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21
  

  • 全选
    |
    专论
  • 杨辰旭, 李澍, 王浩, 孟祥峰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用手术机器人急停后末端位移需要控制的风险及成因,设计测试方法,进行实际测试,基于结果分析急停后末端位移的影响因素,明确该指标的测量条件。方法 引出机械臂急停信号,在按下急停的同时通过非接触空间测量装置连续快速采集机械臂末端参考点的空间坐标。分析机械臂在不同的急停控制模式下,静止或以不同速度沿不同向量方向移动时,对急停后末端位移的影响,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这些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本文设计的实验发现,机械臂的急停初末位移与急停最大位移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向量方向上差异可达0.49~1.61 mm,在不同速度下可差0.18~0.57 mm。某些型号的机械臂,急停控制模式差异可带来10 mm以上的位移差。同时,急停时的位姿对机械臂的急停后末端位移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可以实现医用手术机器人急停后末端最大位移和初末位移的测试。在进行测试时,应充分考虑运行速度、急停控制方法和急停时的位姿对结果的影响。
  • 侯晓旭, 孟祥峰, 李澍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GB 9706.212-2020标准对控制精度的新要求,探讨线性和抛物线性气阻在呼吸机容量控制中的影响,为优化呼吸机的控制算法和检测规范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呼吸机通气实验,比较线性和抛物线2种气阻在不同流量下的流体力学特性及其对潮气量控制精度的影响。结果 某呼吸机在R5条件下,使用抛物线气阻时,控制误差为9.6%;使用线性气阻时,控制误差则增加至-39.0%,气道中的流量值明显下降。在不同阻力设置下,潮气量控制的表现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低阻力设置下,线性气阻可能导致较大的潮气量误差。结论 模拟肺阻力会影响呼吸机的潮气量输出准确性,制造商需根据新标准优化控制算法,确保设备符合要求。
  • 高健云, 刘松丽, 李澍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0-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P300视觉电刺激信号分类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新的潜在解决方案。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卷积自注意力机制的KAN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捕获P300信号的全局特征信息,同时在引入了KAN层后模型能更好地处理非线性数据。在脑机接口Competition Ⅲ Challenge 2004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并与现行P300视觉电刺激信号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本文所提模型在验证集上展现出更高的分类准确度,对于P300信号分类准确度为100.0%,优于VGG-16的98.9%和ResNet-18的99.0%。同时在快速梯度下降法攻击实验中准确度为82%。结论 本研究不仅为P300视觉电刺激信号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其他类似的脑信号处理任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研究论著
  • 孙经纬, 高松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融合分割方法,结合MRI下不同序列图像提高脊柱区域器官的分割精度。方法 针对MRI下T1和T2模态图像,设计一个双分支融合分割网络。首先利用混合编码器提取单一模态中的特征,再通过Transformer结构提取跨模态特征,最后在上采样阶段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融合多模态信息完成分割。此外,采用深度监督机制提高网络训练效率。在腰部脊柱MRI数据集SPIDER上进行实验,将本文所提方法与传统单模态分割方法和其他融合分割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特征融合的有效性。结果 本文所提方法在椎骨、椎间盘和椎管上分割的Dice系数分别为93.20%、86.90%和94.80%,优于传统单模态图像分割方法,且本文所提方法在模态缺失的情况下更具鲁棒性。结论 本文所提多模态MRI图像融合分割方法能够有效结合T1和T2模态各自的显像优势,提高对脊柱区域器官的分割精度,可在临床应用中辅助医生诊断,提高诊疗效率。
  • 管梦娇, 田龙, 魏伟, 曹振婷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20-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图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中黄金基准标志物(Gold Fiducial Marker,GFM)置入后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4年6月接受PCa IGRT且置入GFM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建模组(n=300)和验证组(n=200),采用标志物间距评价GFM置入后的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将建模组患者分为GFM稳定组(n=200)和不稳定组(n=100),采用R语言4.0"rms"软件包编制Logistic回归程序分析影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子化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代入Nomogram预测模型创建程序,绘制Nomogram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完成模型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和比较模型预测建模组和验证组稳定性的效能,完成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组同验证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和不稳定组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格里森评分、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GFM置入数量、置入部位、中轴表层距离比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PV<25 mL、GFM置入数量(4枚)、GFM置入部位(底部)、GFM中轴表层距离比(3∶1)是影响GFM置入后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部验证:Nomogram模型预测稳定性的C-index为0.846(95%CI:0.692~0.931),阈值>0.25,校准曲线显示观测值与预测值间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显示模型能够提供临床净收益且高于各独立预测因子。外部验证:Nomogram模型预测建模组和验证组稳定性的AUC值均高于各独立预测因子,2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0.05),曲线拟合较为理想(P=0.257>0.05)。结论 Nomogram模型对PCa IGRT中GFM置入后稳定性预测效能较理想,能够为提高GFM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一定参考。
  • 张祖兵, 蒲嵩, 陈小平, 李洁, 张青松, 周莉娜, 文键波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27-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7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展无菌冷喷剂在减轻初次献血和献浆者静脉穿刺疼痛以及由此引起紧张恐惧情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以确定无菌冷喷剂在减少捐赠者静脉穿刺相关疼痛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方法,针对首次无偿献血者480例、献浆者2296例分别在血站和浆站进行无菌冷喷剂减轻疼痛、降低捐赠者紧张恐惧情绪试验。献血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n=240)与对照组(n=240),献浆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n=1146)和对照组(n=1150);在静脉穿刺前,对观察组予以无菌冷喷剂进行疼痛干预,在穿刺部位喷用无菌冷喷剂4~10 s,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对各组进行视觉模拟量表和献血者焦虑量表问卷调查。针对初次献血者进行献血意愿电话回访;针对初次献浆者进行满意度电话回访调查。结果 各组在性别、学历、年龄、身高、体重、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75±1.85)分,焦虑评分为(14.97±2.39)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85±1.72)分,焦虑评分为(16.76±2.62)分。献浆者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67±1.87)分,焦虑评分为(15.13±2.20)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4.02±1.88)分,焦虑评分为(16.90±2.67)分。2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献血意愿电话回访方面,观察组愿意再次献血比例为72.1%,高于对照组的48.0%(P<0.001);针对献浆者的疼痛管理满意度电话回访,观察组满意度为86.31%,高于对照组的61.05%(P<0.001)。结论 给初次献血者或献浆者在静脉穿刺时使用无菌冷喷剂干预,可降低其疼痛感、缓解其焦虑状态,有利于提高捐赠者再次捐赠的意愿。
  • 张效亮, 田种泽, 朱向辉, 刘晓娇, 马小婷, 张超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3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射波刀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剂量递增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射波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剂量分为3组:35、40、45 Gy。主要观察3组的中位生存期、生存率,次要观察3组的局部控制率及无远转生存率,分析3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年生存率为65.2%(95%CI:55.9%~76.2%),2年生存率为36.4%(95%CI:26.4%~50.4%)。35、40、45 Gy 3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20和2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789,P=0.002<0.05)。40 Gy组与35 Gy组相比,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个月vs.11个月,χ²=7.070,P=0.008<0.05),而40 Gy组与45 Gy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44,P=0.388>0.05)。35、40、45 Gy 3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6.0%、64.9%和85.3%,1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8.4%、55.4%和67.6%,1年的无远转生存率分别为57.4%、74.5%和52.3%。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的胃肠道毒性反应和骨髓毒性反应均主要为1~2级。结论 随着放疗剂量的递增,射波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逐渐增加,达到一定剂量后不再随之增加;随着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放疗总剂量的增加,局部控制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汪之群, 雷琪琪, 王涛, 庞廷田, 朱鹤龄, 邱杰, 杨波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40-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国产TAICHI设备在RayStation放疗计划系统中建立的束流模型剂量计算的准确度,使设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治疗。方法 MPPG 5.a和TG119报告为依据,对TAICHI设备的模型剂量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包括PDD曲线、Profile曲线、TG119、临床病案验证等。结果 不同源皮距基础野2 mm/2%伽玛通过率在浅深度(0~20 cm)结果基本都接近100%,深深度(水下25 cm)结果相比于浅深度较差,但均值仍在93%以上,所有点剂量偏差结果均小于2%(小野修正后),因此模型中束流跟设备实际输出基本一致;针对TG119测试病例,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点剂量及面剂量伽玛通过率结果均满足且远优于TG119报告要求的标准;IMRT和VMAT临床患者计划点剂量验证偏差结果平均值分别为0.48%和0.47%,面剂量测试2 mm/2%及3 mm/3%伽玛通过率分别为95.58%、99.46%和96.75%、99.30%,结果均满足临床需求;IMRT和VMAT肺部端到端测试结果通过,其点剂量偏差分别为-0.495%和-2.602%。结论 国产TAICHI经过MPPG 5.a和TG119系统验证后,结果满足并远优于报告要求标准,符合临床要求,可用于优化临床患者治疗计划,对于深深度拟合不好的情况,后续建模过程中需多关注。
  • 陈宏林, 陈晶晶, 杨玉荟, 苗慧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Monaco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在宫颈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中退行性剂量迭代的触发因素及高剂量迭代位置截断计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间实施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therapy,VMAT)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处方剂量为45 Gy/25 F,每例患者设计2个全弧VMAT计划。在通量优化结束后,通过Progress Meter统计复杂度系数(Modulation Degree,MD)并依据差异率将实验病例分为High MD组与Low MD组,分析2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V₄₅(器官接受至少45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其他以此类推)通量优化与剂量优化结果间的差异率;对High MD组病例进一步研究,分析在靶区剂量的最高体积覆盖处进行截断的高位截断计划组(Plan HLC)与常规自动完成计划组Plan A的PTV的V₄₅及主要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计划特征参数、计划剂量分布和计划验证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对入组30例病例的MD值进行统计,High MD组(MD>3)19例,占63.3%,Low MD组(MD<3)11例,占37.7%。High MD组的PTV的V₄₅通量优化结果与剂量优化结果差异率明显高于Low MD组;在High MD组的剂量迭代全过程中,PTV的V₄₅达到峰值后可见明显的跌落。在对Plan A与Plan HLC实验病例的进一步分析中,靶区和主要OARs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V的V₄₅:t=3.116,P=0.013;小肠D₀.₀₃₆₉(0.03 cm³体积的最大剂量值):t=1.241,P=0.022;直肠V₄₀:t=6.183,P=0.021;膀胱V₄₀:t=3.174,P=0.032。剂量云图及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分析显示,2组差异趋势相近;剂量优化特征参数的统计结果表明,2组各项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线蒙特卡洛算法剂量优化时间:t=1.607、P=0.001;计划光子利用率:t=4.962、P=0.023;子野数量:t=2.512、P=0.022;机器跳数:t=8.201、P=0.001);2组计划的验证结果均符合临床要求,但Plan A组略高于Plan HLC组。结论 应用Monaco5.11 TPS进行优化宫颈癌放疗计划,MD值是触发退行性迭代的主要因素,退行性迭代发生时的高剂量迭代位置截停计划符合临床实施条件,获取的Plan HLC计划可被用于放疗。
  • 李亮, 陈鑫, 范雪梅, 薛冰, 刘莹, 章龙珍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5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患者摆位误差分布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射科使用美国瓦里安Vital Beam(SN3546)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的45例SBRT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分推断贝叶斯高斯混合模型构建误差分布预测模型,求解模型参数。结果 平移方向摆位误差主要向3个中心(μ1~μ3)方向集中,在前后(-3.45~4.84 mm)和头脚方向(0.22~5.67 mm)平均偏移量较大,左右方向(0.14~0.79 mm)平均偏移较小。摆位误差向μ3中心点偏移可能性最大,误差中心概率为0.54,向μ1偏移可能性最小,误差中心概率为0.20,平移方向方差最大值为1.72 mm;旋转方向摆位误差主要向4个中心点(μ1~μ4)方向集中,在倾斜(-0.50°~0.15°)和旋转方向(-0.52°~-0.10°)平均偏移量相对自转(0.03°~0.25°)方向较大。摆位误差向μ3中心点偏移可能性最大,误差中心概率为0.69,其余3个中心点偏移可能性相差不大。与平移方向相比,旋转方向各中心方差值除μ2中心点数据(-0.52°)外数值均较大,说明平移方向数据更加聚集。结论 变分推断贝叶斯高斯混合模型可以对摆位误差数据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分析,为探寻SBRT摆位误差分布规律提供参考。
  • 魏培阳, 顾建平, 罗艳秋, 甘建红, 邓永红, 李志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6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中医临床实训存在的学习兴趣不高、碎片化时间较多以及学习识记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基于融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中医临床经典实训平台。方法 利用SpringBoot开发框架作为业务处理技术,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可视化,采用MySQL+Redis数据储存,同时分析中医临床经典实训平台的对战要求,并提出一种结合WebSocket技术和Redis存储框架的消息同步和算法匹配方案,实现平台核心业务功能。结果 平台应用后的章节测试数据显示,使用平台学习的用时为(4.36±0.42)min,少于未使用平台的用时(5.15±0.52)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P=0.012),用户对于中医临床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平台学习模式影响量化调研显示,该平台获得4.95分的推广应用满意度,表明平台对于学习的提升起到了正面作用。结论 中医临床经典实训平台提升了临床实训的参与度,加强了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整合了学生的时间,有效降低了学习和经济成本,可推动中医经典实训工作高效开展。
  • 殷悦, 陈华科, 刘海博, 李剑, 蔡霖, 周龙甫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70-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解决传统模式下维修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各类医疗设备的操作培训、故障维修的信息化平台,提供规范化专业性指导,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效率。方法 采用前后端分离技术,基于Python-Django框架和Vue框架,搭建医疗设备使用培训、故障处理和质量控制的技术保障辅助系统。系统支持移动手机端使用,可作为医疗设备教学系统,同时具有评价反馈功能。结果 在系统运行后,平均每日设备维修数量由(7.53±4.92)台提高至(9.43±4.89)台,平均当日故障修复率由78%±22%提升至86%±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设备技术保障辅助系统将技术保障数据信息化,以数字化平台提供专业指导,有助于提高维修管理水平,是一个可迭代更新的维修知识库。
  • 袁丹妮, 许斐, 杨艳华, 常晓云, 武红伟, 蒋昆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7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设计一套高效、易用的服务器台账管理系统,以应对信息化时代医院数据量激增与信息同步难题,提升医院运维管理的效率与准确度,为运维团队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持,促进运维工作的智能化与高效化。方法 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Python 3.11和Django 4.2框架实现用户管理、服务器详情、字典配置、数据看板等模块的开发与应用。数据库使用PostgreSQL 15,用浏览器的方式实现人机之间的交互。结果 系统使用后,运维人员的平均台账管理时间、数据录入时间分别减少46.84%、55.56%,台账数据错误率由5.0%降低至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除了相关运维人员之间的信息差,实现了数据0延迟,100%同步。结论 医院服务器台账管理系统促进了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增强了运维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响应速度,为提升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和医疗高质量服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赵俊辉, 杨红世, 丁卉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8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设并完善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icrobiological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MLIS),实现微生物实验室无纸化和信息化管理。方法 采用C/S 3层架构,利用Oracle数据库、NET Framework 4.0开发工具及C#编程语言,并参照CLSI M100、ISO 15189的MLIS,实现微生物标本的接收、涂片、接种、培养、药敏试验和报告等全流程检验信息的记录和分级报告机制。结果 在MLIS应用后,标本的前处理平均时间缩短了81.25%,涂片报告时间和阳性结果报告时间分别缩短了89.46%和29.54%(P<0.001),分级报告率提升了100%。结论 临床MLIS提升了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全过程管理电子化记录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分级报告机制有效缩短了报告时间,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及时对症治疗,减少了医疗资源浪费,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 郭佳莹, 刘丹阳, 樊阳, 孙果梅, 赵灵犀, 陆离原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89-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50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作为肺动脉栓塞的主要血栓来源,二者共同构成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病理机制。随着VTE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大临床问题。现行标准治疗策略涵盖药物抗凝、系统性溶栓及外科取栓术,然而对于存在抗凝禁忌、抗凝治疗失败或高出血风险患者群体,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植入术展现出独特的临床干预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了IVCF的分类特征、临床应用特点以及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规范,列举了美国FDA对下腔静脉滤器的监管政策,并以此作为借鉴提出我国对IVCF产品的监管措施,以期为此类产品的科学监管提供启示。
  • 王业辉, 吴国鹏, 熊刚, 孙磊, 李佳, 鲁大来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96-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2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上报的信息化,及时发现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发现、上报及处置效率。方法 以山东某市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来源于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商业智能分析的RFM模型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应用RFM智能分析方法后,发现42例典型高价值案例,通过参数权重调整可以改变主动监测范围。RFM算法模型启用后,相同注册证编号的风险发现时间由(237.53±38.22)d下降至(17.13±1.57)d,临床服务满意度评分由(85.93±7.27)分提升至(91.97±4.77)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新性地将RFM模型引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领域,可以使分析人员迅速定位高风险不良事件,进一步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运行。
  • 谢峰, 白玫, 董硕, 侯艺威, 王宇坤, 王晓龙, 吴航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02-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医疗设备集中管理模式评价体系,为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专家小组,通过文献查询和专家咨询的方法构建医疗设备集中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经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后确定终版指标体系,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共邀请12位专家参与评价体系研究,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54和0.84303,均具有权威性,变异系数区间分别为0.0952~0.3934和0.0805~0.251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39和0.434,协调程度较高。最终确定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28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设备集中管理模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可靠性和适用性,可为管理模式评价和管理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 唐文娟, 舒慧宇, 王宜威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08-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9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供应-加工-配送(SPD)项目在医用耗材验收中的有效性,验证其在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以SPD项目在医用耗材验收中的精细化管理为基础,梳理医用耗材原验收流程中信息录入繁重、证照监管困难、库房货位不明确等问题。对比开展SPD项目后,实行信息扫码录入、电子证照监管、货位标签管理等验收流程和信息系统的改进和优化,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精细化管理前后的工作成效进行对比。结果 非直送类耗材开展SPD项目前后的中心库验收时长、异常证照管理时长、验收反馈时长、入库摆放时长、二级库验收及盘点时长、中心库及二级库验收数据错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送类医用耗材(冷链产品、骨科植入类产品)开展SPD项目前后的验收时长、不同数据样本验收错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在验收环节管理有显著成效,提升了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验收管理工作效率,可为其他医疗机构实现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 王佳乐, 叶启慧, 姜楠, 杨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15-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领域近10年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回顾以往文献,阐述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方法 筛选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SCI-EXPANDED子库2014-2023年的相关英文文献,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最终纳入10581篇文献,该领域发文量逐年递增。中国发文量最高(4836篇),美国被引次数最高(111945次)。首都医科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420篇),龚启勇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129篇),《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524篇)。出现频次前5位的关键词是功能连接、默认模式网络、脑网络、连通性、皮层,近年来的热点关键词包括支持向量机、度中心性、机器学习、认知功能等。结论 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兴趣持续增长,分析方法已由功能连接、局部一致性等向度中心性和动态功能连接等新兴技术转变;研究内容亦从探讨脑部疾病状态下的神经影像学特征,逐渐转向影像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以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与分类。未来研究预计将聚焦于优化数据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机器学习技术的潜力,并拓宽其应用范围。
  • 张征, 陈忠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24-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诊断的既往文献进行分析,揭示该领域近10年内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 以主题检索方式从PubMed数据库获取2014-2024年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诊断相关文献。R包“bibliometrix”用于后续的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处理在医脉动文献计量分析平台完成。结果 本次检索共计获得文献1177篇,2021年发文量达到峰值。就影响力而言,Zhao Xihai为高影响力作者;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为高影响力机构;《Atherosclerosis》为高影响力期刊。就国际合作而言,美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均居首位。分析研究热点可知,关键词“atherosclerosis”和“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分别为核心主题和重点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诊断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影响。近期研究热点聚焦于对不同成像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同时对特定疾病的关注度加强,此外,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也受到了研究人员重视。结论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近10年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变更,为研究人员了解学术动态、选择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李勃, 张书芬, 徐伟林, 陈春莲, 呼华瑄, 刘锴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33-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0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精神运动警觉性实验(Psychomotor Vigilance Test,PVT)探讨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脑持续注意损伤的神经机制。方法 纳入29例急性期、慢性期mTBI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采集人口学资料、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dex,FAI)、匹斯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和爱普沃森睡眠量表得分,以及PVT任务态3D-ASL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被试量表得分,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被试量表得分。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PVT反应时,并运用事后检验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期组FAI得分高于慢性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T行为学显示,反应时存在显著时间主效应(P<0.05),时间和分组具有交互效应(P<0.05)。急性期各阶段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P<0.05)及慢性期组(P<0.05),慢性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变化显示,急性期组:海马旁回、楔前叶CBF下降,额叶、顶叶CBF升高;较对照组,丘脑、额叶及顶下小叶CBF增加,海马旁回、楔前叶CB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额叶CBF升高,楔前叶、后扣带回CBF下降;较对照组,前扣带回、额中回、额下回CBF升高,楔前叶、顶下小叶CB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扣带回、额中回、辅助运动区和颞上回CB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BI患者在受伤后1年内脑持续注意损伤会有所缓解,但仍持续存在。患者在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持续注意能力均受到损害,其中慢性期会有所缓解但仍低于对照组。
  • 但虹甫, 杨洁, 何朝梁, 王超, 袁超, 覃春, 冯浩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41-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能谱纯化、自动剂量调制(CARE DOSE 4D)与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vanced Model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DMIRE)联合在儿童胸部超低剂量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临床诊断肺炎行胸部低剂量CT的患儿,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A组(常规低剂量CT,30例)和实验组B组(超低剂量CT,30例)。B组图像根据ADMIRE等级3、4、5重建获得B1、B2、B3组。由2位医师对A、B1、B2、B3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分别测量、记录并计算每组图像客观数据、辐射剂量数据和图像品质因子(Fiure of Merit,FOM),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主观上,所有组图像主观评分均>1分,可接受度>90%,满足诊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A组和B3组、B1组和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上,肌肉和肺组织平均CT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平均SD值、肌肉总平均SD值(SD肌肉)、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FOM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A组与B3组在肌肉平均SD值、SD肌肉、SNR、CNR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FOM值呈递增趋势,B3组最高。B组剂量长度乘积最低至2.2 mGy·cm、有效辐射剂量最低至0.04 mSv,辐射剂量较A组下降82.4%。结论 能谱纯化、CARE DOSE 4D与ADMIRE联合在优化儿童胸部CT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综述
  • 潘伟, 马志庆, 魏国辉, 贠恺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47-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所引起的肺部感染。近年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胸部X光片进行肺炎分类已成为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比传统的分类方法,深度学习技术,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既能更好地提取肺炎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又能抑制不相关信息,可以更早地发现肺炎等肺部疾病,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针对胸部X光片肺炎分类的CNN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首先对当前广泛应用于肺炎图像分类的2个数据集及其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指出了目前肺炎图像人工分类所存在的问题。再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这2个数据集的CNN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胸部X光片肺炎分类目前存在的挑战及对未来的展望。
  • 程祝强, 吕雪青, 刘红军, 曾永芬, 金毅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55-1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慢性疼痛和痉挛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越来越受到重视,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IDDS)也已经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我国,IDDS也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难治性疼痛和痉挛性疾病,但IDDS目前仍未国产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本文就IDDS的一般结构、性能、疾病治疗范畴进行介绍,并总结了IDDS在国内外关于其软件和硬件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目前国内外IDDS的临床应用现状进展梳理,并对比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及目前进口产品的垄断价格,明确了进一步国产化研究的价值所在,探讨了国产化研究意义和国内临床的应用前景。
  • 曾梦雪, 刘燕华, 何莹, 赖星, 黄文霞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60-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术前焦虑是发生在手术之前的一种情绪障碍,这种状态的发生与手术应激和压力有关。患者出现术前应激性焦虑会增加术中麻醉药用量,甚至与术后远期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存率降低相关。常规的术前宣教可能出现形式单调、形式化及内容抽象等问题。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出现及发展为焦虑的非药物干预提供了全新的方式。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利用VR视频进行手术焦虑干预的研究报道,尤其是在儿童和部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较多。本文对既往VR术前焦虑干预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明确其研究方向,以期在拓展应用方向、丰富干预内容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 祁郑晴, 刘志瑛, 沈珍莺, 成晓蓓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68-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照护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当前PD患者临床管理面临传统诊断依赖主观经验、居家康复缺乏个性化方案、非运动症状监测手段有限等瓶颈。尽管移动健康应用程序(Mobile Health Applications,mHealth APP)在慢性病管理中展现出便捷性与经济性优势,但国内应用仍局限于微信等基础护理干预,在辅助诊断、精准评估及中西医结合干预等领域存在显著空白。本文介绍了mHealth APP在PD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辅助疾病诊断、辅助健康评估、辅助健康监测、辅助居家康复训练4个方面,提出应用mHealth APP有助于PD的早期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以期为国内开展PD患者移动健康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周烜宇, 张新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73-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M3)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为基础的AI可对IMM3及周围解剖结构进行精确识别和分割,不仅使得口腔影像正确解读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还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直观和精准的诊疗依据。当前,基于DL的AI技术已经成为口腔医学临床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就近年来基于DL的AI技术在IMM3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综述,旨在为IMM3诊治提供智能化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设备维修
  • 季翠娥, 刘胜, 乔中权, 郭珮虹
    中国医疗设备. 2025, 40(7): 181-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1633.2024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采用可靠性中心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RCM)理论,有效降低中药熏蒸仪的故障频率。方法 以RCM为理论基础,分析中药熏蒸仪重要功能模块的可靠性和运行需求。通过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对中药熏蒸仪重要功能模块进行评价,基于FMEA分析结果形成重要模块的预防性维修保养计划,完善中药熏蒸仪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选取湖州市中医院设备科22台中药熏蒸仪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12月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仪器的维修管理,2023年1-12月采用改进管理模式进行仪器的维修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故障情况。结果 采用以RCM为理论方法制定的改进管理模式后,中药熏蒸仪的故障次数减少了52.2%。与采用改进管理模式前相比,中药熏蒸仪故障次数明显下降,使用人员操作正确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进管理模式后,中药熏蒸仪科室使用总满意度较之前升高了16%。结论 以RCM为理论方法制定的改进管理模式用于中药熏蒸仪的维护保养有助于降低中药熏蒸仪的故障次数,减少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和安全隐患,为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