医院低值医用耗材管理的问题,建立低值医用耗材病区库房管理系统,提高低值医用耗材精细化管 理水平。方法 基于Window操作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引入.NET MVC Framework等框架,以Java作为主要开发语言, Oracle 11g作为数据库,在B/S架构下完成用户交互,实现物资请领、智能提醒、库存阈值管理以及病区库房统计分析等功能。选取系统应用前(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和系统应用后(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我院5个科室6种通用低值医用耗 材领用和收费数据作为研究资料,验证系统应用的成效。结果 系统应用后,在出院患者总人数增长23.78%的情况下,低值 医用耗材申领数量降低了42.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出院患者低值医用耗材人均费用同比下降38.16% 溶药注射器、留置针和真空采血管下降幅度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库房库管员每周请领耗时、每周核对 耗时及每月盘存耗时均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 低值医用耗材病区库房管理系统的建设及推广 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库房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保障了医疗服务的高效稳定运行。
  • 周钰,祝新意,王文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79-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传统的有线监护仪布线复杂、移动性差等问题,提高医护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本文基于星闪技术实 现医院监护仪的互通,将星闪模块接入监护仪,部署于病房,并对星闪传输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医院监护仪的管理和联通,且可远程查看患者监测指标。结果 在医院部署20个星闪基站,可支持1/2/4/12 M等多种带宽。星闪技术的平均数据延 迟为3.2 ms,在高干扰环境下,丢包率小于1%,实时性、并发数量、抗干扰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基于 星闪技术的无线监护仪应用后,患者活动范围及时间显著改善;医护人员床旁监测耗费时间及响应时间显著缩短,任务处 理量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星闪技术应用于监护仪可解决监护仪存在的局限,对提升医疗监护 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葛晓伟,孙保峰,苏亚波,杨扬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86-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医院智慧病区建设中的实践过程及应用效果。方法 以医院信息平台为信息集成与协调中 枢,结合物联网、微服务等技术,构建智慧病区物联网交互与管理平台,实现病区护理的全场景闭环管理及信息的高效互通。通过比较某病区系统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管理评价、运营效率及人员满意度探讨应用成效。结果 系统应用后,该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整体评分为(90.30±4.32)分,显著高于系统应用前(81.60±7.88)分;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住院好转率及床位使用率显著改善;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智慧病区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传统模式中效率与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为建设智慧病区新时代提供参考。
  • 段乐刚,张悦,曹堃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92-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物联网智能管理模式在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物联网智能管理模式以建立物联网智能管 理系统及智能柜为基础,实现医院中心物流库房耗材及手术室耗材的智能管理,并通过加强标签管理、增加中心库房人员等措施优化耗材追溯管理,实现医用耗材入院后“全过程、全要素、全视角、全数据”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以介入手术室为例,选取物联网智能管理模式应用前后耗材领用所需时间、科室库存金额及管理数量、耗材标签粘贴异常情 况、耗材计费异常情况、耗材溯源信息有效率及耗材损耗率,探讨该模式的成效。结果 应用物联网智能管理模式后,手术 室医用耗材领用时间较应用前明显缩短;月度耗材库存金额及管理数量、耗材标签漏贴率及错误粘贴率、名称错误率及遗漏 计费率和月均耗材损耗率均低于应用前;厂家、物流、仓储、应用的溯源信息有效率高于应用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物联网智能管理模式在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耗材配置效率及耗材管理水平。
  • 卢如意,孙静,张倩,金以勒,王之晨,冯靖祎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98-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主客观结合的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使用和 管理人员开展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企业座谈、小组讨论、临床调研等方法拟定数 字病理切片扫描仪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级指标归一化权重及二级指标 组合权重。结果 通过各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最终构建了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好、参与度强、权威 程度高,可为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国内外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临床应用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黄浩,朱毅,陈军,张斌,李维,潘宗玮,杨东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02-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对医院医用麻醉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预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用麻醉机使用评价体系,为采购、管理 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以供科学管理。方法 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通过研讨小组讨论得到4个一级指标、 11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指标,将指标设计成调研问卷,定向邀请咨询专家填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2轮 专家咨询调研显示,一级指标依次为技术性能(35.23%)、临床使用效果(32.79%)、经济效益(17.41%)、售后服务 (14.56%);对应的二级指标中关注度较高的指标: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厂家服务能力、可维护性、采购成本及投资回报;三级指标的得分平均值在3.99~4.75分之间,34个指标的标准差均<1 ,变异系数均 <0.25。 结论 本研究基于医用麻醉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技术特性、临床应用、经济管理及使用行为等多维度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医用麻醉机采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赵思婷,冯永洪,陈嘉文,陈桂香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07-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一套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全过程审核管控体系,并全面 评估该体系对医院抗肿瘤药物调配工作的实际影响。方法 依据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和法律法规,结合跨部门协作,我院自 2022年7月起正式推行了包括制定统一的抗肿瘤药物审方标准、升级智能化审方系统、强化临床药师与医师的专业培训以及 建立有效的临床反馈机制等在内的PIVAS全过程审核管控体系。采用纵向对比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体系构建前后(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PIVAS的抗肿瘤药物调配效率的变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医嘱审核时间、排药时间、药物调配时间、用 药周期、药物调配不合理情况、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PIVAS全过程审核管控体系实施后,我院医嘱审核时间、排药时间、药物调配时间和用药周期均显著缩短;药物调配不合理情况以及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IVAS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力值、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及团队凝聚力评分等综合能力指标均显著上升;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成功构建并实施了PIVAS 全过程审核管控体系,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医院抗肿瘤药物调配的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调配不合理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有力证明了该体系在优化调配流程合理性与准确性方面的成效。
  • 李娜,余遥,刘尚昆,代恒茂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14-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可追溯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麻精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借助二维码技术,通过流程重构和信息整合,以智能柜为信息媒介,在药库、药房、手术室全面部署麻精药品智能管理终端,完成麻醉科、医院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系统、医技工作站、药房工作站信息对接,实现麻精药品全流程可追溯闭环管理。 结果 方案实施后,麻醉医生领/还药时间、麻醉护士空瓶核销和库存管理的时间、单支药品追溯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模式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医生满意度由(86.47±6.34)分提高至(94.11±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二维码技术联合智能柜的麻精药品管理模式便捷高效,提升了麻精药品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用药水 平,提高了麻醉医生对麻精药品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李龙飞,徐婷,韦俐,张舒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20-1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完善骨科耗材院内采购流程,更好地完成带量采购序时任务,实现骨科耗材精细化管理,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 以SPD系统为依托,打通各科室信息孤岛,促进流程再造,形成骨科一体化全流程管理,利用信息工具完成带量签约组套任务。选取我院2023年7—9月系统稳定运行的时段为实验组,2022年7—9月为对照组,比较2组管理过程的问题发生情况、患者对骨科植入物手术使用过程的满意度、消毒过程的准确性,以及国家集采带量统计用时来验证带量采购模式下骨科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系统实施后,骨科植入物耗材管理过程中问题发生率、患者对骨科植入物过程不满意度显著降低,消毒供应室消毒过程准确性显著提高,组套式带量统计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科耗材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保障带量采购的顺利执行,可为医院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 王倩,钱邦富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28-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对住院手术患者费用结构的影响。方法 基于某三甲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的 住院手术患者数据,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前后患者基本情况、总费用、各类费用占比及不同级别手术中耗材费占比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手术患者自付金额显著降低;日均住院费用显著增加,日均耗材费、治疗费和诊断费显著增加,日均药品费显著降低;综合医疗服务费占比、药品费占比显著降低,治疗费占比显著提升;一、二级手术患者耗材费占比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四级手术患者高耗占比的概率有所降低。结论 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优化了手术患者费用结构,医院可通过进一步完善专科格局,提升耗材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降低患者整体费用负担。
  • 刘霄翊,殷雅彦,单艺,卢洁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35-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定量磁敏感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和定量血氧水平依赖(Quantitative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qBOLD)(QSM+qBOLD,QQ)模型,探讨应用单延迟和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Labeling,ASL)2种数据采集方式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氧摄取分数(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OEF)量化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收集65例健康受试者,采集多延迟伪连续ASL序列、QSM序列和T1结构像数据。应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全脑、灰质、白质及不同脑区OEF值的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OEF差值;Spearman相关性检验用于探究OEF差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差值等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QQ-多延迟ASL法量化OEF在中老年组的全脑和各个脑区中均显著高于QQ-单延迟ASL法(P<0.05),在青年组中除枕叶外均无显著差异。2种方法量化全脑OEF的差值(r=0.310,P=0.013)和CBF的差值(r=0.480,P<0.001)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结论 QQ-多延迟ASL法有助于改善中老年人群由动脉到达时间延长而导致的OEF量化偏差,在未来有望为探索血流动力学异常人群的脑氧代谢生理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 易思琪,王闽,何雅坤,任静,邓和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41-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educed Field of View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rFOV DWI)与常规视野弥散加权成像(Full Field of View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fFOV DWI)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04例鼻咽癌患者资料。患者在治疗前均行rFOV DWI和fFOV DWI检查。2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对DWI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病灶边缘清晰度、视觉变形、磁敏感伪影和病灶显著性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并比较2组DWI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分析2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不同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以T2WI横断位图像为参考,测量并比较DWI图像中反映病灶对准精度的客观指标:最大径(Maximum Diameter,Dmax);最小径(Minimum Diameter,Dmin);面积(Area);变形率(Distortion Rate,DR)。结果 各主观评分和数据测量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ICC>0.7)。主观评价中除病灶边缘清晰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rFOV DWI在整体图像质量、视觉变形、磁敏感伪影和病灶显著性的评分均显著高于fFOV DWI(P<0.05)。rFOV DWI图像的SNR和CNR均显著高于fFOV DWI图像(P<0.05)。在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Ⅱ、Ⅲ和Ⅳ期)中rFOV DWI上所测量的ADC值均显著低于fFOV DWI(P<0.05),在Ⅰ期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在rFOV DWI与T2WI图像之间匹配的对准精度显著优于fFOV DWI,Dmax、Dmin、Area和D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咽癌DWI检查中,rFOV DWI能提高图像质量,清晰地显示病灶,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影像资料。
  • 综述
  • 贺旭伟,孙航标,张新磊,黄文峥,林海涛,胡群超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47-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核心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高了肿瘤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梯度,精准照射靶区的同时有效保护了危及器官。“精确定位”对患者的体位固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选择体位固定方案可有效提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常见的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体架、热塑膜、真空垫、发泡胶、塑形垫等,各有特点。其中塑形垫兼具多个优点,近年来在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本文主要对塑形垫在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选择体位固定方案提供参考,促进放射治疗中的精确定位。
  • 潘思雨,于淼,陈宇静,赵繁荣,祝田田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52-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门融合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精髓的前沿交叉学科, 致力于模拟、扩展并提升人类智能。近年来,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诊断、治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应用价值。PH是一种以肺血管重塑为特 征的进行性心肺系统疾病,其病程往往伴随着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加重以及右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最终可能导致 患者死亡。本综述旨在系统性地探讨AI技术在PH领域内的应用现状,包括其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等多 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同时指出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与挑战。此外,本文还对AI技术在未来PH精准医疗中可能面临的 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前瞻性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
  • 徐萌,黄歆,吴冬莲,王芷茵,梁杰,王少夫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59-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结合精神疾病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 受到重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BCI技术在精神疾病领域应用的研究现况,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疾病:重度抑郁症、自 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通过总结和分析大量典型实验研究案例,对运用BCI技术的疾病监测与 治疗机制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BCI技术在精神疾病应用领域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探讨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更多可 能,以期为BCI技术在精神疾病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 张勤,周茂荣,赵子龙,刘铭月,暴丽洁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65-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对女性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宫颈癌在全球妇女所有恶性肿瘤 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针对早期患者的根治性手术治疗以及针对中晚期患者的同步 放化疗。然而,即使经过规范的治疗,复发仍然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早期、准确地检测复发可能会提 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本文对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联 合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复发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宫颈癌复发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参考,推动多模 态影像与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式的临床应用。
  • 郑玲,于德东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71-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共卫生难题。鉴于肿瘤防治的严重态势,临 床治疗手段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等,但部分患者因身体及其他原因,不能行常规治疗。在此背景下,热消融作为新兴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将热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组 织,使其发生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得到临床认可,并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本文主要简述微波消融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分析消融功率、时间与消融范围的关系,并探讨微波消融范围的安全边界。通过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为建立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科学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对微波消融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肿瘤微创治疗领域 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设备维修
  • 单常征,李奥林,李云雷,卞兆峰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5): 178-1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脉冲宽度调制(PWM)芯片控制的电源拓扑结构原理,解决便携彩超DC-AC、DC-DC电路中的故障点,并对TPS40055控制的BUCK电路做出优化方案,为同类型电路提供借鉴经验。方法 通过电路图分析及示波器测量的方法确定故障点,经过对陶瓷电容的直流偏压特性进行分析和公式计算,对BUCK电路进行优化,得出并联输出电容容值约为28 μF时不仅可以满足输出稳压要求,还可以在理论上将输出纹波电压ΔVO降至0.07 V,极大提高整机运行的稳定性。结果 在分析检测后更换损坏的KIA494芯片,修复CCFL背光驱动板;更换TPS40055芯片和DC12 V滤波电容,修复电源模块。结论 对于此类电路,医学工程人员应运用专业知识,使用专业测试工具对电路进行分析并解决故障,对相应电路通过科学的计算做出合理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