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医疗机构CT性能状态检测结果分析

姚国庆1a,丁琴1b,米永巍1a,郑小溪1a,李涛1a,谭先健1a,丁朝飞2

1.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 a.医学工程科;b.眼科,湖北 武汉 430070;2.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医疗机构CT性能检测结果分析,了解其CT临床应用质量状况。方法 选取某地区9所医疗机构共39台CT,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要求,对其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大多数CT性能状态优良,除噪声合格率97.4%,计量指数合格率92.3%以外,其余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 CT性能检测是其临床应用质量的前提基础和技术保障。为了更好地确保各级医疗单位CT性能质量,需从加强设备管理意识、完善设备质控标准规范、共享质控信息等方面落实。

[关键词] CT性能检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分析;质控标准规范;设备维护方案

引言

医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影像装置(CT),是计算机技术与X射线断层摄影技术交融的成果,作为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为人类疾病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了除药品外的另一种有利的武器。CT性能状态,直接关系到临床应用效果[1-3],设备性能不佳,不仅会发生误诊、漏诊,还会对使用者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4]。因此,必须保证CT性能良好,确保临床应用质量,以期达到最佳的诊疗效果[5]。为此,本研究对某地区医疗机构39台CT的重要性能指标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及结果分析,并从设备应用管理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为实现设备最佳性能状态提供依据。

1 检测仪器与方法

1.1 检测仪器

CT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多功能X射线参数测试仪(Barracuda)、CT性能测试体模(Catphan-500)、CT剂量头模(76-414)、CT长杆电离室(DCT10)、水模(CT机自带)、直尺、水平仪及检测环境条件所需的温度计、湿度计、大气压计等。

1.2 方法

按国家标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及军队标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应用质量检测与评审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评价标准执行。主要检测项目:层厚偏差、水的CT值、均匀性、空间分辨力、噪声、密度分辨力、计量指数、床运动精度、定位光精度等[6-9]

1.3 检测条件

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除沉厚外,其他检测指标扫描层厚均为10 mm,扫描视野(FOV)240 mm,重建矩阵512×512。

2 结果

39台CT检测结果中,其中噪声合格38台,合格率97.4%,剂量指数合格36台,合格率92.3%,其余性能指标全部合格,合格率均为100%。具体检测结果范围,见表1。

表1 某地区医疗机构39台CT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被检测的39台CT中,有21台是三级医院所有,其余18台主要来自疗养院及门诊。三级医院CT除一台噪声不合格以外,其余性能指标均合格,总体合格率达到95.2%。而疗养院及门诊只有15台CT全部性能指标合格,合格率只达到83.3%,见表2。这可能是大型三级医院在设备引进、更新等投入更多经费有关[10],另外大多三级医院都配备了高素质的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并对CT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处于优良状态。

表2 各级医疗机构CT合格情况

3 讨论

3.1 CT性能检测十分重要

性能检测包括验收检测与状态检测[11],主要是指对新安装CT设备及使用中设备的一种强制性检测。CT在包装、搬运及安装过程中必不可免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其各项指标参数较于出厂时或多或少有所偏离,为了确保CT临床应用质量安全,必须对其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性检测,以判断新安装CT设备经过安装调试后,各项性能指标参数是否已经符合国家和军队相关标准规范,待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准予医院正常投入使用。另外,CT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行、操作不规范及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各种原因,将会导致CT的性能状态不佳,临床应用质量下滑。为避免CT性能状态不佳导致漏诊、误诊,造成医务人员及患者身体伤害等医疗事故发生,必须对在用CT设备进行性能状态检测,以及时发现引起不良性能因素并给予对症处理。由此可见CT性能检测十分重要,不仅是保证其临床应用质量的前提基础,更是患者及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手段。

3.2 操作人员质控观念急需强化

本次检测,共有3台CT剂量指数过高,超出正常参考范围,这主要是由于CT操作者在检测病人时,扫描条件设定过高所致[12],我们在确保诊断质量的前提下,还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受照剂量[13]。所以强化设备操作人员质控观念,促使其正当养护、合理使用,是保证CT性能状态正常的关键环节,向设备操作人员培训CT质量控制知识目标明确、意义重大,据美国医疗产业促进会的数据显示,每年8000多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有1/3属于使用问题[14]。浙江省卫生厅曾组织一次除颤仪的操作考核,结果41家医疗机构中有近1/3的医务人员操作不合格[15]。CT质量控制,有着严格的环境要求和操作规范,这与临床医疗工作实际有很大差别,因此质量控制观念的强化必须考虑到临床医疗实际环境和操作者工作状态,可以通过汇编CT质量控制宣教手册,使枯燥无味、专业性强的质量控制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方便、操作性强,以便了解CT的主要技术原理、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合格要求。每年举办1~2期CT质量控制专题培训,学习设备使用、防护的正确方法和质量控制注意事项等内容。

3.3 基层医疗单位建设有待加强

基层医疗单位设备相对落后,部分为二手机或使用年限长久的CT,且没有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设备维修养护滞后,这必然导致设备性能状态不佳,使患者在接受CT检查时也存在多一份的医疗风险。对此,我们认为必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及时更换二手机或使用年限长久的CT,另外大型三级医院应对基层单位进行技术帮带。工程师定期对基层单位CT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给予问题处理,举办CT质量控制相关知识讲座与业务培训,以确保CT处于优良状态,保证诊断质量,或者积极寻找新的质量控制模式与方法。利用当前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远程了解各级医疗机构CT性能状态、并根据CT性能不良状况给出维护反馈,有助于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及CT应用质量管理水平。

3.4 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亟待修订

从本次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噪声及剂量指数两个指标,其他性能指标均合格,对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修订现有的质量控制标准规范。首先,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异常的指标,我们应适当加大其质控检测频率、缩短质控周期,而一些长期检测合格的指标参数,是否有必要不检或是延长其检测周期,以求优化CT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其次,随着CT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器械老化造成性能指标的不稳定性也将逐渐增大,其性能状态必然会呈现下降趋势,我们有必要分析出使用年限与性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曲线,预测出CT设备可能发生故障频率,从而根据故障频率制定出最佳的质控周期及维护方案,在既能保证其优良性能状态的同时减少人力物力,使质量控制工作做到效率最大化,质量最优化。另外,CT性能状态评价应与临床紧密结合,从实际检测项目来看,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检测CT机固有指标,但是,尚没有任何统计数据能够直观反映这些指标的正常能够提高临床诊断质量,我们有必要将疾病检查的准确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纳入评价标准。

3.5 质量控制档案信息可望共享

将新安装CT验收检测及在用设备性能检测原始记录、质量报告书等都应严格存档,并实现网络共享。由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以及不同厂家之间的质量、性能存在差别,通过对检测不合格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类别CT性能状态,为其他医院开展设备维护、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也可在下一轮新设备的采购、招标过程中作为甄别和选型的参考依据。对于检测评审中多次不合格的设备,禁止其继续临床使用,同时必须坚决杜绝其通过其他渠道再次进入医疗市场的行为。

4 结语

CT性能检测很重要,是保证其临床应用质量的前提基础[16]。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医院CT设备的持有量不断增加,临床诊疗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CT质量需求也越来越严格,质量控制的检测任务相应加重。本文通过分析某地区医院CT性能检测结果,了解临床应用质量状况,并从管理角度提出进一步提高CT性能状态相应对策,为实现CT质量控制的优质、高效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其他医院提高CT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提供研究前提。

[参考文献]

[1] 李广义,郭执章,程起元,等.CT图像的质量控制与设备维护保养[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59-62.

[2] 彭攀,陆丹.CT成像技术的影像质量控制和保证[A].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湖南: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6.

[3] 王克枢,肖杰.多层螺旋CT图像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医疗装备,2015,28(2):31-32.

[4] 石明国.医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

[5] 白瑞霞.16排螺旋CT技术质量管理及机器保养的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4):454-455.

[6] 王博,张鹏,王忠明,等.双源CT质量控制方案技术初步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94-97.

[7] 高华永,晁勇,刘帅,等.CT设备的质量控制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6):8-10.

[8] 张小乐,宋想,田祝娟.贵阳市24台医用CT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3):115-116.

[9] 路鹤晴,王文刚,李斌.上海市二级乙等医院CT机质量控制检测[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6,40(6):451-453.

[10] 格日勒满达呼,张淼,王成国,等.108台医用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58-59.

[11] 安欣华,张德钦,刘华京.北京市医用口腔X射线机影像质控检测与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4,8(5):205-207.

[12] 郑钧正.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防护与安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54-64.

[13] 张云逸.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14] 曹德森.医疗设备风险认识及控制[J].中国医院院长,2008,(19):60-62.

[15] 卢爱国.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16] 段小凤,张永寿.CT质量控制检测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119-121.

Analysis of CT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a Region

YAO Guoqing1a, DING Qin1b, MI Yongwei1a, ZHENG Xiaoxi1a, LI Tao1a, TAN Xianjian1a, DING Zhaofei2
1.a.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b.Department of Ophtalmology, Wuhan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2.School of Graduat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T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Methods The mai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39 CT selected in 9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a region were tested for quality control according to nation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Results Most CT performance status were excellent. The noise pass rate was 97.4%, the measurement index pass rate was 92.3%, and the remaining test indicators pass rate reached 100%. Conclusion CT performance testing is the premise and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its qualit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ensure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of medical units at all levels of CT,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equipment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specification and share of quality control information, etc.

Key words: CT performance detection; quality control analysis of medical equipment;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specification;equipment maintenance program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8.05.026

[文章编号]1674-1633(2018)05-0097-03

收稿日期:2017-04-25

修回日期:2017-05-16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WJ2017H0032)。

作者邮箱:357268989@qq.com

本文编辑 李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