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不断更新,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医学影像设备更新的典范,它不但实现了不同影像模式的优势互补,同时将功能分子影像学同解剖结构影像融合到了一起,使疾病诊断、疗效检测、预测及预后评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了提高诊疗质量,保证设备数据准确、可靠及良好的运行状态,需要加强PET/CT成像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与使用,即对设备和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提出了要求。本期推出“PET/CT成像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专题,介绍了PET/CT设备的PET部分、CT部分、PET/CT、生产PET/CT显像所需正电子放射性核素的医用回旋加速器以及合成PET/CT显像所需显像剂的化学合成器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同时介绍了PET/CT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希望通过分享我们的使用和临床应用经验,能够促进PET/CT管理及检查规范化、合理化。

PET/CT成像系统的质量控制

钱根年,陈自谦,钟群,肖慧,许尚文,付丽媛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5

[摘 要] 为了确保PET/CT系统的运行稳定及设备安全,减少故障率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维修成本,对PET/CT执行严格的日常预防性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PET/CT的日常预防性质量控制、空间分辨率测试等几方面研究PET/CT的质量控制,获得设备硬件的性能好坏及图像重建时各种校正文件的可靠性,保证图像质量。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设备规范化的操作和日常预防性质量控制,能有效降低PET/CT的故障率,充分发挥其使用率,实现PET/CT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PET/CT;预防性质量控制;探测器;维护保养

引言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它将PET和CT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集功能代谢显像与影像解剖结构影像于一身,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被临床科医师所认可,临床应用范畴日益扩大,尤其对于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分期等方面显示其独特的优势[1-5]。PET/CT已逐渐配置于大多数的医院,然而,这一先进的分子影像成像设备具有较高的运营及维修保养成本,为了保证PET/CT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对该设备实施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是必不可少的。由于PET/CT由PET和CT两部分构成的,因此,质量控制分为PET部分质量控制、CT部分质量控制及PET/CT整机的质量控制。本文针对GE公司产Discovery LS16型PET/CT 设备的日常预防性维护保养及质量控制,保障PET/CT日常正常运行,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停机率。对PET/CT质量控制的项目包括:工作环境的保持,日常预防性质量控制,空间分辨率测试[6-8]

1 工作环境

1.1 温度

扫描间、操作间及设备间应配备足够功率的空调,温度应维持在18℃~22℃。非工作日要安排值班人员定期巡视,发现温度超出规定范围,要及时调整或报告。

1.2 湿度

机房及设备间的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若机房湿度过大,易导致PET探测器晶体潮解或电路短路;若机房内太干燥,则机房内灰尘增多,仪器表面易产生静电而损坏机器。所以机房内要配置去湿机和加湿器。

2 日常预防性质量控制

2.1 每日质控内容、步骤及方法

(1)每日质控内容、步骤为:① PET/CT系统中CT设备的自检(包括CT扫描机架和检查床等硬件设备);② 执行PET的Tip All,以检查包括PET的机架、采集系统、重建系统等硬件设备以及内部网络通畅情况;③ CT的球管预热(Tube Warm Up)防止冷球管突然加高电压导致损坏;④ 执行PET空白扫描,检测PET采集晶体模块工作是否正常及有无损坏,检测重建系统是否正常。

(2)日常预防性质量控制方法为:通过晶体对68Ge棒源进行5 min采集后,重建出高灵敏和高分辨两组的图像,观察图像判断晶体的工作性能及好坏(图1,2)。图1为晶体Blank Scan的正弦图,无异常伪影,提示正常;图2为晶体Blank Scan的正弦图,显示一斜条状白色透亮影,提示某一晶体损坏,需维修更换后,再次执行空白扫描,直到显示图1所示为止。每天执行1至4步骤的质量控制程序,必须保证每个项目都能完成,无错误信息框呈现。

图1 正常的Blank Scan正弦图

注:提示晶体正常。

图2 异常的Blank Scan正弦图

注:显示一斜条状白色透亮影(箭头),提示晶体损坏。

2.2 每周质控内容、步骤及方法

2.2.1 质控前的准备

数据备份:对设备进行质控前,应对CT及PET的系统文件,扫描协议和校准文件进行备份。PET机械手测试:行PET质控前,应对取出与归位棒源的机械手进行运行功能测试,以保证其质控时机械手动作正常。

2.2.2 质控内容、步骤及方法

(1)每周质控内容、步骤为:① CT快速空气校准主要校准CT扫描范围内空气值的均匀性,使用200 mm标准水模检测CT值精度及均匀性(图3),水模图像中的中间及边缘区域CT值应为接近0 HU,证明正常;② 调节每个光电倍增管信号增益,校准其增益值,以达到探测效率的一致性(图4);③ 符合线路时间校正,选择质控项目中CTC扫描协议,通过晶体对68Ge棒源进行大约10 min采集,计算机自动运算及进行比对,以达到调整探测时间的一致性;④ 空白扫描校正文件的重建,晶体对68Ge棒源进行大约40 min采集后,重建出空白扫描校正文件,替换旧校正文件,以保证图像质量;⑤ 检测PET/CT系统中CT与PET位置的误差,即VQC(Volumetric Quality Control)扫描。

图3 CT值均匀性检测图

注:200 mm水模,使用120 kV,260 mA获得CT图像,图示中间及边缘的CT值均接近0 HU,提示正常。

图4 增益校准

注:每个晶体块的4个光电倍增管通道增益的校准,显示正常。

(2)每周质控的方法。PET/CT将获取PET图像的功能信息与CT图像的结构信息精准的融合是其最大的优势,可以使诊断的准确性能够得到大大提高[1]。因此,PET/CT图像融合精准度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以Discovery LS16 PET/CT为例简要介绍PET/CT图像融合精准度的检测方法。方法一:通过对随机配备的检测模型(内有前后左右中心5个小球)进行CT扫描和PET采集,然后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融合,观察图像中的五个点是否重叠并显示相应的调整方案的数值;方法二:选用GE公司提供的圆柱体空心模型(该模型直径为300 mm),内注入18F核素溶液4 mCi,将该模型由支架固定在扫描床的前端,启动PET/CT全身采集扫描协议,完整的执行全模型的PET/CT扫描采集,然后将重建后CT及PET图像进行融合,测量选取模型中间层面的横断层的图像,观察两者图像的配准情况,利用CT和PET的横断层图像的位置偏移距离来计算图像位置的匹配程度(用mm表示),要求CT与PET的融合图像的匹配误差≤1 mm。不符合要求,则对PET/CT的CT和PET机架进行调整,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2.3 每月质控内容、步骤及方法

除每周质控内容外,还包括PET探测器符合探测灵敏度(归一化)校正。PET 中有成千上万个探测晶体单元,以GE discovery LS16型PET/CT为例,总共有56个Module,每个Module包含6个block,每个block有36个晶体单元构成,因此,总共有12096个晶体单元。受每个晶体各自性能和几何位置差异的影响,如晶体单元发光效率、晶体单元与光电倍增管的耦合、晶体单元对符合探测线的张角不同等因素,影响其探测效率的一致性。其校正方法是利用均匀分布的68Ge放射棒源,测量每个晶体单元的计数响应,由计算机自动算出归一化因子,以文件方式存于计算机内,当对病人进行PET采集时,将采集时的测量值乘以相应归一化因子,那么就实现了晶体探测器效率的校正。通过晶体对68Ge棒源进行12 h的采集后重建出归一化校正文件。

2.4 每季度质控内容、步骤及方法

除每周、每月质控内容外,还包括:① 调节晶体光电倍增管信号位置即PET图像在XY轴的位置(图5);② 调节晶体光电倍增管信号能量(图6);③ Well counter校正是通过对GE公司配备的模型( 2D方式时使用10 mCi 68Ge棒源,3D方式时使用1.6 mCi 68Ge棒源)分别采集30 min,然后重建Well counter的校正文件,目的是保证SUV值的准确性及调节图像的均匀性。

Well counter对图像质量的影响:Well counter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和校正PET图像每像素的放射性活度值,及调节图像的均匀性的作用,主要是断层图像的补偿校正。通过对1999-NEMA[9]标准模型2D(2.5 mCi)方式、3D(0.5 mCi)方式各30 min采集,然后经过一系列软件处理产生校正文件。当NEMA模型内FDG未分布均匀时,会直接影响Well counter断层图像的补偿系数及直接影响图像的均匀性;当测量的FDG剂量不准确,重建出的校正文件直接影响SUV值的准确性;当一系列软件处理过程有问题时,也会直接影响图像的均匀性。以Discovery LS16型PET/CT为例,PET采集病人数据时,是以分段的方式采集,并能重建出35幅图像,每幅图像间隔为4.25 mm,融合拼接时每个床位之间重叠一帧图像。采集病人时采用高灵敏方式,在高灵敏采集状态下,由于几何效率的关系,床位两头采集的计数少,需要Well counter的补偿系数高。所以当无Well counter校正时,床位两头的计数无法得到补偿,就出现床位间白条横线伪影(图7)。当Well counter校正出现误差,图像出现过度校正时,床位之间出现黑条横线伪影。Well counter校正正常时,床位间应无伪影出现(图8)。

图5 位置校准:正常的晶体模拟位置图

图6 能量校准:正常的晶体能量校准图

图7 床位间出现白条横线伪影图像

注:无Well counter校正时,PET图像质量下降,且床位间出现白条横线伪影(箭头)。

图8 Well counter校正PET图像

注:Well counter校正文件正常时候,PET图像床位间无伪影。

3 空间分辨率测试

半高宽(FWHM)能反映PET在最佳状况下能达到的最高分辨性能。测试方法:选用18F溶液,浓度为5 mCi/mL。均匀的注入长度为100 mm、内径≤1 mm的毛细管中,密封毛细管两端;将3根毛细管放置在空间分辨率测试模型中,固定在一个XY平面支架上,用激光定位线将模型置于视野中心。选择PET扫描协议“NEMA Resolution protocol”,扫描1 min后,选择GE软件中“NEMA分析工具”,检查定位精度,3个毛细管的XYZ位置偏差需要在±2.0 mm范围内,如果超出范围,则需调整。定位完成后,根据计数率调整时间最少采集50万个计数,采集完成选择GE软件“NEMA分析工具中的ANALYZE Result”进行计算,重建图像的半高宽,即得到空间分辨率测试结果[10-13]。Discovery LS16型PET/CT的半高宽值应不大于6,如果大于6,则应对PET晶体模块进行检测和校准,包括光电倍增管的增益,图像XY轴的位置和能量。如有损坏,则更换。再次进行空间分辨率测试,直到合格。常规应每季度检测一次;如遇维修更换晶体及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硬件,则也应进行空间分辨率测试。

4 CT部分的质量控制

CT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激光定位灯的准确性,检查床进位的准确性,CT值及CT噪声,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14-15]。测试模型系GE公司生产的专用CT 性能测试模型,有关CT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请参考本专栏文章《MSCT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5 结语

PET/CT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和质量保证是PET/CT得以广泛开展的前提。因此,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医技术人员,且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加上精心的保养与维护,以保证机器有很高的使用率,降低PET/CT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和误操作率[16-18]。通过对Discovery LS16型PET/CT日常预防性的质量控制,以便提高对PET/CT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认识,形成科学与标准化的统一管理体系,使PET/CT这一核医学的利器能发挥其巨大的临床效用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涛,韩善清,汪家旺.PET/CT成像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1):1581-1582.

[2] 韩慧杰.PET-CT检查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85-86.

[3] 薄夫军,张永学,刘乃智,等.PET/CT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中国医学装备,2011,8(7):79-81.

[4] Suh MS,Lee WW,Kim YK,et al.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of 99mTc Hydroxymethylene diphosphonate SPECT/CT for the evalu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rjoint disorder[J].Radiology,2016,280(3):890-896.

[5] Jin X,Liang N,Wang M,et al.Integrin imaging with 99mTc-3PRGD2 SPECT/CT shows high specificity in the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Radiology,2016,281(3):958-966.

[6] 张鹏.GE公司Discovery Elite PET/CT常见故障的维修、分析及保养[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0):165-166.

[7] 万良荣,黄钢,孙晓光,等.PET/CT的质量控制和日常维护[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1303-1305.

[8] 刘春旺.PET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8-121.

[9] NU 2-1999 and NU 2-2001,NEMA standards publication: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S].

[10] 陈盛祖,党亚萍,陶军,等.Discovery LS PET/CT的验收及性能评估[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4,24(2):117-119.

[11] 余冬兰,刘阳萍,易畅,等.PET/CT的PET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5):125-127.

[12] 李庚,高关心,夏慧琳.CT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6-9.

[13] 余冬兰,刘阳萍,易畅,等.PET/CT的PET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5):125-127.

[14] 杨军,沈金毅.PET/CT质量性能检测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75-77.

[15] 张秀文,张永寿,刘乃致,等.PET/CT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实用医药杂志,2012,(8):767-768.

[16] 李德志,赵新明,何洪涛,等.GEMINI GXLI 6 PET-CT的验收与NEMA标准的应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0,34(4):230-234.

[17] 张峰,陈宇导,谢良骏,等.Hawkeye SPECT-CT日常质控中的均匀性校准与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5,31(9):116-118.

[18] 李宁,姚忠强,廖光星,等.双探头SPECT-CT仪常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3):23-26.

Quality Control of PET/CT System

QIAN Gennian, CHEN Ziqian, ZHONG Qun, XIAO Hui, XU Shangwen, FU Liyuan
Medical Imaging Center, 900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Team (The Former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Fuzhou Fujian 35002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PET/CT system and the safety of equipment,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equipment and save maintenance costs, it is necessary to execut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PET/CT in daily lif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PET/CT from the aspects of daily preventive quality control of PET/CT, spatial resolution test,etc., so as to obtain the performance of equipment hardware and the reliability of various correction files in image reconstruction and guarantee the image quality. In daily work,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equipment and daily preventive quality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of PET/CT, give full play to its utilization rate, and reali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ET/CT.

Key words: PET/CT; preventive quality control; detector; maintenance

收稿日期:2018-10-30

修回日期:2018-12-1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子课题(2016YFC0103103)

通讯作者:陈自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邮箱:chenziqianfz@sina.com

栏目主编:陈自谦

陈自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导师。现任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主编、《中国CT和MRI杂志》副主编。现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放射诊断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南京军区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福建省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福建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海军军医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8所大学教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常务编委。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主编著作9部,以主要完成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0余项。承担国家、全军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数10余项。201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荣立南京军区个人二等功,201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中图分类号] R318.6;TH77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9.02.001

[文章编号] 1674-1633(2019)02-0001-04

本文编辑 袁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