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在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患者中的应用

胡秋利,刘长伟

济宁市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 目的观察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对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患者临床症候、痰液粘稠度、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动脉血氧分压(PO 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 2)的影响。 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斯莱达EM06-003L型氧气雾化装置,治疗组使用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两组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气道湿化,共治疗2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候、痰液粘稠度、WBC计数及PCT、PO 2和PCO 2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一般资料、痰液粘稠度、WBC计数及PCT、PO 2、PCO 2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临床症候、痰液粘稠度、WBC计数及PCT均有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O 2有所下降,PCO 2有所升高,治疗组PO 2有所升高,PCO 2有所下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对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患者进行气道温湿化,能有效改善临床症候及痰液粘稠度,改善WBC计数、PCT,并能很好的改善氧合及避免发生CO 2潴留。

[关键词]气道温湿化装置;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引言

人工气道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气管插管(经口、经鼻)、气管切开等 [1],虽然部分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尚可,但其气道的完整性被破坏,使气道丧失了生理性保护功能,虽然临床中多以气道湿化等措施加以弥补,但患者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排痰不畅等导致肺部感染加重等 [2],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科室针对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且伴有肺部感染患者,采用自制装置进行气道温湿化,同目前ICU常用湿化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入组病例均来自2015年10月~2016年6月济宁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共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共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1~85岁,平均(70.25±5.14)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评分平均(14.21±4.02)分,经口气管插管4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气管切开10例;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3~85岁,平均(70.55±5.21)岁,APACHEII评分平均(15.02±4.15)分,经口气管插管4例,经鼻气管插管5例,气管切开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可以纳入试验:经口(导管7.5#)/经鼻(导管6.5#)气管插管、经皮穿刺气管切开(导管7.5#)后;通过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 [3]成功撤机,但无法拔管;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2 病例排除标准

合并有除肺部之外的部位感染者;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3 病例剔除标准

因各种原因使试验中断者,包括本方案造成不良反应中途退出者,不记疗效,但列入不良反应病例;未按规定检查或主要指标缺项者。

1.3 诊断标准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华医学会2006年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4]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行抗感染(广泛耐药细菌感染进行同样的经验用药)、基础疾病治疗、吸痰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以MR810型湿化罐安放于呼吸机加热底座,注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进气口以英特赛克文丘里阀接氧气流量表供氧供气,调节氧流量4 L/m,文丘里阀氧浓度35%,出气口以VADI-G316002呼吸回路(单只)连接三通(调节出口温度在40℃),另一端连接人工气道,剩余一端连接延长管。人工气道呼吸装置,见图1。对照组以斯莱达EM06-003L型氧气雾化装置接人工气道,两组均以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气道湿化。共观察14 d时间。

图1 人工气道呼吸装置

1.5 疗效观察

1.5.1 证候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5]对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证候疗效进行评价。主要观察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候的变化,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5.2 痰液粘稠度

根据美国呼吸护理协会(AARC)2010指南 [6],对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痰液粘稠度进行评价:Ⅰ度(稀痰)液如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痰(中度粘稠)较Ⅰ度痰液黏稠,吸痰后少量疲液滞留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稠)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不易被水冲洗。

1.5.3 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检测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抽取患者外周血,使用日本光电722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使用迪瑞DS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1.5.4 对血气分析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影响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抽取动脉血,使用美国GEM3000血气分析仪检测氧分压(PO 2)、二氧化碳分压(PCO 2),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级:比较安全,有轻度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度不良反应,处理后可继续治疗;4级: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试验。

1.7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 ±s表示,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治疗,明显提高了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痰液粘稠度改善比较

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疗效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治疗,痰液粘稠度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WBC、PCT平均值比较

两组患者感染性指标疗效比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治疗,感染性指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WBC、PCT平均值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PO 2、PCO 2平均值比较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治疗,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O 2、PCO 2比较(mmHg)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5 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人工气道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道进行保护,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等,在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人工气道患者,由于呼吸道完整性遭到破坏,主动防御功能不足,从而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导致气道湿化不足,痰液在气道潴留,逐渐变稠,甚至形成痰栓堵塞气道 [7],易导致患者氧合下降,出现肺部感染等,使病情出现恶化。而当气道得到充分的温湿化后,呼吸道管壁纤毛运动可增强,利于气道分泌物等附着物的引流,能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8]

本研究选择WBC、PCT作为评价肺部感染程度的指标。WBC作为传统炎症标志物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检验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可反应炎症程度。PCT作为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炎症标志物,已成为判断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新指标 [9]

目前临床对经人工气道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气道湿化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以微量泵进行气道内持续湿化液滴注、以注射器间断向气道内注射湿化液、人工气道接人工鼻、氧驱动雾化加湿等 [10]。随着研究的深入,Torres 等 [11]发现气管内滴注湿化液容易造成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有研究表明 [12-13],气管内滴注及注射湿化液容易导致患者呛咳,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人工鼻为被动加温加湿方式,由于人工鼻的结构有较小的出气孔和入气孔,对于分泌物黏稠的患者,其使用受限 [14],李秋红等 [15]也认为人工鼻有一定阻力,会增加呼吸功,从而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综合众多因素,上述三种气道湿化方式均已经较少应用。目前在众多医院,氧驱动雾化加湿作为较常用的气道湿化方式,有简便易用,不会引起呛咳,可同时进行气道内给药等优势,但由于喷出气体的减压和蒸发作用,导致进入气道的湿化液温度降低,不能起到加温作用 [16],并且此种方式容易携带病原微生物,不适于用作常规湿化 [17]

由于以上气道湿化方式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科室自制气道温湿化装置进行人工气道温湿化,湿化罐经呼吸机加热底座加热,以温度计实时监测,以文丘里装置精确控制氧浓度,并提供较大的气流以将温湿氧气输送至气道,延长管收集呼出的温热气体,防止吸入气体温度降低,影响气道温湿化效果,本装置使用一次性灭菌耗材,符合AARC2010指南 [6]要求,通过与目前临床常用的氧驱动雾化加湿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改善临床症候及痰液粘稠,防止肺部感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飞,柴艳华.人工气道患者肺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护理,2008,46(13):128-129.

[2] 周秀秀,于静蕊,杨华,等.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液体量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及相关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101-103.

[3] 李炜,周婷.不同自主呼吸试验方法在气管插管患者撤机时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3):22-25.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20(2):158-160.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7-58.

[6]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ion care.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Endotracheal Suctioning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s 2010[J].Respir Care,2010,55(6):758-764.

[7] 何晓烨,蔡映云.黏液调节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6,33(1):29-31.

[8] Safdar N,Crnich CJ,Maki DG.The pathogenesis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ts relevance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J].Respir Care,2005,50(6):739-741.

[9] Müller B,Becker KL,Schächinger H,et al.Calcitonin precursors are reliable markers of sepsi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 Crit Care Med,2000,28(4):977-983.

[10] 孙颖,席淑新.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6):1441-1444.

[11] Torres A,Fàbregas N,Ewig S,et al.Sampling method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lidation using different histologic and microbiological references.[J].Crit Care Med, 2000,28(8):2799-2804.

[12] 蓝惠兰,李雪球,覃铁和,等.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7-569.

[13] 纪翠荣,王笠环.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3-4.

[14] 孙龙凤,代冰,王爱平.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6-18.

[15] 李秋红,刘双英,邱彩霞.人工气道湿化得护理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08,7(4):63-65.

[16] 周晓梅,李玉乐,谢宗梅,等.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方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337-3339.

[17] 张小云.人工气道温湿化的护理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45):19-20.

本文编辑 袁隽玲 C

Application of Self-Made Airway Humidifying Device on Artificial Airway Self-Breathing Patients

HU Qiu-li, LIU Chang-wei
Intensive Care Unit, J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ing Shandong 27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elf-made airway humidifying device on artificial airway self-breathing patients in terms of their spontaneous breathing symptoms, sputum viscosity,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and Procalcitonin (PCT),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O 2) and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CO 2). Methods40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EM06-003L starlight oxygen atomization device,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self-made airway humidifying device. Sterile water was used for injection for airway humidification on both two groups. A total of 2 weeks of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about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sputum viscosity, WBC, PO 2and PCO 2count and PCT. Results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ir general information, sputum viscosity, WBC count, PCT, PO 2, PCO 2, etc;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symptoms, sputum viscosity, WBC count and PCT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O 2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decreased, and the PCO 2increased; the PO 2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creased and the PCO 2decreased, and the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self-made airway humidifying device for the artificial airway self-breathing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sputum viscosity, WBC count and PCT, and can also improve the oxygenation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CO 2retention.

Key words:airway humidifying devic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procalcitonin;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中图分类号]TH7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7.03.011

[文章编号]1674-1633(2017)03-0039-04

收稿日期:2016-09-28

修回日期:2016-10-13

作者邮箱:jnszyyic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