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李学军,宿宏,华丽艳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200

[摘 要] 为了解决目前医院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人工管理费时费力的弊端,我们自行设计发明了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有效地控制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运输环节,并保证血液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该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限位轨道、限位开关和连接耦等原理,可以实现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自动加电制冷、工作状态实时监控及电脑同步显示信息。该系统实施后,我院血液转运箱实现了零不达标和零丢失,该系统设计思路简单,使用简便,可有效保证血液运输安全性,另外可优化工作流程,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血液转运箱;血液冷链;信息化管理系统;血液运输

引言

输血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疾病的重要手段,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WS/T 400-2012血液运输要求》[1],血制品中的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凝血因子都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保存。运输中血液处置不当时会引起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血液运输箱是血液冷链中最主要的设备之一。目前,临床上血液运输箱材质和样式多样,缺乏统一运输标准[3],另外多为人工管理,费时费力。在血液运输过程中,为了保证血制品质量并发挥最大功效,血液运输箱在保证一定温度的同时,要进行密闭保存,避免剧烈震荡[4-6]。完整的血液冷链是确保输血安全性的关键因素[7-8]。目前,国内外血液冷链运输在硬件、软件及管理上均处于薄弱状态,血液在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标本遗失、破损、温度无法监控等漏洞,导致血液运输出现安全隐患[9-10]。为解决这个弊端,顺应医院数字化医学发展趋势,我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临床血制品转运信息化管理系统。现将其基本设计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系统设计与应用

1.1 系统组成

1.1.1 不锈钢柜

本设计方案是制作数排不锈钢柜,每个钢柜上下及前面为平铺不锈钢板,钢柜前面由一根横向不锈钢方管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固定有红绿黄三个指示灯,下面部分平铺不锈钢板为柜门,其上有柜号并安装插卡锁。其余三面均为不锈钢方管围成。根据所需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的总功率,安装一台开关电源适配器,以替代每个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的12 V/DC电源,统一分配给各柜12 V直流电。

1.1.2 限位轨道

将两块不锈钢角钢背对平行排列,留出缝隙组成限位轨道,缝隙宽度与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底座支脚的直径相匹配,限位轨道的高度低于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底座支脚的高度。每个不锈钢柜中做两条限位轨道,两条限位轨道间的距离由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两侧底座支脚间距离决定。每条限位轨道后部紧贴不锈钢柜后面的不锈钢方管,前部开口张开约45°,限位轨道固定焊接在柜底面上。

1.1.3 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

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的四个底座支脚磨平涂蜡,做好光滑处理,四个底座支脚在限位轨道内可前后移动,当不锈钢柜柜门关闭后可防止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前后左右晃动。

1.1.4 连接器耦和限位开关

在不锈钢柜后侧位于中间位置的不锈钢方管上固定安装连接器耦母端和限位开关。连接器耦母端与开关电源适配器相连接,连接器耦公端固定在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后面,引线沿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底部行走并固定,最后连接到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12 V/DC插口。连接器耦公端和母端的定位相一致,当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四个底座支脚沿限位轨道往里推送到底时,连接器耦公端能与母端准确对接联通。限位开关的高度适中,当连接器耦联通后限位开关被触碰而发生动作。

1.1.5 控制箱和专用电脑

控制箱接收到限位开关发生的动作信号后下达指令给时间继电器,使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开始加电制冷。将柜号及该号柜当前血液转运箱的工作状态,该血液转运箱的放入时间、取出时间等数据信号直接传给专用电脑,并同步控制安装在柜门前脸上的指示灯,根据血液转运箱工作状态分别显示红、黄和绿色指示灯。

1.2 设计图

1.2.1 系统主体设计图

系统主体主要由指示灯、专用电脑、控制箱、限位开关及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组成。系统主体设计图,见图1。

图1 系统主体设计图

1.2.2 血液转运箱设计图

血液转运箱由箱盖、箱体及底座组成,箱体上有散热孔、电源开关电源插口、散热珊,箱体后部有连接器公端,血液转运箱底座支脚与限位轨道吻合。血液转运箱设计图,见图2。

1.2.3 系统设计图

该系统由不锈钢柜、限位轨道、连接器耦、限位开关、控制箱和专用电脑组成。系统设计图,见图3。系统实物图,见图4。

图2 血液转运箱前后视图

图3 系统设计图

图4 实物图

1.3 系统管理应用程序

专用电脑上安装有编好的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系统管理应用程序,该程序包括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交接管理模块、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存取时间管理模块和历史记录查询模块三个功能模块。通过无线信号系统,专用电脑接收来自控制箱的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的工作状态数据信号,并直观地显示在电脑屏幕相应模块上,包括柜号、指示灯、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的放入时间(红灯亮)和取出时间(黄灯亮)。

1.4 使用方法

当工作人员将血液转运箱沿限位轨道往里推送到底时,血液转运箱后面的连接器耦公端与连接器耦母端准确对接联通,限位开关发生动作,将信号传送到控制箱,安装在柜门前脸的红色指示灯亮。加电制冷时间由时间继电器控制,根据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需要设定。到达制冷温度后,绿色指示灯亮,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待用。黄色指示灯亮,表示柜中空置。控制箱发送给每个柜门前脸上的红、绿、黄色指示灯数据信号,均通过与专用电脑之间的数据线,同步传输到实验室专用电脑的数据接口,由专用电脑接收。专用电脑上安装有编好的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系统管理应用程序,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直观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包括柜号及该号柜当前的工作状态(红绿黄灯)、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的放入时间及取出时间。

1.5 评价指标

在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后对比血液转运箱内温度达标率及转运箱丢失情况。

1.6 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当T<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血液转运箱使用情况如下:温度不达标6例,转运箱丢失2例;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使用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期间,血液转运箱内温度不达标0例,转运箱丢失0例。系统使用前后比较结果,见表1。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前后对比,温度不达标率显著下降(P < 0.05);转运箱丢失率间比较尽管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实现了零丢失,意义重大。

表1 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前后比较

温度不达标发生率 (%) 丢失发生率 (%)系统使用前 6/3248 2/3248系统使用后 0/3270 0/3270 χ2值 6.045 2.014 P值 0.014 0.156

3 讨论

血液及血液成分从采集点到使用点的储存及运输称之为血液冷链,需要在合适的储存温度及条件下进行,才能确保血液贮存质量,保证输血疗法的安全性[11-13]。美国血库协会发行的《血库与输血机构指南》和英国的《大不列颠输血机构指南》中对于血液及血液成分运输要求具有详细的规定。相关研究报道,全血及悬浮红细胞于2℃~6℃冷藏时可有效保持红细胞活性,最大程度抑制细菌生长;温度高于6℃时会引起乳酸堆积、PH值下降;温度低于2℃时会引起溶血[14-15]。我国于2013年正式实施《WS/T 400-2012血液运输要求》,弥补了以往在血液标准体系中血液运输设施、设备和具体要求等举措的空白点[16],但冷链运输过程中转运箱的标准并未统一,有少数医院也在研究适合自己医院的冷链管理体系。为了克服我院血液转运箱人工管理费时费力的弊端,设计研发了血液转运箱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在医院试运行半年后,我院血液转运箱箱内温度不达标情况和转运箱丢失情况较前明显改善,分别下降0.18%和0.06%,实现了零不达标和零丢失,有效地保证了冷链运输的环节和临床生物安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借助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交接管理功能模块对血液恒温箱的交接发放进行信息化、智能化集中管理;借助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存取时间管理模块和历史记录查询功能模块,可以提升输血科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输血科在临床用血过程中的管理职能。通过定期汇总统计相关数据,检查督促临床科室输血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完成血制品输注,持续改进提高。同时,本设计简单,材料容易获得,使用简便,实现了血液转运箱自动加电制冷,并对血液转运箱工作状态实时监控,电脑同步显示信息,优化了工作流程,与以往人工加冰袋,用温度计测量相比,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研究也得到了发明专利认可,因此,希望本研究设计能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400-2012血液运输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盛男.配送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温度监控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4):168-170.

[3]李哲,刘洋,张荣,等.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8,27(7):70-72.

[4]彭楷,樊小蓉,骆展鹏,等.血液运输箱日常使用过程中保温性能监控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337-2338.

[5]丛玉隆,王前.实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7-38.

[6]张秀明,温冬梅,袁勇.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管理与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7-48.

[7]杨振宇,谭萍,张福,等.浅谈血站冷链的关键控制点[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221-223.

[8]谢一唯.医院实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1):60-61.

[9]郭文艳,吴一平,王拥军,等.血液和血液标本全程冷链运输标准化质量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838-840.

[10]Holcomb JB, Donathan DP, Cotton BA,et al.Prehospital transfusion of plasma and red blood cells in Trauma patients[J].Prehosp Emerg Care,2015,19(1):1-9.

[11]鲁国勇,朱荣华,李维锦,等.血液温度和贮存时间对去白细胞血液质量效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3):3334-3336.

[12]王亚鹏.探析血液保存时间及温度条件差异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5):48-48.

[13]刘晓洋,李锡兰,曾婀娜.贮存温度和时间对悬浮红细胞白细胞滤除效果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3):209-212.

[14]金秀国,王海红,李浩孺,等.物联网在血液储运冷链监控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9):1068-1070.

[15]王明芳.血液的冷链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2):1346-1347.

[16]林俊杰,钱开诚.规范血液运输 保障血液冷链——《血液运输要求》标准解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1):36-39.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iz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Blood Transfer Box

LI Xuejun, SU Hong, HUA Liyan
Qingdao Jimo People's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2662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manual management of the special blood transfer storage box in hospital,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we designed and invented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blood transfer box,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blood transportation,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blood and the safety of patients.Th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a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imit track,limit switch and connection coupling.It could realize automatic power-on and refrigeration of the special blood storage box,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working status, and the information synchronous display by computer.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the blood transfer box in our hospital has achieved zero failure and zero loss.The system is simple in design and easy to use,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portation.In addition, it can optimize the work flow and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staff.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blood transfer box; blood cold chain; informationized management system; blood transportation

收稿日期:2018-12-10

修回日期:2018-12-22

专利:国家发明专利(ZL 2015 1 0611231.0)。

作者邮箱:uncommon36@163.com

[中图分类号] TH78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9.05.011

[文章编号] 1674-1633(2019)05-0042-04

本文编辑 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