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疾病监测上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缑文海,姜冰,邵耀来,宋慧菊,巫春芾,高润松,奚铭

解放军第59医院 信息科,云南 开远 661699

[摘 要] 目的 通过研发一套疾病监测上报系统,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我院疾病上报的流程,杜绝出现迟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方法 采用数据自动生成、审核环节控制、结果统计分析的软件设计思路,利用HIS系统和LIS系统的基础数据,通过编写相应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来提取符合传染病和各类慢性病要求的患者基本信息,再利用Bootstrap框架和jQuery Ajax等工具生成上报数据表格,并按医院疾病上报流程进行审核上报。结果 此系统的应用使我院疾病上报工作得到了较大改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疾病监测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下一步将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数据来辅助科研,并实现与疾病防控中心进行数据对接。

[关键词] 疾病监测;上报系统;HIS;监测上报流程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的网络直报要求不断完善,上报疾病的种类和基本信息的不断细化,因此对医院的疾病监测上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当前的传染病监测采用“报卡式”疫情监测与“档案式”专病监测相结合的模式[1],医师手工填写报告卡,疫情上报人员再进行审核、登记、并进行上报。目前除了一些国内信息化水平领先的医院,借助HIS平台,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实现了院内网络报告疫情[2],大部分医院仍采用人工报告卡模式。我院作为一所军队医院,为了能准确、及时的将各类上报数据通过地方网络直报和军队传染病上报系统报给上一级疾病监测部门,避免人工被动采集上报带来的迟报、漏报、错报等问题,我们利用HIS系统的基础数据,通过HL7信息调用与交换,自行研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疾病监测上报系统。该系统将各类上报卡汇集在统一平台内,实现了患者信息自动采集、报卡提示、角色权限管理、查询等功能[3],医院的疾病监测上报得到了规范和统一,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此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采集、储存与传输应用手段的自动化,信息综合分类与加工处理方式的集约化[4]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设计思路

鉴于传统的手工填报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目前上报疾病种类较多,而且上报数量也较大的现状,我们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传染病和慢性病监测的相关制度及原则,采取了数据自动生成、审核环节控制、结果统计分析的软件设计思路,实现了对满足上报条件的患者相关信息的诊断筛查、自动采集、数据复核、网络直报和分类统计等。

依据国家和军队对疾病上报的要求,本系统通过两种方式来对上报项目进行筛选判定。第一种方式是根据诊断编码进行识别。系统自动从HIS数据库里的患者诊断记录表提取主要诊断和出院诊断代码,再与ICD-10诊断编码库中关于传染病、肿瘤、性病等代码进行比对,筛选出符合上报条件的患者基本信息,并按相应的上报格式生成上报表,同时HIS系统中存在且需要上报的信息自动生成于电子报告卡的相关栏目中[5]。第二种方式则是通过检验阳性结果进行筛选。系统与LIS系统或HIS系统中的检验结果表进行关联。当出现阳性检验结果时,系统之间通过HL7协议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传输和调用,同时以危机值预警的方式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提醒医生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核或者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数据上报。

当医生登录系统后对需要上报的患者进行表单填报,填报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发送到院感办进行数据审核,同时监督医生是否漏填传染病报告卡,以及上报点是否及时处理传染病上报情况[6]。审核通过后报统计室进行网络直报,未通过审核的会自动返回给医生并说明原因。通过层层把关,各司其职的方式从而实现了上报过程中的环节控制。对已经上报的数据可以按疾病分类、时间区间、地域分布等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给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系统业务流程图,见图1。

图1 疾病监测上报系统业务流程图

1.2 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

此系统充分考虑使用和安装维护的便捷性,采用B/S的系统架构模式,设计出基于Web的动态网页交互应用系统。系统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Web服务器采用Apache软件,数据库采用Oracle 11G数据库[7],前端采用基于HTML5和CSS3开发的Bootstrap框架,并利用jQuery Ajax进行开发,应用服务层使用.NET+C#来构建。

完善的疾病监测系统通常需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数据分析和预警等基本业务功能[8]。由于军队和地方的传染病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上报,因此,我们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上报业务的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阶段都按相同的流程和格式要求处理,在上报及预警响应阶段按模块单独进行。目前,此系统主要包括军队传染病模块、地方传染病模块、地方性病模块、心脑血管病模块、肿瘤病种模块5个上报模块和一个统计分析模块。军队传染病模块主要是针对感染传染病的现役军人的监控,并通过军综网进行网络上报。地方传染病模块主要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传染病监控和上报,而地方性病作为一个单独的病种来进行网络上报。心脑血管和肿瘤病种模块则是根据卫生疾控部门的要求进行单病种的监控和上报。统计分析模块主要从统计和科研的角度来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系统界面,见图2。疾病上报卡示例,见图3。

图2 疾病监测上报系统界面

图3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1.3 技术实现

由于此系统是基于HIS系统和LIS系统的相关数据,因此对用户登录实行权限级别双级管理[9],用户登录信息直接从HIS库中获取,经管医生利用HIS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直接登录进行上报操作,系统自动抓取HIS、CIS中患者的基本信息自动填入传报卡[10]。LIS系统的数据调用通过HL7来进行消息传递。系统登录时通过调用存储过程来自动对经管医生的在院病人进行筛选,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基本信息存入本地数据库,并生成上报表单,医师只需要填写疾病相关内容和疾病信息,勾取传染病诊断就可保存[11]

JSON是一种能够代替XML的轻量级数据交换格式,在数据交换应用中的优势较明显[12]。它在扩展性和可读性上与XML相当,但在数据传输效率和解析难度上远优于XML[13]。因此,我们对数据的处理是在页面加载时通过Ajax调用后台函数,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处理为JSON数据格式并返回,再通过highcharts API和jQuery Datatable等将数据显示到页面。

2 系统应用

此系统于2016年10月份正式上线运行,医生无需手工填写报告卡,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标志着我院在疾病监测上报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运行7个月来,共统计上报的各类传染病、心脑血管病、肿瘤、性病等已达399人次。

由于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要诊断及检验阳性报告信息等都来自医院信息系统或检验信息系统,医生只填写上报疾病的部分相关信息,因此手工输入数据大大减少,医生写错的情况基本没有发生,降低了信息录入的错误率,提高了报告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14],同时也杜绝了字迹不清的现象和卡片的丢失现象,系统的逻辑错误控制功能也避免了逻辑错误或缺漏项,从而使报告卡质量得到提高[15]。医生通过系统直观地了解需要上报的患者信息,质控部门对上报表格的审核也更加方便、快捷。整个上报流程理顺了,真正做到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类传染病和慢性病监测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医院又充当着公共卫生监测任务的排头兵角色。如何从上报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完整性来满足这一工作,势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信息化建设也促使我们向着精细化管理发展。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不仅能使我们从繁重的监测任务中摆脱出来,更多的注重报告填写的规范和细节,提高了监测的质量,使得监测和上报工作更加准确、高效。

我们将在下一步对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进一步加强,针对临床科研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也积极探索与军队、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系统进行对接,采用嵌入式数据交换技术开发客户端,针对其网页结构实现自动填表和检测识别[16],最终实现整个流程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马家奇,赵自雄.中国疾病控制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展望[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6,13(1):18-21.

[2] 李苑,叶郁辉,吴泰顺.医院传染病、死亡病例及其他疾病监测智能报告系统的研究概况[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6):335-337.

[3] 陈曲,王亦煊,张向阳.基于EMR平台的信息上报系统整合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1):130-132.

[4] 刘幼英,靳桂明,陈大军,等.医院感染监控软件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中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44-145.

[5] 黄素丹,张德仁,张秀英,等.基于HIS的医院预防保健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J].中国医院,2008,12(1):75-77.

[6] 王养社,邹志杰,敬思猛,等.传染病报告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2,7(3):61-62.

[7] 刘振临,田金,刘晓华,等.基于B/S架构的医疗设备维修登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5):132-133.

[8] 温亮,李申龙,刘琬瑜,等.军队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业务功能设计要点及解决方案[J].军事医学,2014,38(8):655-657.

[9] 颜红,李保杰.基于HIS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0):44-46.

[10] 廖琼,姚莉莉,黄忆.医院传染病信息分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8):628-630.

[11] 王静,张越巍,王韬,等.信息化建设在医院传染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4996-4998.

[12] 张沪寅,屈乾松,胡瑞芸.基于JSON的数据交换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36(12):3380-3384.

[13] 高静,段会川.JSON数据传输效率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7):2267-2270.

[14] 丁芸,樊迪.医院慢性病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预防医学,2016,28(8):810-812.

[15] 刘冬生,罗盛鸿,许燕卿,等.医院传染病直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9,4(4):61-63.

[16] 李苑,叶郁辉,张晓阳,等.疾病预防控制智能上报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3):21-25.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Hospital Diseas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GOU Wenhai, JIANG Bing, SHAO Yaolai, SONG Huiju, WU Chunfu, GAO Runsong, XI M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he Fifty-ninth Hospital of PLA, Kaiyuan Yunnan 6616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unify the process of disease reporting in our hospital,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late, omission, misstatement and other phenomena, a diseas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was designed. Methods This system was designed by adopting the thought of data automatic generation, audit link control and result statistic analysis.Through using the basis data of LIS and HI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who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all kinds of chronic diseases were extracted by writing corresponding stored procedures and trigger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disease reporting process, these report forms created by using tools such as Bootstrap framework and jQuery Ajax were reviewed and reported. Results The running of diseas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in our hospital could improve disease reporting work, save time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Conclusion The timeliness,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diseas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the next step will be to explore how to better use of these data to assist in research, and realize data docking with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disease monitoring; reporting system; HIS;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8.05.035

[文章编号]1674-1633(2018)05-0130-03

收稿日期:2017-05-23

修回日期:2017-06-15

作者邮箱:gouwenhai001@163.com

本文编辑 李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