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放射学助力强化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

远程放射学助力强化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

万平华,方锋,吕黄敛,沈仁刚

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放射科,重庆 401331

[摘 要] 目的 运用远程放射学助力强化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探讨其应用方法及成效。方法 由卫生行政部门统筹指导,以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模式搭建放射远程诊断平台,以统一选聘专家、工作流程、质控标准“三统一”保障平台运行,开启远程放射诊断、报告审核、疑难会诊、质控考评、培训指导五大功能发挥平台作用,构建区域放射诊断、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三大中心,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并强化其功能。对2019年6月至12月期间平台系统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探讨其应用方法及成效。结果 开展放射远程诊断、报告审核、疑难会诊业务,推进放射医疗业务区域紧密协作,构建区域放射影像诊断中心;按照统一质控标准实施质控考评,以质量管理为突破口,构建区域放射质量控制中心;以多种模式实施技术指导、教育培训,构建区域放射技术培训中心。通过区域放射三大中心的构建,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并强化其功能,实现区域患者医疗安全、放射质量、放射人员素质的提升。结论 拓展远程放射学运用,可实现区域放射影像诊断、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三大中心构建,助力并强化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关键词] 远程放射学;区域;放射影像中心;SAAS模式

引言

放射诊断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1],是临床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区域放射影像中心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共体及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可提高区域基层卫生院放射诊疗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区域放射影像中心的建立可通过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构建成一个服务丰富、响应及时的大型放射影像医疗服务协作平台。目前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的模式主要是利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网络服务资源,通过区域大PACS系统,将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所有影像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区域影像资源的共享。首先要进行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其次要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中植入区域大PACS系统。但是目前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尚未能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部分地区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中未能植入大PACS系统,而且网络带宽偏低,难以满足放射影像中心大量图像传输的需求,以至于目前我国区域放射影像中心的建设尚难以全面推行[2]。随着远程放射学的发展及应用普及,如何运用好远程放射学,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并强化中心功能,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然而,目前国内尚鲜有借助“互联网+医学影像”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的相关研究报道,成功经验较少。故此,笔者主持构建区域放射远程诊断平台,拟运用远程放射学实现区域放射影像诊断、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三大中心构建,助力并强化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并对其应用成效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沙坪坝区放射远程诊断中心由区卫健委统筹领导,依托本院放射科,联合28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区属5家2甲以上医院及23家一级医院),与深圳云帕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笔者主持,于2019年3月着手筹备,2019年4月平台系统搭建成功,5月底区属23家基层医疗机构数据接入中心,6月1日中心正式开始运行。

项目建设运行及服务选用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模式:租用深圳云帕斯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运作平台,安装相应软件,购买其平台软件供应支持服务,将区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平台系统,构建沙区放射远程诊断平台。该平台系统通过网络终端设备进行网页访问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即装即用,投入小,简单实用。本文对2019年6月至12月的平台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对远程放射学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及其功能强化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

1.2 方法

1.2.1 一中心多节点建立放射远程诊断平台

由本院放射科安排合适办公场地,接好100 M宽带互联网连接,并购置六台高端电脑联网作为阅片诊断工作站,建立为放射远程诊断中心,负责集中接收并处理各申请节点上传的病例。

区属23家基层医疗机构放射检查设备通过DICOM接口与工作站连接,各配备1台联网电脑,并安装云影像软件作为终端工作站;建立24个申请节点,将各基层放射检查病例资料及图像上传平台系统。

1.2.2 统一选聘专家组建放射专家组

由区卫健委统筹指导,整合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专家资源,从沙区四家二级医院选聘17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组成“沙坪坝区放射远程诊断中心”专家组,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放射远程医学综合服务。专家小组成员由中心统筹安排,集中开展放射远程诊断及质控工作,出勤专家由区卫健委拨专项经费给予适当补贴。

1.2.3 统一平台工作流程

根据工作实际对平台系统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地规范与设计,保障影像图像跨院共享、专家远程诊断、疑难杂症影像图像远程会诊、医学影像结果互认等工作长效常态开展。各接入医院放射人员将患者放射检查影像、报告及临床资料,于终端工作站上传至平台系统;专家登录系统对上传病例进行操作,处理完成病例报告即回传,相应基层即可查看、打印已处理病例诊断报告。

1.2.4 运行数据统计学对比分析

对沙区放射远程诊断平台系统运行期间,基层放射检查病例上传率、漏诊误诊情况、质控考评结果等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探讨远程放射学在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及其功能强化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2 结果

2.1 构建区放射诊断中心

由区卫健委统筹指导,统一选聘放射医师组建专家组,成员涵括了区内所有高素质放射专家,凝聚了区域放射诊断高水平技术力量,同时还聘请多名区外、市外知名放射医学专家,为诊断中心构建打下坚实人员基础,提供技术保障。

专家组通过放射远程诊断平台系统开展常态化工作:① 放射远程诊断:提供高时效性远程阅片诊断服务,运行期间共完成远程阅片诊断1983例;② 远程报告审核:对每份报告均进行审核,确保放射诊断报告双签制度在全区得以实现。期间共对43329例(图1)放射报告进行审核处理,所有病例平台处理耗时平均为14 min,急诊平均为7 min,处理及时,保障高时效性。③ 远程会诊讨论:基层医疗机构遇疑难病例时,平台专家可组织远程会诊,全面解决基层放射医疗业务中各种难题,期间共开展远程会诊200余例。

图1 放射远程诊断平台监控

注:a. 日检查量/远诊量监控柱形图;b. 月检查量/远诊量监控柱形图;c. 年检查量/远诊量监控柱形图;d. 月未上传比例饼状图;e. 月度病例走势图;f. 年度病例走势图。

所有区属23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平台系统,各基层放射检查平台上传率每月逐步提升,到2019年12月已达95.75%(表1),平台系统实现了对区内基层大部分放射检查病例的集中诊断,成为区域放射影像诊断中心。

表1 远程诊断平台各医院上传比例

指标总计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放射检查总数/例 9760 8738 8444 10205 10331 10724 10759 68961平台上传数/例 2699 3403 4488 7032 7344 8061 10302 43329上传比例/% 27.65 38.94 53.15 68.91 71.09 75.17 95.75 62.83时间

2.2 构建区放射质控中心

专家组依据国家放射质量控制标准,按照《重庆市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及标准》(渝卫办发 (2018) 79号)文件规定,同时参照《浙江放射科影像技术和诊断质量评价指南》,研究制定了《沙区放射质量评价办法》,并植入平台系统软件中进行应用。专家组通过平台系统质控考评界面对病例放射影像、报告进行质控考评(图2)。质控考评办法:质控考评总分为100分,各项目发生按程度不等适度扣分,扣完为止。质量等级评价方法:优秀:≥90分;良好: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图2 平台系统质控考评界面

专家组定期(每月、每季度、每年)对平台系统中质控考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集体讨论研究,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形成质控报表报送至卫健委,同时反馈给各基层医院,督促其改进提高。目前,中心共形成质控月报表7期、季度报表2期,年度报表1期。通过放射远程诊断中心放射远程质控管理,实现区内放射质量全面一体化质控管理,区内总体放射质量质控考评得分每月稳步提升(表2);同时避免并减少了基层医院放射诊断中的漏诊误诊,运行期间基层放射诊断漏诊误诊比例逐步下降(表3),医疗安全得以保障,实现了区内放射质量全面一体化的控制管理,促进区域放射质量达到“同质化”,成为区域放射质量控制中心。

表2 区属各医院总体放射质量情况

指标总计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质控考评病例数/例 2699 3403 4488 7032 7344 8061 10302 43329影像质控平均分/分 83.88 86.51 89.60 91.45 94.56 96.73 98.75 93.64报告质控平均分/分 83.64 86.30 89.78 92.78 95.32 97.12 98.58 94.01时间

表3 基层放射诊断漏诊误诊情况

指标总计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质控考评病例数/例 2699 3403 4488 7032 7344 8061 10302 43329主要诊断漏诊/例 32 24 14 43 54 53 36 256主要诊断误诊/例 32 44 42 39 44 33 26 260次要诊断漏诊/例 191 129 149 204 189 201 153 1216次要诊断误诊/例 70 53 108 54 58 46 43 432漏诊误诊总数/例 325 250 313 340 345 333 258 2164漏诊误诊比例/% 12.04 7.35 6.97 4.84 4.70 4.13 2.50 4.99时间

2.3 构建区放射技术培训中心

平台中心建立了工作微信群,便于中心—基层实时沟通,拓展发挥平台远程指导、远程教育培训功能,对基层放射人员提供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教育,建立学习讨论与临床实践的平台。运行期间,专家组对各基层医院放射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远程教育、培训;指派50多位专家到各基层进行现场培训、指导;组织了一期集中培训,将区内55位基层放射人员,分11批次组织到中心现场进行技术培训;接受基层3名放射医生到中心进修培训;组织了23次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讨论;同时组织7次全区放射人员,以病例讲课、集中培训、集中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教育。实现了对区内放射人员技术培训,技术水平得以提高,成为区域放射技术培训中心。

2.4 平台系统运行成效显著

沙区放射远程诊断平台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① 通过远程阅片诊断解决各基层高素质放射人员紧缺的难题;② 通过报告审核明显减少各基层放射诊断误诊、漏诊;③ 通过质控考评使区域放射质量明显提升;④ 放射人员于工作实践中接受培训、教育,技术水平得以提升。目前患者只要在家门口基层医院进行放射检查,就能得到区内大医院专家审核的诊断报告,促进了区内放射质量“同质化”,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了人民满意、政府满意、职工满意的目标。该平台获2019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优秀案例”“最具人气案例”两项大奖。

3 讨论

随着影像诊疗学的不断发展,放射诊断已成为临床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医疗中,70%~85%的治疗信息来源于医学影像,放射科室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的疾病诊疗依据,放射科室技术水平的高低、工作质量的优劣、报告结果是否准确及时,直接影响医院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

放射影像中心是指区域范围内多家医疗机构联网,实现区域范围内放射影像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放射影像资料全面共享的平台,可提高区域基层卫生院放射诊疗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其建立是区域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4]。参考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颁发的《浙江省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功能规范》中对区域影像中心的定义、基础功能要求,可知区域放射影像中心的建立可通过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主要通过构建区域放射影像诊断、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三大中心,助力实现区域放射影像中心的建设。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医疗服务流程的再造提供了机遇,其在医学影像方面的资源整合趋势尤其明显。借助“互联网+医学影像”资源,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影像诊断服务的线上影像管理平台的建设成为中国医改的热点之一[5]。运用远程放射学构建区域放射远程诊断平台[6],搭建模式采取SAAS模式,与一般平台系统繁重客户端建设模式相比较,SAAS模式构建简单、无需软硬件安装,亦无需维护、即开即用、建设周期短;项目建设主要对各医院现有设备进行利用,无需另外购置设备,避免了资源浪费,投入小;通过网络终端设备进行网页访问即可完成所有操作,简单实用。利用区域放射远程诊断平台中心优化整合并充分地发挥区域内大医院放射医学专业人员及技术优势作用,优势资源“线上”下沉,加快“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创新[7-8],可创新性地进行放射远程质控管理及远程放射技术培训工作[9-11],则有望实现区域放射检查统一诊断,实行区域放射质量全面一体化控制管理,并实施远程教育培训。

放射诊断中心利用电子信息通讯传输技术为区域内医院进行放射诊断。放射诊断中心的建立,能对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而且能做到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放射诊断水平;同时联网医院的放射检查结果得到互认,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概率,降低诊疗费用[12-13]。从放射诊断的设备、医生、患者、诊断等基本要素方面进行分析,区域放射影像诊断中心构建内涵为:对区域放射设备联网,聚集区域高素质放射医生,对区域内大部分放射检查病例集中传输,进行高时效性、高质量集中诊断[14]

放射质量管理是以基本医学知识为基础,应用管理学理念与方法将放射检查诊断过程各个环节统筹形成一个有机链条,以此来达到最佳影像质量、最精准诊断报告的目的[15-17]。进行科学有效放射质量管理以保证放射检查、诊断质量并使其持续提升,尤其对基层医院放射质量进行科学有效质控管理,很迫切且必要[18]。加强医疗信息综合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是当前医疗发展应用趋势[19-20]。拓展运用区域放射远程诊断平台系统质控考评功能,可实现区域放射质量全面质控管理、放射质量整体提升,有望达到区域放射质量“同质化”[21],有望运用远程放射学构建区域放射质量控制中心[22]

当前放射学快速发展,对放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放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进行放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教育和训练的专业职业培训势在必行[23]。将专家组专家作为培训指导老师,运用好区域放射远程诊断平台系统远程教育功能,通过对平台系统内标准病例库和标准化报告模板的建设,建立标准化考核体系,基层放射工作人员于工作实践中可接受培训、教育,技术水平得以提升,有望运用远程放射学构建区域放射技术培训中心[24]

运用远程放射学有望构建区域放射影像诊断、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三大中心,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以进一步均衡区域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院放射诊断水平,助力分级诊疗,增强医疗卫生信息整合度,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同时解决基层放射人员紧缺难题,实现区域放射质量全面一体化控制管理,并使基层放射人员得以学习、提升,实现区域内患者医疗安全、放射质量、放射人员素质的提升。借助“互联网+医学影像”创新模式可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其建设门槛低、投入小、成效高,只需选择好SAAS软件供应支持服务商,将设备联网并安装相应软件即可实现。

总之,区域放射远程诊断平台可在区域卫生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及区域各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坚持公益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建设理念,以“智能化信息平台”为载体,以放射质量控制管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放射医疗业务区域紧密协作。通过统一选聘专家、工作流程、质控标准“三统一”保障平台长效运行,实行放射诊断、报告审核、疑难会诊、质控考评、培训指导“五功能”发挥好平台作用,有望运用远程放射学构建区域放射影像诊断、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三大中心建设,助力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建设并强化其功能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卫国,黄信华,马著彬.谈放射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及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3):158-159.

[2] 孙雪梅.区域医疗影像诊断中心的建设方案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4):97-99.

[3] 史珊,张磊,刘丰梅,等.医联体内远程胸部DR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武警医学,2019,30(7):596-598.

[4] 郑静,王爽,林德南,等.基于分级诊疗工作的区域医疗影像中心建设和实践[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9,16(5):570-574.

[5] 卢长伟,崔丽艳,吴昊,等.区域远程影像信息系统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2):54-55.

[6] 张方,李汉民,肖辉.区域影像会诊平台建设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10):83-85.

[7] 母其文,严峻,何斌.互联网+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实践与展望[J].西部医学,2018,30(4):474-478.

[8] 苏海霞,宋道平,蔡静瑜,等.医联体区域PACS建设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6):101-103.

[9] 姚伟根,黄国来,严洋,等.区域性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对影像同质化管理的价值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5,(12):1788-1790.

[10] 方献柳,左阳.基于RIS/PACS系统的医学影像专家库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3):307.

[11] 王筝,刘颖,袁慧书,等.融合PACS的远程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科室间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44-47.

[12] 徐卫清,姚丽娣.建立区域化放射诊断中心的设想与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7):18-19.

[13] 吴晓芬,王培军.我国放射影像质量控制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156-158.

[14] 胡玉川,李振辉,崔光彬.我国远程影像会诊的现状及展望[J].放射学实践,2014,29(12):1365-1367.

[15] 杨咏琰,华佳,顾海燕.医学影像报告更正制度在提高诊断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43-44.

[16] 陈炜.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的发展及质量控制浅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92-93.

[17] 张钤玮.区域化医学影像中心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69-70.

[18] 任彦军,李坤成,梁志刚.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的发展状况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6):7-10.

[19] 车素华,贺洪德,李柱,等.放射科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组织设施[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9):572-573.

[20] 包浩东.浅谈放射质控[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2,8(6):368-369.

[21] 姚侃敏,潘自来,宋琦,等.影像云在放射诊断质控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8,24(5):401-405.

[22] 王友俊,胡磊.医疗质量控制与医院信息化[J].重庆医学,2008,37(21):2413-2414.

[23] 严洋,姚伟根,王鸿林,等.基于区域医学影像平台的县域放射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4):132-135.

[24] 张伟,陈光强,窦欣,等.基于PACS的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质化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6):54-56.

Teleradiology Helps to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Radiological Imaging Center

WAN Pinghua, FANG Feng, LV Huanglian, SHEN Renga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henjiaqiao Hospital of Shapingba District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and Plarmaceutical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ist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radiology image center by using teleradiology, and to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Methods Under the overall guidance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health,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mode was used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remote diagnosis of radiation, which was supported by “three unifications”, namely, experts selection, work flow and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The five functions of remote diagnosis, report review, difficult consultation, quality control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guidance were started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platform, and the three major centers of regional diagnosis, quality contro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were built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radiology image center and strengthen its functions. The operation data of platform system from June to December in 2019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o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effect. Results Through carrying out the business of radiology remote diagnosis,report review and difficult consultation,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of radiology medical business was promote, and the regional radiology image diagnosis center was constructed. By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the regional radiology quality control center with quality management as the breakthrough was constructed.By implement the technical guid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various modes, the regional radiology technical training center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major centers of regional radiology, we can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radiation image center and strengthen its functions, so as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patients’ medical safety, radiation quality and radiation personnel quality. Conclusion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radiology can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centers of regional radiology diagnosis, quality contro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and help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radiology center with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 teleradiology; region; radiology imaging center; software as a service mode

收稿日期:2020-02-10

基金项目:重庆市沙坪坝区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19SQKWLH001);重庆市沙坪坝区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指令性计划项目(jcd201918)。

作者邮箱:wph931225@sina.com

[中图分类号] R814.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1.03.030

[文章编号] 1674-1633(2021)03-0136-05

本文编辑 王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