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PV诊断中内耳磁共振水成像的应用价值

王全,包礼杰,孙臣义,宋长悦,申正坤

黑龙江省医院 磁共振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 要]目的探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诊断中内耳MR水成像的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间于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共78例,分别对其行颞骨高分辨率CT、及内耳MR水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结果CT表现为耳石脱落、半规管受累及听小骨损坏、消失,检查总阳性率为65.38%,内耳MR水成像表现为耳石脱落、半规管变性、半规管破裂及壶腹嵴变薄等,检查总阳性率为89.75%,两者对比CT检查总阳性率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1)。 结论于BPPV的临床诊断中,内耳MR水成像检出率较高,可做为临床评价患者病情及选择治疗方案的有利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内耳MR水成像;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高分辨率CT;MRI

引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前庭疾病,患者多表现为阵发性、特征性眼震的一过性眩晕 [1]。该疾病起病原因较为复杂且体征变化较多,目前临床中尚未有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方法,故如何诊断BPPV成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共同探讨的话题 [2]。人体前庭位于内耳,MR水成像可将内耳的结构清晰呈现,明辨罹患侧半规管,为医师提供内耳变化情况。本研究对比颞骨高分辨率CT与内耳MR水成像对BPPV患者的诊断率,旨在讨论出最佳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间于我院收治的BPPV患者共78例,其中男患者49例,女患者29例,年龄分布在38~52岁之间,平均年龄(43.68±2.16)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2007年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 [3]。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同意进行本研究。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诊断标准依据2007年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头部处于某一位置时发生短暂眩晕;变位性眼震试验结果呈阳性;滚转试验阳性,同时具有潜伏期及疲劳性。体位试验是诊断BPPV的金标准,后半规管(最常见)—Dix-Hallpike手法、Dix-Hallpike手法;水平半规管—Roll test(转动试验)、test(转动试验);上半规管(极为罕见) [4]

1.3 仪器及方法

本研究仪器选用东芝Vantage Atlas 1.5T磁共振仪,对患者颞骨岩部进行扫描,两耳对称置8通道头部线圈,应用3D/FSE序列。具体参数如下:TR设置为6000 ms,TE为200 ms,选取0.6 mm层厚,选取320×320矩阵及172 mm×172 mm视野。应用如上参数对患者行轴位扫描,平均时间为960 s。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选取较为清晰的内耳层面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最后对内耳迷路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侧轴位进行重建,将低信号组织删除。

CT选用西门子Volume Zoom螺旋CT,对患者颞骨行冠状、双侧位扫描,选取0.5~1 mm层厚、0.3~0.5 mm间距及0.5 mm螺距,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0~200 mAs,螺距1.375,层厚、层距5 mm,0.35 s/r。所有患者于扫描前使用10%水合率醛进行镇静,待药效发挥后进行造影剂注射(碘海醇),总剂量300 mg/mL,注射速率为0.8~1.0 mL×体重(kg)/16,后注射150 mL生理盐水。同时进行增强扫描,转动1圈时间为0.5 s。

1.4 图像评价

邀请具多年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重建后的图像以双盲评分的方法进行评价。共有5个分值,5分为图像质量优秀,可清楚显示对比部位;3分为图像质量一般,可大致显示对比部位;1分为图像质量极差,无法将血管及组织显示。4分标准介于3、5分之间,2分标准介于1、3分之间。3分以上图像可用于临床诊断中。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经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MR水成像表现

患者磁共振水成像结果,见图1。正常内耳迷路呈现形态近似、3个半规管大小且呈C字形,半规管边缘较为光滑,脚部略微贝隆,与前庭由5个脚相连。球囊及椭圆囊始终相连,呈现为高信号椭圆形囊,于各种角度均无法分开,于MIP图上为蜗牛状(图1a);椭圆囊中耳石脱落至半规管中,沉积于后壶腹嵴。半规管表现为囊状扩张或结节状变化,甚至出现串珠样变化,椭圆囊及球囊均增大明显,耳蜗管低边缘由光滑变为粗糙,阳性检出率为(图1b);半规管粗细不均匀,起始端、局部存在扩张,边缘多由光滑转变为粗糙,椭圆囊、球囊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扩张,耳蜗管粗细不均匀等现象(图1c);于轴位多角度对半规管进行观察均呈现不连续现象(图1d);半规管破裂。其中42.31%患者耳石脱落、19.23%患者半规管变性、11.54%半管破裂、16.67%患者壶腹嵴变薄,见表1。

图1 患者磁共振水成像表现

注:a.正常耳迷路;b.半规管囊状、结节状扩张;c.半规管粗细不均;d.半规管串珠样变化。

表1 患者内耳MR水成像表现

2.2 患者颞骨高分辨率CT表现

患者颞骨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耳石脱落(32.05%)、半规管受累(11.54%)以及听小骨损坏、消失(21.79%),见表2。

表2 患者颞骨高分辨率CT表现

2.3 患者影像学表现对比

患者内耳MR水成像检出率为89.75%,颞骨高分辨率CT检出率为65.38%,两者对比,内耳MR水成像明显高于颞骨高分辨率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影像学表现对比

3 讨论

BPPV多由于头部于特定位置改变时引起的短暂性、阵发性眩晕,属于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中的一种。临床中又称该疾病为耳石症或管石症,中老年妇女为高发人群,发病率约为6.4%。发病患者中,5~7成为原发性(特发性),通常为无明显诱因发病;3~5成为继发性,多由于迷路炎、头外伤、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等病理条件下演变而来。目前半规管耳石症学说为公认的BPPV发病机理,由于椭圆囊与半规管间空间位置因素以及内淋巴液比重远低于耳石等原因,脱落下的耳石极易沉积至后半规管中,少数会进入水平半规管,几乎无进入前半规管情况 [5]

以往临床中尚无一种特异性较高的BPPV诊断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内耳疾病的诊治随着颞骨高分辨率CT的出现获得了更多的更加客观的信息 [6]。颞骨高分辨率CT可以更加完善的清晰的显示颞部的骨性结构,使得内耳测定微观结构成为了可能,但是由于该设备局限在不能清晰的识别脑脊液和被淋巴液所包裹的膜迷路与神经结构等软组织 [7]。然而MRI可以清晰的展示出内耳里细微的软组织,还可以显示肿瘤、内淋巴管、迷路炎和囊发育问题以及显示先天性的内耳畸形优于CT [8]。尤其是以应用静态液成像原理所制造的MRI水成像技术更加方便了活体研究内耳结构。

内耳MR水成像技术利用重T2加权突出显示含水组织,不含水组织的信号则明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9]。由于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内耳道充满脑脊液,膜迷路和骨迷路两者之间有丰富的外淋巴液,所以以重T2可以清晰显示富含水的膜迷路及内耳道 [10]。并且使用该检查的好处还有并不需要使用造影剂、无创和无辐射,该种应用方式可以从各种方位观察内耳情况 [11]

本研分别使用内耳MR水成像技术与颞骨高清CT对BPPV患者进行诊断,结果表明,BPPV患者于内耳MR水成像中多表现为耳石脱落、半规管变性、半规管破裂及壶腹嵴变薄等现象;颞骨高清CT多呈现为耳石脱落、半规管受累及听小骨损坏、消失等现象。内耳MR水成像对BPPV诊断率(89.75%)明显高于颞骨高清CT(65.38%),差异显著,这提示内耳MR水成像技术可对BPPV进行更为精确的诊断,与以往文献报道吻合 [12]

但是内耳MR水成像技术也有着其局限性,因为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方面的限制,再加上膜迷路被内淋巴液和外淋巴液包绕,从而导致单独显示膜迷路存在了困难,不得不与骨迷路一起显示 [13]。但是相信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MRI技术也将不断提高,从而更加清晰,明确的显示内耳结构。

综上所述,内耳MR水成像能够为BPPV供给具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明确的影像学依据,有着明确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医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亦辉,吕传国,顾卫,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130例[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382-384.

[2] 陈祥民,徐海滨,马洪春,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 6(9):54-56.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6(3):18-19.

[4] 单希征,马丽涛,彭新,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3,(5):340-345.

[5] 纂雪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119-121.

[6] 江广理,陈锡辉,杨智云.颞骨高分辨率CT在中、内耳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19(2):42-44.

[7] 王志强,李涛.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血管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1, 38(13):2614-2615.

[8] 李自如,郭力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MRA改变及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5(24):214-216.

[9] 吴卓华,林杰,刘磊,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5(2):46-48.

[10]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8(2):21-23.

[11] 罗琴,罗志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西南军医,2011, 8(5):45-57.

[12] 李华.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价值(85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7):84-87.

[13] 颜建辉,黄丽娟,杨柳,等.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价值[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2):93-96.

本文编辑 聂孝楠 C

Application Value of Inner Ear Liqui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agnosing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WANG Quan, BAO Li-jie, SUN Chen-yi, SONG Chang-yue, SHEN Zheng-kun
Magnetic Resonance Room,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se value of inner ear liqui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MethodsSeventy-eight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July 2015, were examined by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 temporal bone and inner ear liquid MRI respectively, so as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uch two methods. ResultsHigh resolution CT showed the otolith detachment, 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ment as well as ossicles damage and disappearance in 51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65.38%. Meanwhile, inner ear liquid MRI found otolith detachment, semicircular canal degeneration, semicircular canal rupture and epithelium thinning in crista ampulla and so on in 71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89.75%. Thu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high resolution C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nner ear liquid MRI,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high resolution CT,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ner ear liquid MRI was higher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BPPV,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beneficial basis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s well as choice of treatment plan, and is also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inner ear liqui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high resolution CT; MRI

[中图分类号]R445.2;R76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7.03.018

[文章编号]1674-1633(2017)03-0069-04

收稿日期:2015-09-26

修回日期:2015-11-16

作者邮箱:wangquan115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