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最新录用


说明:以下列出经编委会审查通过,被本刊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尚未确定具体刊出日期, 其个别内容、版式可能与最后的发表版本稍有差异, 请以最后发表为准。本刊已经为这些文章分配了文章唯一和持久的doi,您可以使用doi直接引用本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陈荣耀
    录用日期: 2025-07-09
    无痛干预可显著改善宫颈癌内照射放射治疗患者的治疗体验,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无痛策略包含术前的心理和药物干预缓解焦虑,术中的麻醉镇静手段确保舒适度,术后的疼痛管控减轻痛苦。本文就宫颈癌无痛内照射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后续风险评估和疼痛干预提供参考。
  • 研究论著
    陆奕舟, 陈曙光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针对碲锌镉心脏专用机的日常质控标准。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碲锌镉心脏专用机日常质控数据来验证其系统稳定性,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方法 根据用户手册,收集自2017-2023年D-SPECT心脏专用机日常质控数据与机房温湿度数据。对质控指标与机房温湿度、质控棒源活度之间进行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探寻其影响因素,使用非参数二分类Mann-Whitney U检验探寻更换棒源影响。结果 六年内质控结果皆合格。温度与棒源活度对质控指标有相关性(P<0.05),湿度对部分指标有相关(P<0.05)。棒源活度与温湿度对部分质控指标有影响。更换棒源对质控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D-SPECT心脏专用机在六年使用时间内系统性能保持稳定,可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下保证临床应用稳定性。建议使用过程中注意机房环境变化以及棒源使用状态以确保正常运行。
  • 研究论著
    文超, 闻达, 王靖, 李学沧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复杂疾病科研平台,并探讨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Spring Cloud Alibaba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疾病相关数据和分析流程封装为公共微服务和私有微服务,实现转录组数据分析,表观遗传学数据分析等模块。结果 平台应用后,项目立项耗时比传统方式减少52.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项目结题率由70%(14/20)上升至90%(16/18)。结论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科研平台,可应用于复杂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开展精准医疗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 综述
    钟晓茹, 廖辰, 毛艳宾, 冯达尧, 张红伟, 张文, 陈彬泽, 曾庆书, 薛珍珍
    录用日期: 2025-07-09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迅猛进步正深刻影响医疗领域,尤其在医疗设备互联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构建医疗设备物联网,能够显著提高医院内部信息流通与整合效率,实现对患者健康数据及医疗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通过数据的深度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互联有利于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与高效利用,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互联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阐医疗设备物联网建设的价值,分析对比物联网基础下的医疗设备互联模式的价值与现状,探讨物联网技术下医疗设备互联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和策略建议,推动医疗设备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
  • 研究论著
    马鹏鹏, 李亚, 王永伟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探索急救生命支持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应的智慧化管理指标参数,确定急救生命支持设备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的关键指标参数。方法 本研究通过融合文献综述法、走访调研法、头脑风暴法确定急救生命支持设备智慧化管理模型,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及问卷调研法等方法明确该模型的中的关键指标参数。结果 从招标采购管理、设备效益分析、设备运行分析管理、设备的质控、维修管理以及设备临床使用评价等5个一级指标维度,最终形成了包含32个重要指标的急救生命支持设备智慧化管理模型指标参数。计划论证、招标参数、设备的计量计划、设备的维修管理、设备优化配置和操作培训等5个指标是专家们普遍熟悉且一致认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参数。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同行开展急救生命支持设备智慧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将进一步推进对急救生命支持设备的智慧化管理进程。
  • 研究论著
    邢东林, 袁希武, 曾斌, 陈付利, 夏天, 李刚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深入剖析迈柯唯品牌CARDIOSAVE Hybrid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系统温度过高”报警的故障原因,总结维修经验,并提出设备管理改进措施,以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与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该型号IABP泵“系统温度过高”报警故障的维修过程,结合设备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详细分析故障机制,同时统计医院现有IABP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科室、累计使用时间、服役年限及故障次数等信息。结果 归纳出六种故障原因及相应维修方案,发现负压和正压过滤器问题导致的高温报警故障率较高。不同科室IABP设备使用频率差异显著,全院设备配置仍有优化空间。设备服役年限与故障次数呈正相关,符合设备故障曲线规律。结论 设备制造商应优化设备设计,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应科学管理设备,包括设定维护周期、探索共享模式等,以降低故障率,提高IABP设备的综合效益。
  • 研究论著
    周闻博, 赵菁, 王玉, 李诗金, 杨阳, 吴思圻, 张丽和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分布式质控装置的质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法 通过分析医疗设备质控面临的难点,以婴儿培养箱质控为例,针对性研发了分布式质控装置,然后基于该装置构建了三级质控管理模式,最后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进行试点应用,并与传统质控装置和质控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效果研究(CER)。结果 基于婴儿培养箱分布式质控装置的质控管理模式能提升质控工作效率71%以上,实现100%的设备覆盖率和7×24小时实时日常质控覆盖,降低近50%的成本投入,并规范了质控流程和标准。结论 基于分布式质控装置的质控管理模式的创新,系统性解决了传统质控的效率低、覆盖窄、成本高、标准不一四大痛点,为医疗设备质控提供了更高效、经济且可靠的解决方案。
  • 研究论著
    许可, 王祖铭, 石林静, 严郁, 吴文忠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针对当前电针治疗仪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导致的性能评估离散化、质量监管薄弱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电针治疗仪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初步确定指标框架,并经两轮德尔菲调查和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结果 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电针治疗仪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体系应用于8个厂商所生产的13种型号的共计286台电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性检测与对比分析。结论 本研究形成的电针治疗仪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强,适用性广,能够为电针治疗仪的性能评价、产品研发和质量监管提供标准化依据。
  • 专论
    汪方杰, 姜瑞瑶, 郑岩, 李猛, 李进, 季智勇
    录用日期: 2025-07-09
    医疗耗材SPD管理模式显著提升医用耗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但管理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的SPD模式主要有医院自营自建模式、医院主导下的运营外包模式、集中配送服务模式等,且管理模式仍在不断创新。对于大型综合医院而言,由于涉及医疗耗材体量大、种类繁多,耗材管理复杂性高,更应关注SPD管理模式对于其耗材管理的影响,探索SPD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形成相关标准。
  • 专论
    季智勇, 黄健, 姜瑞瑶, 李斌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通过医院医用耗材供应链服务改革,助力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整合,加强医用耗材各流通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实践。 方法 打通数据接口,连通HIS,HRP,EMR等信息系统,建立医用耗材供应管理系统,系统涵盖耗材编码、库存管理、临床追溯、智能补货、结算对接等功能,通过对各使用环节的物流数据监控分析,实现医用耗材供应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管理。结果 通过供应链服务改革,并基于大数据循证实现了医用耗材合理化监管,促进了临床合理化应用。结论 结果表明,通过院内医院耗材供应链服务改革,能够满足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对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实际应用需求。
  • 专论
    张君钰, 周晟劼, 郑元义, 姜瑞瑶, 李进, 俞磊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设计一种多供应商的SPD(Supply,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管理平台以解决医院耗材管理中多供应商管理难题,优化全流程管理。方法 采用“自主建设平台对接供应商系统”模式,通过多层级系统架构设计,建设统一管理流程、数据标准和考核体系,实现与院内系统无缝对接,覆盖准入、配送、使用和结算环节,配套智能设备与分析工具。结果 截至2024年8月,平台完成10.8万件物资主档建设,上线5540种耗材,累计订单61248笔,配送金额3.64亿元,结算金额5.71亿元,发票校验2.99亿元,有效杜绝错账漏账,助力“0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升配送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医护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SPD平台提升了耗材管理精细化水平,形成管理闭环,显著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医疗质量。未来将持续优化系统,扩展RFID技术应用,提升管理精度和效率。
  • 专论
    李文红, 刘骊灏, 李方舟, 刘唯清, 童静, 姜瑞瑶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针对骨科非灭菌类耗材的管理现状,重塑流程,实现全程监管、有效溯源、耗材使用与计费统一,提高计费准确性和效率,降低非灭菌耗材消毒费用。旨在降低耗材的灭菌频次,实现非灭菌耗材的100%可追溯性,确保了耗材的质量安全,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要求。方法 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骨科管理数字化平台,打造骨科非灭菌类耗材的“一物一码”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图像识别系统,重塑骨科非灭菌类耗材的管理流程,将监管工作延伸到院内入库,实现每件植入物的精准验收、院内可追溯和精准计费。 结论 通过新模式的试运行,骨科非灭菌类耗材的管理优化了流程,提高计费效率62.5%,提升计费准确性,实现了非灭菌耗材的100%可追溯性,减少了灭菌频次,降低非灭菌耗材消毒费用87.5%,节省了整体成本。
  • 研究论著
    郭嘉玮, 李斌, 王毅飞, 徐汪洋, 储呈晨, 季智勇, 冯庆宇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为追踪超声手术刀手术过程中组织特性的变化,实时监测超声手术刀切割过程中组织性状动态变化情况,以期能够提供更加优化的能量调节输出算法。方法 根据生物阻抗原理,采用超声换能器阻抗匹配算法测量出刀头接触部分的组织阻抗,进行信号采集和处理,拟合组织参数,生成组织模型。在超声手术刀切割过程的“开始-变性-分离”三个阶段,利用超声换能器阻抗匹配算法(采样频率2000次/秒)实时采集刀头负载阻抗数据,通过离体猪组织实验(n=100次切割/档位)拟合阻抗曲线,并结合信号平滑、峰值分析等手段提取组织特异性特征。实验设计涵盖五档电流输出(170~350 mA),系统性探究能量-阻抗-组织类型的耦合机制。结果 拟合出了部分猪组织在切割过程中组织阻抗变化的曲线图,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猪肚和猪小肠在整个切割周期中阻抗回收的变化有显著不同(p<0.05),说明不同部位组织之间阻抗变化有区别;相同部位组织之间对于回收阻抗变化的一致性,其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峰值出现的周期时间、峰值大小以及出现峰值后数据的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不同个体的相同部位组织的阻抗回收数据变化具有高度的趋同性。随着超声手术刀主机能量输出的增大,猪肚组织和猪小肠组织的回收的阻抗数据变化趋势趋于平缓,且峰值降低,说明在超声手术刀各能量输出档位下,刀头的组织负载情况也会发生改变,将这种变化特性提取,使超声手术刀主机能够在各个输出档位识别出切割的组织类型,从而以此针对不同组织类型设定各档位的超声手术刀主机能量输出调节模块。 结论 组织阻抗变化曲线可以为超声手术刀主机自主识别组织类型,调整主机能量输出提供依据。本研究可以为提升国产超声手术刀性能,优化超声手术刀临床效果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
  • 综述
    秦鹤鸣, 杜笑松, 于世平, 于春海, 田许诺
    录用日期: 2025-07-09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亚型,因其早期症状隐匿、进展迅速,患者五年生存率仅18%,目前仍是全球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光谱CT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成像方法在肿瘤学中应用前景良好,在肿瘤疾病的准确诊断、指导治疗、预后评估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的深度融合,结合光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为HCC的早期筛查、疗效动态评估及精准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光谱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同时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进行综述。
  • 研究论著
    陈丽, 杨永, 刘婷, 孙挪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探讨基于医工融合理念的手术室耗材SPD管理策略,并评估其在江苏某三甲医院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医工融合理念和SPD精益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手术室耗材SPD管理策略并应用于实践。通过对比SPD模式应用前后单台手术耗材管理效率、条码管控耗材异常情况以及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评估管理效果。结果 应用SPD模式后,江苏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单台手术的耗材准备时间、推送时间、临时请领耗材响应时间及回库时间均显著缩短(P<0.001);条码管控耗材通过日清管理,丢失、漏收费及错收费情况有效减少(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提升(Χ2 =26.825,P<0.001)。结论 基于医工视角的SPD管理策略能够显著优化手术室耗材管理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助力医疗机构提质增效,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研究论著
    时飞跃, 吕懂霞, 霍新颖, 王敏, 秦伟, 赵环宇, 魏晓为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对宫颈癌固定野调强计划的Portal Dosimetry(PD)剂量验证中复合野与大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物理师进行剂量验证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选取21例宫颈癌患者的固定野调强治疗计划进行研究,每例治疗计划包含7个大野,每个大野由一对分野组成。使用Eclipse分别制作仅含分野和仅含大野的两种PD剂量验证计划,并使用Clinac iX直线加速器执行上述验证计划。使用PD软件模块直接得到大野的Gamma通过率;使用复合野菜单工具,由一对分野得到相应复合野的Gamma通过率。使用G值表示Gamma通过率。Gamma分析采用3mm/3%和阈值10%的参数设置。对复合野、大野和分野的G值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使用秩和检验对复合野和大野的两组G值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共计得到147个复合野和147个大野的G值,中位值分别为99.2%和98.3%。两种射野G值的秩和检验结果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野和大野G值差异的中位值为0.9%。分野1、分野2和全部分野的G值的中位值分别为99.7%、99.9%和99.8%。两种分野和所有分野的G值总体上大于复合野和大野的相应值。结论 在宫颈癌调强计划PD剂量验证中,总体上复合野的Gamma通过率大于大野的相应值,可考虑使用复合野得到较好剂量验证结果。
  • 研究论著
    李龙飞, 徐婷, 韦俐, 张舒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口腔门诊专科耗材,达到全流程监管的目标。方法 通过梳理口腔门诊专科耗材特点,制定SPD系统个性化信息需求,实现门诊口腔高值耗材全部扫码管理,并建立门诊三级库管理,与绩效系统对接,以RBRVS(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模式建立口腔门诊专科绩效分配体系,细化成本与效益。结果 医护人员耗材请领时间、库房盘点时间明显缩短(P<0.05),口腔门诊高值耗材登记错误、计费差异均显著小于实施前(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2024年1月-12月科室材占比从上年同期的16.66%降至14.82%。节约了医院成本,降低了耗材管理风险,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实现口腔门诊专科耗材全流程监管。结论 按照耗材的全生命周期的“生命节点”来梳理,借助SPD模式下口腔门诊专科耗材精细化管理,使得口腔门诊专科耗材真正做到全流程监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与水平,降低耗材成本,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同行借鉴。
  • 研究论著
    关凯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视觉信息的脑力负荷任务下,大脑皮层功能连接特性随脑力负荷变化的规律。方法 基于N-Back范式设计不同信息类型、不同难度的脑力负荷任务,任务执行时同步收集18名受试的60通道脑电信号;基于sLORETA方法对头皮脑电信号进行源定位,并基于皮尔逊相关方法构建Theta和Alpha频带皮层脑电功能网络,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各任务下随脑力负荷均显著变化的网络节点与全局指标。结果 四个任务中,两个频带共6个节点的度值、4组功能连接的连接强度均随脑力负荷的变化而显著变化(p<0.05),随着脑力负荷增大,Theta频带网络平均特征路径长度由2.8427±0.0083显著减小到2.7751±0.0051,而平均聚类系数和全局效率则分别由0.3384±0.0018、0.4232±0.0015显著增大到0.3620±0.0020、0.4432±0.0017。结论 脑皮层功能连接指标可有效表征不同视觉信息记忆任务下脑力负荷的变化情况。
  • 研究论著
    赵祥臣, 戴世鹏, 孙文静, 李国忠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探讨DCE-MRI纹理参数联合常规MRI征象预测乳腺结节性病灶性质的效能。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 - 2024年12月因超声体检发现乳腺结节就诊的122例BI-RADS 4类女性患者,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良性结节78个、恶性结节44个。分别比较患者一般资料、MRI影像学表现。采用自助抽样法划分90个样本为训练集、32个样本为测试集,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常规MRI影像学预测模型。针对DCE-MRI图像,由两位医师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工作站提供的纹理分析模块提取13个纹理参数。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9个有显著差异的纹理特征,输入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纹理特征预测模型。将常规MRI影像学显著特征与纹理参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与良性结节相比,恶性结节在形态上更多为不规则形,边缘更易出现分叶或毛刺,内部信号多不均匀,有钙化、不均匀强化比例更高,结节更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乳腺病灶的DCE-MRI图像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13个纹理特征中,GLCM_Energy、GLCM_Entropy、GLCM_Contrast、GLCM_Correlation、GLCM_InverseDifferenceMoment、GLRLM_GrayLevelNonuniformity、GLRLM_RunPercentage、GLSZM_LargeAreaEmphasis、GLDM_DependenceEnergy在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常规MRI影像学预测模型、纹理特征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AUC(95%CI)分别为0.811(0.753-0.828)、0.838(0.796-0.871)、0.893(0.855-0.921),准确度分别为82.22%、85.60%、94.47%,敏感度分别为80.41%、81.24%、92.36%,特异度分别为78.63%、79.92%、90.15%。 结论 DCE-MRI纹理参数联合常规MRI征象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乳腺结节性病灶的性质,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研究论著
    李宁, 高保锴, 张珂, 郝雪怡, 乔慧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设计并实现一款能够在网络覆盖不足或成本敏感型医疗环境中广泛应用的智能听诊器,以削弱资源禀赋带来的数字鸿沟。方法 利用TensorFlow Lite在智能手机端部署机器学习,实现心音数据的现场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心音分类量化模型的运行。引入ResNet50模型作为参照,对比评估设计原型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精确度和F1值等指标。结果 算法模型结果显示,设计原型的准确率为0.881、敏感性为0.903、特异度为0.825、F1值为0.915、曲线下的面积为0.95;其量化模型准确率为0.865、敏感性为0.893、特异度为0.815、F1值为0.915,量化模型性能基本保持,满足心音二分类需求。智能听诊器App在耗时、稳定性、内存占用、延迟和信噪比等方面均符合医疗标准,用户体验良好。结论 基于边缘计算技术设计的智能听诊器,能在保障系统可靠性和效率的同时,适应网络连接不稳定或资源有限的环境,降低使用成本,改善数智医疗服务公平性。
  • 综述
    李林楠, 叶芳, 王娇, 杨宏锋
    录用日期: 2025-07-09
    脓毒症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其高死亡率和病理异质性长期制约临床预后改善。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支持技术已标准化,但近年来患者死亡率下降速度趋于停滞,提示需要新的治疗策略。精准医疗与个体化管理近年来受到关注,因其可能应对脓毒症的复杂性和快速进展特点。然而,仅依赖管床医生难以及时有效处理大量复杂信息并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高效技术手段,可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优化治疗决策及辅助诊疗流程,为突破脓毒症管理困境提供了创新路径。本综述系统分析人工智能在脓毒症精准管理中的最新进展及其潜在作用与局限性,并明确未来研究方向,期望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个体化精准治疗发展,最终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 研究论著
    刘娟, 徐蕾, 万静, 吕娟, 张利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DL)模型提高多模态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6月至2025年3月于本院行甲状腺多模态超声的2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甲状腺癌分为患病组(n=126)和对照组(n=157),进一步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50)和未转移组(n=76)。收集并分析各组的声像图特征,采用ACE-Net作为深度学习网络架构,构建DL模型,用于病情诊断。通过训练集(22946张)优化模型,并使用验证集(2550张)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病组与对照组及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在声像图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DL模型对未患病和患病的检出灵敏度分别达到0.943和0.959;与医师单独阅片比较,DL模型的mAP提高6.24%,Params下降19.32 M,FLOPs下降17.83 G,FPS提高18.01 帧/s,模型大小明显缩小,且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联合DL模型后,医师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显著提高,假阳性率降低;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中,与常规超声相比,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最佳[AUC(95%CI)=0.928(0.887~0.976),灵敏度=83.33%,特异度=85.71%,准确度=84.13%]。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DL模型显著提高了甲状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和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综述
    肖文婷, 高兆虹, 张子予, 王小玲, 王丽芹
    录用日期: 2025-07-09
    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发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多模态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复杂数据,提高疾病进展预测和治疗的效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AI在呼吸系统领域的常用算法和技术最新文献进行对比与综述,重点在于COPD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包括急性加重风险及预后预测、实时监测与预警、生物特征分析与疾病健康管理的融合。首次系统整合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和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多维度生物特征分析,进而提出更加经济、有效的临床验证方向,以期为AI在COPD预后评估和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张鹏, 万谦, 罗静, 申翼
    录用日期: 2025-07-09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与其他癌症相比,肺癌的总体五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因此,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对改善肺癌患者预后尤为重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算法,能够处理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从而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率,并优化治疗方案。基于DL算法的AI技术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系统阐述了不同类型的AI算法在肺癌诊治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AI技术在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选择与精准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 研究论著
    张怀莹, 赵国, 李毓昕, 徐恒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对当前有创呼吸机的各核心子技术进行技术成熟度评估,为医疗机构管理者、设备采购人员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有创呼吸机的遴选采购、维护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技术进化理论,采取德尔菲专家咨询法、TRL量表法、文献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有创呼吸机各核心子技术分别进行成熟度评估。结果 通过2轮邮件调查最终确定25项核心子技术,邀请专家评分从而得出各项子技术成熟度数值,并定量拟合在技术发展S曲线模型上,以此完成技术成熟度评估工作。结论 基于进化理论的技术成熟度评估与对应的S曲线模型,可科学直观地反映出有创呼吸机各项核心子技术的技术生命周期现状与趋势,可为该设备相关决策者在其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提供实用的技术参考。
  • 研究论著
    刘曦, 姜阳, 马会旭, 杨华 , 张琴 , 石敏, 张德川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探讨分析基于水当量直径(WED)的成人胸部CT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WED)的个体影响因素,并构建SSDEWED回归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5例胸部CT成年受检者。选取胸部CT中心层面横断面图像,绘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记录ROI横断面积(AROI)、平均 CT 值(CTROI)并计算SSDEWED;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SSDEWED与个体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SDEWED与AROI、前后径(DLAT)、体重、脂肪体积、左右径(DAP)、肌肉体积、脂肪平均CT值、性别、身高、BMI、脂肪含量以及CTROI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预测SSDEWED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体重、DLAT、AROI、CTROI,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P<0.05)。结论 基于性别、体重、DLAT、AROI以及CTROI这5个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SSDEWED预测模型,有助于个性化评估胸部CT检查成人受检者实际接收的辐射剂量。
  • 综述
    端悦辉, 王帅磊, 李延军
    录用日期: 2025-07-09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日益沉重。 目前,基于大脑神经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临床分析是AD诊断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AD早期诊断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现有文献对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神经网络模型缺乏系统性梳理。为系统总结神经网络模型在AD分类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了常用的AD影像数据集;其次,依据模型出现及应用的时间脉络,重点分析了LeNet-5、AlexNet、VGGNet、GoogLeNet、ResNet、DenseNet及3D-CNN在AD分类诊断中的应用原理与性能表现。通过对比分析这些模型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分类诊断效果,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综述旨在帮助初学者快速把握该领域研究动态,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研究论著
    刘晶, 张星, 刘立汉, 杨波, 李海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通过对可穿戴生命体征移动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探索可穿戴设备在术后患者康复护理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辅助术后患者尽早开展康复活动,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利用生命体征信号采集工具,将床旁监护设备和可穿戴监护设备统一接入中心监护系统,中心监护系统将接收到的生命体征数据经过存储、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处理后,在不同的终端进行显示,完成可穿戴生命体征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通过对患者下床指标和康复情况进行评估,适时调整下床活动时间,选取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生命体征数据平均采录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对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可穿戴生命体征移动监测系统运用后,试点科室术后患者平均首次下床时间较系统运用前显著降低12.7h,平均每人每天节约录入时间为1.33h。结论 可穿戴生命体征移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术后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的移动监测与数据自动采集,缩短了术后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提升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 专论
    张云, 郑岩, 李猛, 童静, 李斌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的手术医用耗材多方协同配包管理模式,并在某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实施应用,探讨其应用实践与具体效果。方法 基于SPD信息化平台的手术医用耗材多方协同配包管理模式的构建,从每日术前耗材准备总时长、术前耗材准备的错误率、单台手术术中获取耗材时间、单台手术耗材计费时间、单台手术术后盘点时间、手术计费错误率等方面分析模式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 某三级公立医院应用基于SPD信息化平台的手术医用耗材多方协同配包管理模式后,每日术前耗材准备总时长、术前耗材准备的错误率、单台手术术中获取耗材时间、单台手术耗材计费时间、单台手术术后盘点时间、手术计费错误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PD信息化平台的手术医用耗材多方协同配包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率,高准确性,高管理效能的手术医用耗材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公立手术医用耗材高效化及精细化管理水平。
  • 综述
    陈志强, 边传振, 付勇, 孙磊
    录用日期: 2025-07-09
    常规MRI主要依赖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情况进行临床诊断,扫描序列、扫描参数及硬件情况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且常规的对比图像不能提供定量分析数据,这限制了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合成MRI(synthetic MRI,syMRI)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组织的定量数据,不仅能快速重建出对比影像,还能进行定量评估,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适用于检查配合度差的儿童,目前合成MRI已应用在儿童中枢神经弛豫时间测定、脑体积分割及测量、髓鞘发育情况的评估、脑发育障碍的评估及预测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合成MRI仍存在合成 FLAIR图像质量较差、合成T2WI相位编码和液体搏动伪影较重及整体数据采集时间仍过长等问题。本文就syMRI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应用进行综述,以促进其进一步临床推广。
  • 综述
    赵岩, 袁嘉昊, 李梓涵, 刘姿瑶
    录用日期: 2025-07-09
    本文围绕可穿戴式睡眠呼吸监测设备(WSMDs)在睡眠呼吸障碍(SDB)中的应用展开综述。阐述WSMDs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压电传感器和麦克风监测生理信号,运用滤波及机器学习算法处理数据,依穿戴部位分为腕部、指环式和头部佩戴式。其在SDB诊断中,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敏感度较高,但消费级设备存偏差,对轻度OSA易漏诊,在儿童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方面优势显著。然而,WSMDs面临监测准确性、舒适性与佩戴依从性等挑战。本文旨在为该领域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及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多学科融合,助力实现SDB精准化、普惠化管理。
  • 综述
    郭雨航, 周菊, 邓青川, 陈洁, 李可, 梁小利
    录用日期: 2025-07-09
    可穿戴设备集成智能传感技术,实现实时健康监测、疾病预警与康复辅助,推动精准预防式医疗发展。本综述聚焦可穿戴设备在智能医学领域的应用,系统阐述其于健康监测、疾病预警、康复辅助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传感器数据采集及算法实现健康评估与疾病预警的原理,通过实际案例展现应用成效,全面剖析续航、数据准确性、用户接受度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综述
    黄子广, 赵宝英, 戴旭
    录用日期: 2025-07-09
    冠心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的整支冠状动脉的冠周脂肪组织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炎症变化,该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的进展高度相关,但整支冠状动脉的冠周脂肪组织由于其整体特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局部性病理机制的不匹配,导致其在精准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指导中的价值受限。而在冠脉病变周围的冠周脂肪组织,即病变特异性冠周脂肪组织,在评估预测冠脉炎症与疾病进展时可能更可靠且更具靶向性。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突破,病变特异性冠周脂肪组织在临床研究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此,本文就病变特异性冠周脂肪组织在高危斑块、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冠状动脉狭窄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冠心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研究论著
    邓翔文, 强小龙
    录用日期: 2025-07-09
    本文对医用电气设备在进行手传振动试验时需要参考的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了研究,提出由于国内方法标准存在整合度低、适用性不明确、过度滞后等问题导致试验开展困难。并就进行手传振动试验所需检测设备、传感器的安装、样品的布置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按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医用电气设备的手传振动试验时,由于多个时间跨越长度较大的方法标准未能很好地进行兼容,导致手传振动的检测环境复杂、难以实现。最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效率,保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
  • 研究论著
    李思倩, 张孔雁, 郭玲俐, 郭影影, 张晓慧, 储可莹
    录用日期: 2025-07-09
    目的 分析及评价一体化管理联合再处理风险管控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硬式内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手术室和门诊手术室在2024年7月-2024年11月回收的硬式内镜器械800件为对照组,另选取2024年12月-2025年4月回收的硬式内镜器械895件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性管理基础上采取一体化管理联合再处理风险管控模式,对比两组硬式内镜器械消毒管理情况、硬式内镜器械质量管理不良事件、硬式内镜器械管理质量评分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来验证一体化管理联合再处理风险管控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发放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灭菌返消率低于对照组;硬式内镜器械质量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硬式内镜器械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管理模式联合再处理风险管控,能够显著提升硬式内镜器械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 综述
    胡逸锋, 张阳
    录用日期: 2025-07-09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第一大高发癌症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相比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口小、副作用少、恢复快以及感染率低的优点。为实现前列腺介入治疗的精准化、标准化、实时动态化,将机器人技术与微创外科手术及核磁成像技术三者相结合,研发基于MRI引导前列腺介入机器人。在综述国内外基于MRI引导前列腺介入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机器人核磁兼容性。对机器人的材料选择,调整操作的时序交错和空间适配度,驱动控制方式的多物理场耦合兼容,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些技术使得机器人在MRI引导下的介入诊疗成为可能。基于MRI引导的前列腺介入机器人突破了核磁环境限制推动多学科融合及智慧医疗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最后对基于MRI引导前列腺介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研究论著
    邹路, 李小兰, 梁振
    录用日期: 2025-06-26
    目的 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勾画系统在头颈部危及器官(Organatrisk,OAR)勾画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在临床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 随机选取了45例头颈肿瘤患者的定位CT图像,利用SmartContour.AI软件对头颈部12个重要OAR(脑干、脊髓、左右视神经、视交叉、左右眼球、左右晶体、左右腮腺、甲状腺)进行勾画,并与高年资医师的手动勾画进行比较。通过Hausdorff距离(HD)、戴斯相似性指数(DSC)、Jaccard系数、质心偏差(CMD)、敏感性系数(SI)、包容性系数(II)和体积差异(VD)等7个几何学评价指标,对自动勾画与手动勾画的一致性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采用高年资医师的主观评价来评估智能勾画系统的临床接受度。结果 在几何精度方面,脑干、脊髓、左右眼球、左右晶体、视交叉、左右视神经、左右腮腺、甲状腺的Hausdorff距离中,均值最大为右侧视神经的10.73mm,最小为左侧晶体的1.01mm。危及器官的戴斯相似性(DSC)指数中均值最小为右侧视神经的0.68,最大为眼球的0.95。危及器官的Jaccard系数中均值最大为右眼球的0.91,最小为右侧视神经的0.57。质心偏差(CMD)中,质心偏差最大为右侧视神经的4.08mm,最小为左侧晶体的0.48mm。敏感性系数(SI)中,左右视神经、视交叉的SI较低,分别为0.63、0.59、0.67。而右侧眼球的SI值最大,接近1.00。所有器官的包容性系数(II)的均值≥0.84。体积差异(VD)中,脑干、脊髓、左右眼球、左右晶体、甲状腺接近0,腮腺、视交叉、视神经的VD值超过0.10。在临床接受程度方面,腮腺、视神经、视交叉的临床接受度较差,其余器官接受度较高。结论 脑干、脊髓、眼球、晶体和甲状腺的自动勾画在几何学上与手动勾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临床接受度较高,而腮腺、视神经和视交叉的自动勾画则需要进一步的医师审核和大量修改。
  • 研究论著
    芦铭, 于洋, 吴国安, 侯常敏, 宋凯, 韩红娜
    录用日期: 2025-06-26
    目的 在骨科医用耗材集采常态化的背景下,建立医用耗材的使用预警机制,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适应适应集采政策,为管理者提供数据依据,便于及时采取管理措施,指导医用耗材合理使用,使得耗材管理更加科学化、智慧化、精细化。方法 运用系统法、归纳法,分析骨科医用耗材集采常态化后,医用耗材管理出现的难点和风险点,基于信息化手段,建立医用耗材使用预警机制,仅针对医用耗材的使用数量、成本费用、效益等指标进行使用监测与分析,采用多维度综合监测,全面反映各类耗材使用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异常数据及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预警。结果 通过预警机制的建立,完善了医院的医用耗材使用管理机制,18类重点监控类耗材占比相比2023年下降了10.46%,新一年度关节集采任务100%完成,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使得医院骨科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结论 医用耗材预警机制的建立,对骨科耗材集采后,医用耗材的使用监测提出清晰的管理思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进行适当推广,帮助大型公立医院的管理者更加科学的进行决策,对医院的医用耗材进行预防性监测,防微杜渐,不断强化医院耗材监测体系内涵建设,通过监测发现疑似问题,把控源头并且持续改进。
  • 研究论著
    王明霞, 杨凌, 胡兰苹, 罗庆, 焦红
    录用日期: 2025-06-26
    目的 本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构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装置维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通过循证方法并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函询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装置维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遴选24名专家进行函询,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2.35%、100.00%,权威系数为0.871和0.900,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两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60与0.166,P<0.001;形成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52项三级指标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装置维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装置维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科学性,可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装置维护质量的管理提供依据。
  • 研究论著
    张中一, 顾宇参, 余浩军, 何依波, 陈曙光
    录用日期: 2025-06-26
    目的 新一代一体化设计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PET/MR)将PET探测器嵌入MR设备中,实现PET和MR两个探测器同空间同时采集,但新设备结构中PET部分在日常临床工作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追踪装机五年后近16个月数字一体化uPMR790型PET/MR设备PET有源质控的相关数据,探讨数字一体化PET/MR设备在临床使用中的稳定性及PET有源质控参数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临床应用的条件下,依据相关设备制造商发布的设备日常质量保证(DQA)内容,对uPMR790进行有源质量控制,统计分析其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共72周有源质控的系统测试参数:系统温度和电压、系统查找表(LUT)、采集系统(CMap)、飞行时间(TOF)和系统能量的状态漂移区间。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ann-WhitneyU检验对系统质控参数进行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TOF漂移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72次PET/MR有源质控总体通过率为100%,TOF状态漂移LUT状态漂移(r=0.614,P<0.001)呈正相关,与系统最高温度(r=-0.736,P<0.001)呈负相关;与系统采集CMap状态改变存在分布差异(Z=4.87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UT漂移(β=0.705,p<0.001)、系统采集CMap(β=0.131,P=0.031)对TOF漂移程度具有正向影响,系统最高温度(β=-0.263,p<0.001)对TOF漂移程度具有负向影响。结论 数字一体化uPMR790在临床使用5年后,近16个月PET有源质控的测试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设备在日常临床应用中运行稳定。但须警惕有源质控中PET探测器相关参数可能发生的漂移,并结合风险提示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性和诊断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