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放射技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价值 编者按:放射影像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初筛、疗效监测和出院前评估。由于放射检查间密闭、待检患者多,疫情期的放射科是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潜在高风险区。放射技师直接接触患者,是首位看到患者影像的人,从放射技师的角度探讨抗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戴口罩、勤洗手,培训防护用品的穿脱,严防院感发生。隔室操作,分区、分时段检查,做好应急管理,保护好医护人员和患者。培训技师识别COVID-19影像,患者检查结束后立刻判读图像,防控关口前移,初筛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及时阻断病毒传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降低公众辐射剂量,提高抗疫科技含量。全球抗疫,放射技师坚守一线;规范防控、科技抗疫,发挥抗疫“侦察兵”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普通患者胸部CT检查流程管理初探引言新 型 冠 状 病 毒 肺 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起病隐匿、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1-5]。COVID-19的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核酸检测阳性是诊断COVID-19的金标准,放射学检查可作为COVID-19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科在此次COVID-19的影像学检查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放射科会在距发热门诊较近的区域设置独立的发热患者专用影像检查区,封闭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的连接,仅限发热病人进出,发热检查专区预留DR、CT各一台,只检查发热门诊的疑似或确诊患者。据报道,一半以上患者早期不以发热为典型症状,在COVID-19早期阶段,部分患者在核酸检测为阴性,无明显临床表现的时候,胸部CT仍表现出典型的肺炎特征[6],目前已有患者无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等不适,来院要求CT检查,双肺影像疑似COVID-19改变,最终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病例报道[7]。放射科接诊全院行影像检查患者,放射技师处于患者检查一线,由于这种无发热、无流行病史感染者的存在,因此在普通患者行胸部CT检查时,需要对其检查流程进行优化,建立疑似患者上报流程,做好预约分诊、技师个人防护、影像检查等环节的管理,充分发挥一线技师作用,力求通过影像的早期筛查达到截断传播途径,避免医患交叉感染的目的。 1 管理措施1.1 胸部CT设备预约、分诊管理(1)预约:将放射科所有胸部CT检查患者包含(门诊、住院和急诊非发热通道患者)集中预约在一台CT,如果放射科设备条件允许,尽可能离发热患者专用CT较近,以便发现COVID-19疑似患者,可直接通过发热通道入隔离区。 (2)分诊:对患者检查预约采用分时间段预约管理,与往常相比,放宽预约时间,减少候诊区患者堆积。要求可行走患者自行前往检查候诊区,行动不便患者允许一名家属陪同,避免候诊区域人员聚集。患者及家属均须佩戴口罩。 1.2 胸部CT检查工作区技师防护级别管理将行普通CT胸部检查区域定为二级污染物区,检查机房内应配置空气消毒,24 h开机运行;将该区域技师防护标准定为二级防护标准,技师防护用品配置工作服、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面罩、乳胶手套[7]。 1.3 放射技师人员配置管理在人员配置允许前提下,机房内配置2名技师,分别负责体位摆放和上机操作,避免交叉感染。两人在岗期间工作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快速完成患者CT检查,浏览CT图像,指引患者离开检查区域,避免检查区域人员聚集。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按照疑似病例上报流程上报,做好相关个人防护和机房清洁消毒。 1.4 放射技师相关知识培训管理(1)感控知识及防护用品规范化使用培训:放射技师直接与患者接触,属于医院感控工作的重点环节,需全面掌握感控知识,掌握手卫生的时刻与步骤,掌握设备、地面消毒的方法。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可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进行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培训,包括医用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面罩、无菌手套、防护服、隔离衣和鞋套等防护装备的规范使用,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8-10]。 (2)COVID-19疫情期间CT影像表现培训:放射技师是获取患者CT影像资料第一人,正确识别病毒性肺炎对于早期筛查出COVID-19疑似病人,阻断病毒传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PACS以及网络等形式,总结并学习COVID-19各期病例CT图像的典型特征与特点,培训技师对COVID-19患者CT影像特征的识别能力,让技师能快速甄别疑似病例。 (3)心理疏导与培训:加强技师心理建设,当遇到高度疑似患者后应沉着冷静,按照疑似患者上报流程做好疑似病例上报,患者管控,个人防护及机房清洁消毒等步骤。 1.5 放射技师CT检查规范管理(1)检查前沟通:技师检查前核对患者信息,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发热、咳嗽、有无疫区人员接触史等;对患者进行呼吸屏气训练,沟通过程中,医患双方必须佩戴口罩,尽可能远距离或通过设备对讲机与患者隔室沟通,减少面对面接触。 (2)检查前充分浏览患者预约检查单,了解患者病史,有助于影像诊断。 (3)行动方便患者可让其自行上、下检查床,行动不便患者请家属协助患者上、下检查床,务必保证患者检查安全。患者检查时使用的一次性床单,应做到一人一换,并引导患者将使用后的床单扔在指定的医疗废物垃圾桶。 (4)技师应按照CT胸部扫描及辐射防护规范完成患者CT检查,保证患者胸部CT图像满足临床诊断,同时尽可能降低患者辐射剂量,保障患者辐射安全。 (5)检查结束后,技师应快速浏览CT图像,判断是否符合COVID-19表现,引导患者离开检查区域。若检出疑似患者,分流和疏散其他CT检查病人或家属,指引患者从专用通道至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待疑似患者离开检查室后,通知医院保洁人员做好检查室内门把手、床面、地面消毒,待机房内空气消毒30 min后才能进行下一位患者检查。 1.6 建立普通患者CT胸部检查疑似病例上报流程放射技师在胸部CT扫描结束后,应浏览影像是否满足临床诊断,其次初步判断影像是否疑似COVID-19表现,若影像不符合疑似,则引导患者离开检查区域;若发现影像高度疑似病例,应上报科室诊断组医生,进一步判断(图1)。 ![]() 图1 普通患者CT胸部检查疑似病例上报流程 2 结果截至2020年2月20日,我们已在普通患者胸部CT检查机房,完成门诊、住院、急诊患者3000余例,放射技师通过CT胸部检查疑似病例上报流程,总计上报病例35例,经诊断医生对CT图像判定后,23例影像疑似病例送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最终确诊3例COVID-19阳性患者,其中两名患者为非发热急诊患者,1名为门诊患者,3名患者得到及时的隔离治疗,目前正在进一步的康复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普通胸部CT检查机房技师提前做好充足的个人防护,避免了医务人员感染。 3 讨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20年1月30日报道了无症状患者感染的病例[11],因此在日常医疗过程中需提高警惕,避免医护人员感染。放射学诊断的价值在于病变检出、判断病变性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以利于临床进行分型。根据新COVID-19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推荐,针对COVID-19的放射学检查,首选容积CT检查,有利于病灶早期检出,评估病变性质和范围,发现DR不易观察的细微变化[7]。CT成为筛查COVID-19患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12-13],然而无发热或者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行胸部CT检查时,可能不通过发热门诊就诊,而是通过门诊、住院或是急诊非发热通道就诊,患者可能会分配到不同CT机房进行检查,这样就可能会造成机房内无严格防护措施的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据报道,我国目前约有3000多位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放射科接诊全院行放射检查的患者,工作量大,感染风险也较高,将行普通胸部CT的患者检查流程进行优化,进行集中检查,提高该检查室放射技师的防护级别,对于排查隐匿性COVID-19患者,保护医护人员是很有必要的[14]。 由于放射科患者检查工作量大,常规急诊CT检查患者取报告时间一般为2 h左右,门诊患者取报告时间大约为24 h,虽然在疫情期间,针对胸部CT检查患者已开通优先出报告的绿色通道,以便临床医生能尽快判断疑似患者,但单纯依靠诊断医生可能时效性方面仍不足。放射技师在一线直面患者,也是获得患者CT胸部影像资料的第一人,此时应充分发挥一线技师作用,培训技师学会甄别COVID-19影像学表现,当发现影像疑似病例后,启动疑似病例上报流程可快速排查疑似患者,达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避免患者在放射科及医院内过多的人员接触与停留所造成的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COVID-19疫情期间做好普通患者胸部CT检查各个环节流程的管理、充分发挥一线放射技师的作用,可尽早筛查隐匿性的COVID-19患者,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避免了医护人员及其他社会人员的交叉感染,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1] Gorbalenya AE.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The species and its viruses, a statement of the coronavirus study group[J].BioRxiv,2020.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Situation Report–22[EB/OL].(2020-02-11)[2020-02-17].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situationreports/. [3] Zhu N,Zhang D,Wang W,et al.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J].N Engl J Med.2020,382(8):727-733. [4] Huang C,Wang Y,Li X,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J].Lancet,2020,395(10223):497-506. [5] Wang D,Hu B,Hu C,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J].JAMA,2020. [6] 张劲松,文娣娣,石明国,等.胸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疫情防控中的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00):E001. [7]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00):E00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3)[2020-03-01].http://www.nhc.gov.cn/yzygj/s3594/202001/1593 9d0e4bcf4aa4b3eb8cea67f50e87.shtml. [9] WS/T311-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 [10] 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S]. [11] Rothe C,Schunk M,Sothmann P,et al.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J].N Engl J Med,2020,382:970-97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EB/OL].(2020-02-05)[2020-03-01].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3b0 9b894ac9b4204a79db5b8912d4440.shtml.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EB/OL].(2020-02-19)[2020-03-01].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 329df351d7da8aefc2.shtml. [14]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检查院内感染防控管理: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推荐意见(第一版)[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00):E009. Value of Process Management of Routine Chest CT Examin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COVID-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