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刘帅1,许连成1,董国昭1,唐晓英1,廖洪恩2,范应威1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43-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23
    摘要 (150) PDF全文 (1428)   可视化   收藏
    消化道早癌微创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手术是目前消化道肿瘤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因手术依赖医生经验、消化道 早癌术中智能刻画困难、治疗效应动态监测难等,急需先进的新型设备革新当前的诊疗模式,因此研发智能微创诊疗系统 成为需要迫切攻克的关键难题。针对消化道肿瘤等智能诊疗的核心问题,研制智能微创诊疗仪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 解决当前肿瘤诊疗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本文分别介绍面向消化道早癌的基于光学技术的成像方法、智能精准诊断方案、 图像引导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智能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讨论和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 向,以及指出未来拟研究的介入式智能多模态光学微创诊疗一体化关键问题,以期为从事消化道微创诊疗一体化关键问题 研究和智能诊疗仪器研制提供参考建议。
  • 综述
    马雯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73-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27
    动态心电图机在心血管疾病前期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数据支撑作用,在我国应用几十年来,在信息技术和医学推动 下,其外型、采集方式及心电分析技术经历了深远的变化,动态心电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本文介绍了动态心电图机 的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总结了动态心电图机的不足,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未来将有多种形式的动态心电监 测设备得到研发和推广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健康监测和康复养老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研究论著
    马超琼,黄卓,温林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01-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6
    目的 发挥绩效考核体系“指挥棒”作用,调动科室、医师对加强耗材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医师规范耗材不 合理使用行为。方法 通过组织架构、实施路径、指标体系、管控措施构建全院医用耗材绩效考核体系。结合相关文献研究 及国家颁布的耗材管理规范,围绕耗材费用占比、进销存管理、耗材使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等维度,进行小组讨论、专家咨 询,构建“院-科-个人”三级分层考核指标体系。院-科两级指标采用监测比较方式进行考核,医师耗材使用情况采用熵权-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绩效及各项评优评先工作紧密结合。结果 该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提高了 科室、医师对耗材精细化管理的自觉性,耗材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耗材使用情况得到改善。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院-科-个 人”三级分层医用耗材绩效考核体系为医用耗材的使用监管提供了有力抓手,值得推广应用。
  • 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01
    颅内支架是治疗颅内动脉瘤以及颅内神经血管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不同类型支架形态结构不同,临床应用范围不 同,且不同时期技术特征存在临床价值的代际差异。为此,针对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辅助或颅内动脉硬化扩张的颅内支架产 品,建立颅内支架价值评估专家共识,总结关键的颅内支架分类属性,形成临床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验证该体系的可操 作性,为临床选择和使用颅内支架产品提供指导。
  • 研究论著
    李民a,马良玉a,陈宇娟a,陈勇b,王丽华c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1
    目的 探索生命体征智能采录系统在监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用以解决原有手工抄录生命体征数据带来的效率低 下、误差率高问题,推进全院一体化生命体征数据监测中心的建立。方法 利用设备集成模块,将各类生命体征测量设备统 一接入中心监护系统,中心监护系统将接收到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统一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处理,再通过数据网关转发数 据至医院各业务系统,完成生命体征智能采录系统的设计,实现医疗设备应用过程中,采集数据的自动化传输、智能化存 储和标准化应用。选取5个普通病房和5个重症监护室的生命体征数据采集时间及采录准确性、护理人员满意度作为评价指 标对生命体征智能采录系统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生命体征智能采录系统应用后,普通病房及重症病房各科室的生命体征 数据采录时间均较系统应用前显著降低,每天平均节省时间分别为14.14~72.59 h、17.00~81.70 h;数据采录准确性和护理人 员满意度均高于系统应用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命体征智能采录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生命体征测 量设备互联、数据互通、生命体征数据采集流程的数字化,提升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可帮助医生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 化并作出准确诊断。
  • 研究论著
    牛颢清,齐斌,曾杰,陈锦辉,邹力,雷耀良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49-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08
    目的 探讨体表定位线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184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 象,A组采用U型定位膜+聚氨酯头枕固定,B组采用S型定位膜+发泡胶定位垫固定;每周行一次锥形束CT扫描校正体 位,记录摆位误差;根据患者体表定位线的有/无,分别记作A1/A0组和B1/B0组;各组间行两两配对t检验,并按不同年 龄段进行对比。结果 各组摆位误差从小到大依次为B1组、B0组、A1组、A0组。其中,A0组与B1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为 (0.24±0.08)、(0.33±0.15)、(0.33±0.07)cm和(0.13±0.06)、(0.16±0.07)、(0.15±0.08)cm;旋转摆位误差分 别为(1.60±0.60)°、(1.30±0.60)°、(1.50±0.70)°和(0.90±0.40)°、(0.80±0.40)°、(0.80±0.30)°。整体摆位误 差在B1组和A0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之间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表定位 线结合S型定位膜+发泡胶定位垫可提高鼻咽癌放疗靶区摆位精度,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 研究论著
    唐元梁1,2,3,谭仲威1,2,3,刘奇1,2,3,李桂香1,2,3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01
    目的 设计并实现一种应用于微血管调节功能评估的皮肤温度振荡分析系统。方法 由便携式仪器和分析软件所组 成的皮肤温度振荡分析系统采用局部热刺激方式诱导人体皮肤产生充血反应,实时采集充血反应前后的皮肤温度变化 信号,并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对皮肤温度振荡幅值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对皮肤微血管内皮、神经以及肌源性调节功能的 评估。结果 利用所研发系统开展的实验研究发现,施加40~41℃热刺激可明显增强皮肤温度波动强度,皮肤温度在内皮 (0.0095~0.0200 Hz)、神经(0.02~0.05 Hz)以及肌源性(0.05~0.14 Hz)调节频段的波动幅值分别为无热刺激状态的 2.20、4.28和2.77倍。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热刺激条件下皮肤温度振荡幅值增强的特征,可用于量化分析皮肤微血管运动调节 功能。本研究设计和开发的皮肤温度振荡分析系统可为微血管调节功能的评估提供一种有效工具。
  • 研究论著
    张紫卉1,2,杨小会1,3,胡庆元3,虢毅1,刘建炜1,姜浩1,胡德华1,2,吴旭生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88-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4
    目的 分析2000—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究现状,梳理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究领域的演进趋势。 方法 搜索CNKI中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文献7136篇。通过对发文量、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等元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 械研究文献年度数量趋势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3个阶段,学术关注度逐年上升,发文机构从以各大高校为主转变为 以医疗机构为主;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专家系统、医学影像、数据挖掘、机器人、移动医疗等方向展开。结论 我国人 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研究将逐渐发展成熟、趋于完善。
  • 研究论著
    刘亮菊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13-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8
    目的 探讨SPD管理模式对医用耗材结算的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SPD系统模型的构建,在医院按照SPD管理标准进行库 房建设、信息化部署、管理流程改造等手段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比较我院SPD模式应用平稳后的一个季度(2022年2—4月) 与模式应用前同期(2021年2—4月)全院耗材申领、盘点时间、结算数据及高值耗材计费数据异常情况。结果 应用SPD模 式后,我院临床科室库耗材申领时间从(15.00±1.16)min下降至(3.10±0.88)min,盘点用时从(43.60±4.62)min下降至 (2.70±0.48)min;高值耗材结算数据均值从(642.18±159.94)万元下降至(535.20±121.55)万元,低值耗材结算数 据均值从(314.65±45.91)万元下降至(274.90±30.26)万元,在手术量略有上升的情况下,全院耗材消耗有所下降;高 值耗材异常计费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D模式对降低医院成本,提升工作效 率,规范医用耗材管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研究论著
    李烜,刘炳锐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20-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9
    目的 通过梳理2022版《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指南》《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独立软件现场检查指导 原则》与《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之间的关系,归纳和分析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尤其是注册自检方式现场检查的特殊 要求并提供部分检查要点和建议。方法 基于天津市医疗器械审评查验中心非公开数据库,统计13家生产企业的20个医疗器 械软件产品现场检查情况,研究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注册自检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医疗 器械软件产品现场检查时的关注点。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分析情况,总结了部分医疗器械软件产品企业质量体系现场检查的 共性问题,提出了部分现场检查尤其是注册自检的特殊要求。结论 本文从设备和厂房设施、质量控制、设计开发、管理体 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医疗器械软件现场检查的要点,为医疗器械软件类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研究论著
    高娅妮,王秀锋,陈嘉屿,于晓辉,马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8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3
    目的 基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和云计算技术的平台设计,以六西格玛方法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延续管理。方法 选取200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管理组(n=100)。 将IoT和云计算技术与六西格玛方法相结合,为两组患者提供为期12周的延续管理,包括患者信息管理和医疗服务流程优化 管理等。采用缩短就医时间、优化常规检查就诊时长、SAP患者复发率、再入院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指标评价管理效果。 结果 管理组在缩短就医时间和常规检查就诊时长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在6周与12周 的疾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oT和云计算技术的六西格玛方法在SAP患者延续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实时数据监测、问题识 别和优化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降低医疗成本,同时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这一综合性方法有望 为患者延续管理带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
  • 综述
    谷晓芳,贺丽萍,杨鹏飞,王颖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52-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4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肿瘤的方法,目前在治疗复发性头颈 部肿瘤、胶质瘤和恶性黑色素瘤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本文从BNCT技术原理、发展历史、含硼药物、治疗副作用、中子产 生方式及中子源、国内外的批准上市情况等多方面对BNCT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对该项治疗技术进行展望。本文 通过对BNCT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增进相关行业医务人员、研发人员、监管人员等对BNCT的了解,为中国BNCT技术 发展、相关技术指南或规范的建立提供参考,推动中国的BNCT早日服务于广大的肿瘤患者。
  • 研究论著
    曾繁霞1,郭俊清1,张建强2,张立强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37-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06
    目的 应用正交试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以及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NSGA-Ⅱ, 提高注射泵泵头流道的流量稳定性。方法 对注射泵泵头流道结构中的柱塞杆腔通径、出口单向阀通径以及两者间的连接腔 通径3个结构参数做正交试验设计、CFD分析,并针对流阻、流速做NSGA-Ⅱ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 获得了低流阻的、宽 流速范围的优化注射泵泵头结构参数。在Pareto最优解集中,可选取流道流阻最小时和流道流速最大时对应的注射泵泵头 结构参数最优解。结论 对注射泵泵头流道流阻、流速影响最大的结构参数为连接腔通径,且柱塞杆腔通径和出口单向阀通 径两个参数的灵敏度接近。减小柱塞杆腔通径、出口单向阀通径以及连接腔通径,能够有效降低因高压工况带来的泵头流 道流动阻力;适当增大柱塞杆腔通径、出口单向阀通径以及连接腔通径,能够有效地增大出口流速,从而提高注射泵泵头 流道的流量稳定性。
  • 研究论著
    余锦娟a,郑蕴欣a,罗莉b,c,俞骏仁d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8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14
    目的 围绕上海某三级医院引进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配套医疗设备的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经济性开展医院卫 生技术评估(Hospital-Base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B—HTA),探索该工具在创新医疗设备领域的应用。方法 以 欧盟HB-HTA指导手册中的医疗设备新技术引进评估模板为框架开展研究。结果 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 融治疗患者FEV1%、SGRQ、6MWD得到明显改善,不良事件能够通过标准护理得到解决;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结合 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设备具备人员场地条件,符合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具有技术适宜人群,设备乐观估计6年左右 收回成本,单个人的疾病负担减轻。结论 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 好,具有配置价值;能带动呼吸介入治疗中心发展,有助于提升重度肺气肿诊疗水平,该研究模式可为医院新技术引入提 供决策证据,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 综述
    杨佳敏1,刘晓林1,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65-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6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冠状小动脉 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综合征。存在CMD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心肌灌注成 像是评价心肌微循环和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及不良事件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 扫描、心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经胸多普勒超声等方法,这些方法评估心 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组学也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疾病的早期 诊断及预后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综述不同影像学技术在CMD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不同作用,并展望影 像组学在CMD评估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CMD诊断策略,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 供参考。
  • 研究论著
    陈长骏1,徐盼盼2,邹瞿超1,褚永华1,顾政1,沈攀杰1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6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0
    目的 针对传统医疗设备检定管理中效率低、共享难等问题,开发一套医疗设备检定管理系统。方法 使用Adobe Dreamweaver CS6作为开发工具,phpStudy集成环境下Apache、MySQL作为服务器和数据库平台。从检定管理的全过程实 际需求出发,系统实现权限分级、动态台账管理、现场检定过程管理和信息化查询与共享等功能模块。结果 系统的应用测 试结果表明,剩余待检设备统计耗时由(21.40±1.66)s缩短至(4.30±0.46)s,台账建立耗时由(61.40±6.87)s缩短 至(15.80±0.72)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书查询方面较系统应用前效率提高了16.21%,但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80)。结论 该系统的应用显著推动了医疗设备检定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用户使用更加 便捷,为医院的设备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研究论著
    廖光星,李宁,杨鸿宇,杨志,肖国有,何正中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4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07
    目的 探讨半衰期测定法在医用正电子(18F、11C、13N)核素纯度测定和分析中的方法。方法 通过回旋加速器加速质 子分别轰击重氧水、氮氧混合气及乙醇(20 mmol/L)靶水,分别产生18F、11C、13N正电子核素样品水溶液。18F、11C、13N 核素分别每间隔10、2、2 min测量样品水溶液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测定次数为5次。根据放射性核素衰变的线性拟合公 式,计算核素半衰期T1/2。通过γ能谱仪测定对应样品水溶液,鉴定样品放射性核素纯度。结果 由半衰期测定法计算可得3种 正电子核素的半衰期与γ能谱仪法测定得半衰期结果相近,18F、11C、13N样品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10.07±0.53)、 (19.62±0.77)、(10.02±0.94) min。通过γ能谱仪测定对应样品的18F、11C、13N核素纯度均为100%,其物理半衰期分别 为109.77、20.39、9.97 min。结论 半衰期测定法具有测定医用放射性核素纯度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综述
    周俏俏1,2,路婧1,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61-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25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UDI)是一种逐渐被全球医疗器械监管部门采纳的编码方式,是管 理医疗器械的有力工具,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比如将UDI码应用到低值耗材等。本文介绍了UDI的定义及其在国 内外的实施情况,指出了UDI的实施在医疗器械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使用环节、监管环节可以带来有益效果。通过UDI 编码构建智能型物联网,能够实现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耗材有效期及库存和不良事件上报等信息化管理。最后简单介绍 了我院现行的医疗器械物流管理模式,及利用院内编码与UDI码相结合的使用情况,从而使得院内医疗器械信息得到更加 有效的管理,有望建立一个规范的医疗器械追溯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其他医疗机构管理医疗器械提供参考。
  • 综述
    张静1,2,叶赛青1,2,王谦1,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68-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26
    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脊柱畸形,其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疼痛、活动受限、步态模式改变等,从而造成严重的家 庭和社会负担。根据患者Cobb角度和是否存在加重风险等因素,目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矫正方式为脊柱矫形器和手术治 疗。三维步态评估技术通过客观量化的时空参数、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能够为脊柱侧凸康复提供生物力学评估数据。本 综述总结三维步态评估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器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脊柱侧凸矫形器和手术治疗提供生物力学数据 支撑,为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 综述
    武韵恒,李维嘉,张雷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71-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7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疗结构引进的医疗设备逐年增加,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也随之凸显。在新医改 对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综述 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潜在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以 适应新医改要求助力。
  • 设备维修
    邵晓宁,吕佩颖,刘良,程敬亮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78-1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28
    磁共振成像无电离辐射且软组织成像效果较好,已成为常规体检和疾病诊断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诊疗技术之一。 磁共振设备结构复杂,维修及维护成本较高,长期高负荷的运转会导致磁共振设备故障率增加。本文总结了本院飞利浦 Ingenia 3.0 T磁共振设备射频系统故障三例,包括de-tuned 印刷电路板故障、射频放大器故障及体线圈故障。文中对三例飞 利浦磁共振设备射频系统故障的表现进行了描述,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故障排除过程,包括观察外观、 提取后台日志参数、测量疑似受损部件指标、更换受损部件以及系统测试。通过深入分析射频系统故障案例,分享维修经 验,以期提高设备使用率。
  • 研究论著
    王珊珊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7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2
    目的 探究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妇科临床医疗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终端全覆盖,以无线局域网为载 体,将入院、治疗、收费、用药、医嘱等一对一精准化,构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设计综合统计、评估质量、预防质量 功能模块,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统计系统应用前后的护理响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执业满意 度,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 系统应用后,护理响应时间均较系统应用前显著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由系统应用前的11.11%降低至3.6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执业满 意度由系统应用前的62.50%提高至87.50%,患者满意度由系统应用前的95.06%提高至9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移动护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执业满意度,从而有效提升 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推进“健康中国”的构建。
  • 研究论著
    段乐刚,张悦,张月霞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11-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19
    目的 建立一次性医用低值耗材二级库房,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优化。方法 将二级库房管理系统应 用于本院一次性医用低值耗材管理中,实现库房物资信息管理,耗材申领、移库及出库,库存控制与预警监管,系统权限 与安全,管理系统维护及与其他系统集成等功能。通过对比管理前后耗材申领件数、支出总金额、每日及每月耗材核对耗 时、耗材溢库率等,验证系统的有效性。结果 截至2022年12月底,本院已建成并上线使用科室二级库房371个;2022年在 患者总数增加9.50%的情况下,耗材申领总件数下降了5.48%,支出总金额下降了8.24%;管理后每日、每月核对耗时均低 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普通注射器、静脉输液针头、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针头、精密输液器、血糖试纸、 留置针、一次性鼻导管、无菌纱布、无菌棉球和血气分析套装的溢库率绝对值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 将二级库房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一次性医用低值耗材管理中,确保了耗材使用安全性,降低了耗材管理的人力、时间及医院医用耗材 运营成本。
  • 研究论著
    邓远阳1,刘学思2a,聂瑞2a,李阳2b,张和华2a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2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04
    目的 基于Mask R-CNN算法实现一个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工具,以辅助经验不足的 医生对转子间骨折进行诊断。方法 选取665例转子间骨折X光片数据为研究对象,按照8∶0.5∶1.5的比例设置训练集、验证 集和测试集。采用迁移学习方法训练网络模型,实现CAD工具对转子间骨折的定位、分割和分类功能。同时招募3名住院 医生和3名主治医生对CAD工具的分类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CAD工具取得了0.867的准确度,相比主治医生0.888±0.010的 平均分类水平仍有不足。在CAD工具的帮助下,住院医生的平均准确度从0.707±0.021提升至0.850±0.015,虽然未能达到 主治医生的分类水平,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结论 CAD工具能够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辅助经验不 足的医生进行诊断,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
  • 研究论著
    吕亚东,刘志猛,乔龙学,李开元,程江波,吕俊文,晁勇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55-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09
    目的 为安全可靠地掌握手术室共享医疗设备的实时位置,提高设备调配效率,设计基于蓝牙静默技术的手术室共享医疗 设备定位管理系统。方法 该系统由蓝牙定位平台和定位管理系统组成,蓝牙定位平台布局于手术室各功能区域,利用双蓝牙通信 技术,实现设备定位;利用蓝牙静默技术,避免蓝牙信号对手术间设备产生干扰;利用加速度运动感知技术,降低标签功耗。定 位管理系统对设备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实现设备位置显示和查询等功能。结果 该系统实现了手术室共享设备的精准和动态 定位,定位准确率>98%,响应速度<10 s。系统使用后手术间备台时间显著减少,单个手术间平均备台时间减少约4~5 min,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该系统在对手术间不产生电磁干扰的前提下,实现了手术室共享设备的实时精准定 位,解决了有源定位产生电磁干扰问题与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之间的矛盾,为电磁干扰敏感区域设备的定位问题提供了参考。
  • 研究论著
    赵东升,张龙,孔康辉,郭鸣周,娄阳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03
    目的 通过野火骄阳32单片机开发板和3D建模及打印技术进行软硬件开发,实现一种多参数呼吸训练装置的专利样 机转化。方法 利用野火骄阳32单片机开发板开发应用程序,通过单片机开发板实现流量信号和压力信号的输入,舵机阀、 涡轮风机、电磁阀的控制输出与上位机的数据通信等功能;样机非标零部件通过3D建模及打印技术完成制造,并将单片机 开发板、标准零部件和非标零部件进行组合以完成样机开发。结果 野火骄阳32单片机开发实现了传感器数据采集、运动 部件的控制输出、上位机软件的数据上传和接收;3D建模及打印技术实现了非标零部件及机器外壳的制作,以低成本成功 制作出样机;样机通过质控仪检测,流量值误差范围为±15%,气道压力值误差范围为±[2%FS(满量程)+4%×实际读 数],样机参数精度满足JJF1234-2018《呼吸机校准规范》要求。结论 野火骄阳32单片机开发板和3D建模及打印技术的应 用,以低成本实现了样机制作,能够为专利的商业转化提供重要参考,为医工专利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研究论著
    杨英1,陈大雷1,刘丽2,刘璐1,史永亮3,康华1,魏周华1,李清浣4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20-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04
    目的 基于ISO 5840和GB 12279标准对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性能测试设备的要求,探索一种测试数据可靠、稳 定的模块化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测试模型。方法 利用模块化组件分别搭建主动脉瓣脉动流测试模型A和二尖瓣脉动流 测试模型B,将25AJ-501型和25MJ-501型美国圣犹达瓣膜分别安装在对应模型上进行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对测试结果进 行独立样本t假设检验,评估瓣膜在模型A和模型B上的测试结果可靠性;在模型A和模型B上分别交换测试瓣位置和变化前 向流百分比(Forward Flow Duration,FFD)进行瓣膜脉动流测试,记录对比分析所得数据,研究测试条件改变前后对模 型测试结果的影响;将23A、25A、29A CL-V型瓣膜安装在模型A上,将23M、25M、29M CL-V型瓣膜安装在模型B上, 在健康、运动、心衰生理条件下,研究CL-V型瓣膜脉动流性能参数平均跨瓣压差(Mean Pressure Gradient,MPG)、有 效瓣口面积(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反流百分比(Regurgitant Fraction,RF)的变化。结果 瓣膜在模型A和模型B 下监测得到的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平均主动脉压、脉动流压力和流量波形图符合GB 12279-2008/ISO5840:1996标准要 求;当25AJ-501型主动脉瓣在模型B上测瓣位置时,EOA值偏小5.1%,RF值偏小22.4%,当25MJ-501型二尖瓣装在模型A上 测试瓣位置时,EOA值偏小7.5%,RF值偏大23.3%,交换测试瓣位置后差异性显著;瓣膜在FFD控制条件增大后,正压差 期间的前向流均方根和MPG值均减小,FFD对模型A、模型B瓣膜EOA测试结果有影响;不同规格CL-V型瓣膜在该模型下 运行时,相同生理条件下,MPG、EOA、RF的变化与测试模型无关,只受瓣膜尺寸影响;在3种不同生理条件下,脉动流 MPG、EOA、RF的变化受瓣膜尺寸和生理条件影响,测试结果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这种模块化体外脉动流测试模型符 合ISO 5840和GB 12279标准对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测试的设备要求,可作为国产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性能测试模 型的一种参考方案。
  • 综述
    姜宁a,王涛b,林琰超a,徐培国a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70-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29
    随着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热潮,AI在辅助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中成为医学领域研究 的热点之一。基于AI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辅助系统,包括疾病预测、风险分级、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等,为提高 临床诊疗效率和准确性、降低错漏失误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以及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首 先总结分析了心血管外科与AI关注的共同点,随后列举了AI在血管外科手术和心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实例,并深入分析其异 同以及各种应用之间的系统关系,最后探讨了AI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疾病领域的指导意义和研究进展,旨在为新一代AI辅助 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软件的开发以及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的落地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研究论著
    黄阿红1a,2,郑蕴欣1b,2,隋海宇1c,2,汪方杰1b,2,罗莉1d,2,俞骏仁1c,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8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14
    目的 评价分析某院普外科恶性肿瘤手术中止血类耗材的使用情况,为医院耗材合理使用和监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选取 2023年1—9月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3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抽样确定研究样本,根据病例资料应 用Stata 16.0对4种止血类耗材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有效性指标为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管放置天数, 经济性指标为术后住院天数和止血治疗相关费用。结果 不同种类的止血类耗材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管放置天数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止血治疗相关费用消耗方面,4种止血类耗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止血类耗材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有效性较好的耗材单价相对更高,但难以 体现经济性价值。本研究为止血类耗材合理规范化使用和有效监管提供了参考借鉴。
  • 研究论著
    周俊裕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8): 132-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021
    目的 分析和研究SPD管理模式对三级医院医用物资成本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 分析法对SPD模式下三级医院医用物资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比某三级医院应用SPD模式前后医用物资 成本管理的变化。结果 构建了以管理成本、采购成本、信息成本和财务成本为基础的SPD模式下医用物资成本管理效果的 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1个目标、4个准则层指标、13个方案层指标。通过某三级医院的SPD模式应用前后医用物资成本 管理的效果对比,得出SPD模式应用下手术室月均管理耗时减少64.33%,医用耗材耗损率下降73.11%,医用耗材成本核算 精准率上涨12.26%,医用耗材月均库存金额下降85.83%,月均管理耗材数量下降98.77%,该院SPD模式下医用物资管理成 本控制水平评分在良好以上。结论 SPD模式显著提高了医院医用物资成本管理效果,本研究构建的SPD模式下的医用物资 成本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研究论著
    李明洋1,王俐慧2,李朋亚2,张瑀琦3,沈彪4,刘金山5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30-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05
    目的 通过使用数字化重建和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造个体化的髋臼假体,以满足临床对于特殊骨缺损治疗的需求, 并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Mimics和3-matic软件进行数字化重建和假体设计;依据患者CT数据,进行数 据处理和重建,设计个体化的髋臼假体;集合髋臼缺损的类型、骨质修复需求,使用3D打印技术将设计好的假体转化为实 体模型,并进行后续加工工艺。结果 假体顺利安装及组配,术中假体匹配程度达到术前规划要求,且髋臼底部无法填充部 分通过植骨恢复骨量并达到支撑效果;髋臼翻修假体一次性植入达到预设位置,髋臼外展及前倾角度符合术前设计要求;术 后一周拍摄X片后,确定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个体化假体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可满足特殊骨缺损患者的 治疗需求,对于改善医疗实践、推动医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论著
    谢峰,王宇坤,王晓龙,郭米嘉,郑吉锋,吴航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07-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7
    目的 研究集中管理模式下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LSS)管理法在优化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流程方 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输液泵和注射泵为例,运用LSS管理方法中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阶段流程对生命支 持类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难点进行分析,采用组织系统模型流程管理及鱼骨图等方法,分析影响设备维修管理的关键环节, 提出在集中管理模式中简化维修审批流程、建立集中管理设备维修和质量控制运行机制、规范设备消毒和检测制度等改进 方案,对LSS管理方法实施前后输液泵和注射泵实际维修周期和维修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LSS管理方法实施后,输液泵和 注射泵设备实际维修时长分别缩短至(6.75±1.81)d和(5.89±1.25)d,维修周期分别缩短26.87%和20.19%,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输液泵和注射泵每月单次维修费用分别降低至232.10 [ 32.50,291.00 ] 元和164.40 [ 32.80,183.40 ] 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均维修费用分别降低至1217.00元和1426.75元,分别降低了16.54%和28.20%,达到了LSS 管理方法的工作目标。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LSS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难点,从而在集中管理模式下 针对性优化管理流程,可有效提升设备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 研究论著
    郑子龙,苏斌,钱呈,魏环海,陈童,赵瑞峰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4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07
    目的 评估基于Velocity软件,不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模式下对应的合成CT(synthetic CT, sCT)的图像质量。方法 通过设置CIRS肺运动模体常规的呼吸运动状态,对其进行4D-CT模拟定位。在平均密度投影CT 即计划CT(planning CT,pCT)上完成计划设计后,将其传至TrueBeam直线加速器,分别实现3D-CBCT和4D-CBCT的扫 描和图像重建,再基于Velocity软件得到相应的sCT。结果 sCT图像保留了基准pCT图像的精细结构,且二者图像轮廓之间 有较强的相关性,所有Dice相似系数都超过0.85。通过直观对比可看出,相比对应的CBCT图像,sCT图像伪影明显减少。 sCT3D/sCT4D图像中不同感兴趣区的CT值均明显更低,sCT的噪声更小。对sCT而言,sCT3D图像的CT值的平均百分差异为 7.68%,sCT4D图像的CT值的平均百分差异为4.65%。相比3D-CBCT,基于4D-CBCT得到的sCT图像的CT值精度得到了改 善。结论 在固定呼吸状态下,基于Velocity得到的对应不同模式CBCT的sCT图像质量与基准pCT可以相比拟,与呼吸相关 的图像引导在肺癌患者放疗时更有临床价值。
  • 研究论著
    王振宇1,刘琼1,赵田田1,李栋1,赵昱东1,熊刚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31-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21
    目的 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探讨不同探测器宽度对头颈CT血管成 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阳光融和医院就诊的共120例 头颈CTA检查图像资料和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探测器宽度分为A组(40 mm)和B组(80 mm),A组60例, B组60例,其中体重正常、超重、肥胖患者各20例,分别比较不同探测器宽度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及其辐射剂量。 结果 不同探测器宽度下正常、超重、肥胖患者头颈图像质量-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探测器宽度下 体重正常、超重、肥胖患者头颈图像质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m探测器宽度螺旋扫描体重正常、超 重、肥胖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80 mm探测器宽度螺旋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ATCM技术选 择40 mm探测器宽度可保证头颈CTA图像质量,同时减少辐射剂量。
  • 研究论著
    吴艳玲1a,付赞2,周刚刚1a,乔轶男3,安丽欣1b,王梓旭1a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37-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22
    目的 分析肌骨超声半定量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肌骨超声半定量技术的临床应 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 按照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方法分为轻度活动受限组(2.63.2),其中轻度活动受限组44例、中重度活动受限组52例。记录患者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中关节积液、滑膜内增 生、滑膜内血流及骨侵蚀得分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 小板(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分析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 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RF、PLT、CRP、ESR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中的评估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肌骨超声半定量评 分结果显示,轻度活动受限组的关节积液、滑膜内增生、滑膜内血流、骨侵蚀评分及半定量评分总分均显著低于中重度活 动受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轻度活动受限组的RF、PLT、CRP、ESR水平均显著 低于中重度活动受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同RF、PLT、CRP、ESR水平间呈明显正 相关性(r=0.487、0.396、0.295、0.543,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RF、PLT、CRP、ESR水 平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评估的曲线下面积为0.696~0.913。结论 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 度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研究论著
    李亚1,张良1,毛峰峰2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96-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15
    目的 探讨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的配置。 方法 以山东省16个地市MRI设备的配置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各地市的医疗机构MRI设备的拥有量及其分布现状、经 济性评价、有效性评价等角度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基于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预测模型,对各地市的配置规划数量进行预测 分析。结果 各地市单台MRI设备年均利润率大多大于130%;单台MRI设备日均检查或治疗人数均值为30.30人,单台MRI设备 检查阳性率均值为83.08%,患者平均等待时间均值为0.86 d。山东省各地市均具有比较大的对MRI设备的需求,预测配置数 量排名前3的城市为济南市、临沂市和青岛市。结论 本研究结果将为山东省各地市合理有效地进行配置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同时也将为其他研究学者对如何进行MRI设备的配置预测规划提供方法学参考依据。
  • 研究论著
    牟宗峰1a,厉彦卓1b,牛惠芳2,时培军1a,牟强善1a,王连朋3,张彦芹3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7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13
    目的 挖掘输血输液加温器使用风险,为国家“十四五”输血输液加温器重点监测及医疗机构正确和安全使用输血输液加温器 提供信息和参考。方法 对2018—2022年美国FDA MADUE和2019—2022年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库中1303条输血输液 加温器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整理,就涉及的产品品牌、型号、上报人对不良事件的陈述、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对不良事件可能原因 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品牌输血输液加温器的设计原理,对输血输液加温器的使用风险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1303条医疗器 械不良事件报告中,事件后果主要是设备故障、患者严重伤害、患者死亡。其中设备故障1280条,占98.23%;患者严重伤害10条,占 0.77%;患者死亡13条,约占1.00%。主要现象有死亡、心脏骤停、低血压、电击、低体温、皮肤烧伤、无法开机、黑屏、不加温、加 温效果差、过热或超温报警、输液管内出现气泡、液体漏液、焦糊味、输血输液流量不足、报警失效或无报警等。结论 生产企业要 加强输血输液加温器产品的研发升级,完善产品功能,提高其性能及安全性;医疗机构等使用单位要加强输血输液加温器的使用和维 护保养培训,并加强输血输液加温器的临床使用效果研究,为医院安全用械和生产企业产品研发升级提供参考和信息。
  • 综述
    刘岩,崔书君,王布,田龙,赵鑫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6): 156-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6.024
    基准标志物(Fiducial Marker,FM)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中。 基于FM的图像匹配和校准技术提高了前列腺癌IGRT中靶区位置准确度,使患者获得了更高的治疗增益。前列腺癌IGRT中 FM的准确辨识是实现其临床价值的关键前提,其辨识方法主要为X线成像技术。在以CT成像技术为主的FM辨识中,FM的 类型逐渐由固态发展为液态,辨识自动化水平和准确度逐步提高。在以C型臂X线机成像技术为辅的FM辨识中,辨识结果 可满足临床需求。基于CT的液态FM辨识优势最大且限制最少,该技术将成为未来前列腺癌IGRT中的研究和应用重点。本 文对基于CT和C型臂X线机的FM辨识优、劣势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医学影像、放疗、泌尿外科等相关专业医务 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 综述
    王晶晶1a,傅扬1b,赵潇2,刘伟1b,1c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42-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24
    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实现医护、患者价值 共创、医疗服务延伸,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智慧医疗”时代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在智慧 医疗建设中的运用、发展,剖析中央监护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的优势、局限性,并指出未来中央监护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 为相关研究团队、医疗机构在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上提供新的思路,最后点明应以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为基础构建区域诊疗 中心,共同推动区域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 研究论著
    郑丽纯1,2,蒋永兆3,操练武3,吴凤祥3,周燕3
    中国医疗设备. 2024, 39(7): 101-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7.017
    目的 评估某市三级医疗机构的Ⅲ类医疗器械使用质量安全风险,建立Ⅲ类医疗器械风险评估长效机制,维护医 患用械安全。方法 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设计调研问卷,确定评估标准并遴选成立专家库,在 2020—2022年以“行政+专家”的方式,对全市三级医疗机构Ⅲ类医疗器械使用环节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分析。 结果 37家被评估的医疗机构平均得分为88.4分。扣分项目中,Ⅲ类医疗器械贮存环节涉及的医疗机构占比最高,共扣 分84.5分,涉及风险机构33家,占比89.19%。所有子项目风险评估中,涉及风险机构占比最高的前3项为库房场所设 施设备、质量管理制度、温湿度监测记录,其中两项属于贮存环节。结论 “行政+专家”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评估新 模式有利于推动Ⅲ类医疗器械使用质量安全监管由末端控制向风险控制转变、由经验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有效加强 行政监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