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门急诊输液及药品全闭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李丞,王亦煊,卜涛,吴文华,修燕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疗统计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合理有效使用门急诊输液及药品全闭环管理系统,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实现药品全闭环管理,提高输液及用药的效率和安全。方法采用“移动+健康”的综合服务模式,应用无线网络、条码技术、RFID、红外对管传感等技术搭建系统,结合实际护理工作,总结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结果该系统能够改善输液环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同时满足护士的移动办公需求,提高工作效率。结论该系统的应用将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新亮点,改善患者的体验,监测输液安全,提升护理水平,减少急诊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将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移动输液管理;医疗安全;护理应用;物联网;红外对管传感技术

引言

近年来门急诊就诊量日益增多,输液患者数量多且复杂,安全输液管理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重复性强且缺乏新意,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等增加了安全输液管理的用药不安全因素,加大了输液室管理难度和不安全系数,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日趋加大[1-3]。如何确保患者接受高效安全可靠、无差错的输液治疗,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是医疗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面向患者的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医疗服务,实现输液安全监测等需求,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逐渐成熟和推广,目前国内已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急诊输液室作为医院输液工作的前沿阵地,能否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和保证医疗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移动输液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4-6]。我院于2015年7月初结合自生需求,招标杭州医惠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杜绝用药差错,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极大的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依从性、配合度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度。为了实现患者的输液安全监测,本文结合该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总结系统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该系统从根本上改善了输液难的情况,降低了输液的不安全系数。

1 基于医疗物联网的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建设

1.1 医疗物联网网络基础建设

医疗物联网的基础建设将“WIFI+RFID+LAN”完美的整合在一体。实际建设中除了实现医疗物联网内部各个组件之间的通信外,还必须与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医院安防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在医疗物联网的实施主要包括:① 物联网传感器、RFID设备的规划、安装与调试;② 物联网服务器、数据库及网络的安装配置与调试;③ 与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移动护理系统、医院安防系统的数据对接;④ 物联网管理平台的权限分配、系统运维。

1.2 传统流程

传统输液流程病人从药房取药后交给输液护士,护士手工书写输液单和输液袋瓶签,人工核对病人姓名和年龄,待病人完成输液或换液体时护士再次人工接瓶核对,直至输液完成。为改善门急诊输液的问题,我院按照传统模式采用计算机技术手段结合管理需要优化输液流程。

1.3 门急诊输液及药品全闭环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

(1)患者标签打印:患者到治疗区域之后,通过自助取号机领取治疗标签,其治疗标签与医院 HIS连通,当患者取号后,系统根据其治疗内容,自助打印其对应的治疗标签,减免人为排队情况。

(2)接单与针剂药房打印标签:① 患者就诊后,医生开具电子处方;② 患者到输液室将输液单交给护士。护士扫描输液单上的一维条码(或就诊卡、医保卡等),EMOI系统的PC端程序通过接口从HIS中获取该处方信息;③核对处方信息,若处方不规范,可进行组方,拆分数量,拆分剂量或修改频度等操作调整处方信息,核对费用信息,确认患者是否已支付本次输液的费用,核对标签,调整标签顺序,设置标签上显示的滴速和注意事项,给患者分配指定的输液区和座位;④ 最后确认后打印两联的条码,患者联和药袋联。患者联由输液室接单护士打印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交给患者保管,用于患者输液时出示,便于对患者身份的数字化核对,避免同名患者的混杂;药袋联由门诊针剂药房打印,贴到输液袋上,便于输液过程中核对药物信息。

(3)移动终端 EDA 输液执行子系统:① 护士“输液配药”时,使用EDA扫描输液标签条码,系统显示输液关联的药物信息(包含溶媒和针剂),护士依次扫描本袋输液关联的所有药物条码,系统确认医嘱和药物匹配,如果不匹配则提醒配药错误(记录该袋药的配药时间和配药人,便于统计工作量和实现输液过程中操作的全过程追溯)[5-8];② 在执行穿刺前和给患者换药前,护士扫描患者联和药袋联,EDA端系统会判断该药物和患者是否匹配,核对成功后方可执行穿刺或换瓶的操作,同样系统也会记录相关信息;③ 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过敏,恶心等不适反应,利用座椅上的无线呼叫按钮呼叫护士,护士的手持终端显示需要帮助患者的座椅号、呼叫时间等信息;同时该系统的自动控制装置可以自动监测液体的点滴速度和液体液位,当滴速过快过慢或液位降到设定值时自动报警,巡回护士在收到患者的呼叫信息或报警信息后,护士对患者进行处理前选择“添加巡视记录”,可选择异常现象,滴速和处理方式(暂停输液或结束输液),保存本次的巡视记录,利用条码扫描方式对患者进行换药或拔针等情况处理;④ 输液全过程中,由“输液卫士”全程监控输液速度以及温度,保证患者输液治疗安全;⑤ 输液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相关的输液结果记录并存档,便于医院日后的查询。

(4)排队呼叫子系统:EMOI的语音呼叫子系统包括穿刺呼叫模块和座位呼叫模块。护士切换到“输液”并选择对应的穿刺,扫描药袋上的标签,呼叫屏上会显示该带药所属患者的信息,同时呼叫“请XXX到X号穿刺台进行穿刺”,患者听到呼叫后至穿刺台进行穿刺。患者长按座位边的RFID无线呼叫单位,呼叫屏上会出现该座位号的呼叫信息,并进行语音播报“线呼号正在呼叫”,另外EDA上也会接收到相关的呼叫信息,提醒护士前去处理,确保了输液室的秩序井然有序。

(5)通过座位查询管理子系统:我院门急诊输液主要集中在急诊科和儿科门诊,急诊输液又分为输液大厅、留观区、抢救室3个区,座位管理首先可进行区域划分,每个区域内可设置座位数,患者到达后先进行座位分配。可以实时查看输液区里所有座位的状态,包括座位是否被占用以及患者信息和输液状态,当患者输液结束护士在EDA上执行“拔针”操作后系统会自动释放座位。若没有进行操作,护士也可以在座/床位查询界面手动释放座/床位。如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护士可以在系统中重新分配座位,保证系统中的座位信息和实际情况同步。

(6)统计查询:对病人情况可按输液、观察记录查询,对护士工作量进行统计查询。

2 护理实践与应用

2.1 系统在医院运行效果

比较2015年上半年与2016年上半年系统运行前后门急诊输液患者诊疗情况,门急诊2015年上半年收治输液9819人,2016年上半年收治输液11140人。查询护理管理系统不良事件上报情况,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输液错误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系统应用前后输液核对错误率、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及护患纠纷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上线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上线前(表1)。

表1 2015年上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使用该系统情况描述(例)

我院门急诊输液室使用前后,患者的护理项目(药物复核、给药杏对、巡视单书写)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上线后护理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上线前(表2)。

表2 系统应用前后平均护理用时数比较(min)

2.2 患者使用系统满意度调查

本次问卷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328份回收率为93.71%,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86.29%。98.34%患者认为使用该系统后等候时间缩短。7.29%的患者认为输液室工作流程一般,导致不好的原因:预约等待时间太长8例,预约流程不规范9例,系统流程太复杂不会用5例。97.02%的患者认为门急诊输液的药物核对非常安全。98.68%的患者认为住院期间不间断的监测点滴速度和液位非常必要(表3)。

表3 2016年上半年调查302例患者使用系统的满意度(例)

3 结论

我院根据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需求,遵循现有的输液流程规范,采用HL7平台传输数据,利用无线网络、RFID、红外对管传感等技术帮助护士杜绝输液流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9-11]

(1)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系统应用后输液核对错误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传统的PIVAS输液流程无法快速准确核对患者身份,以及人工核对药品信息、输液处方、输液标签,容易产生核对错误,出现配错药剂量或配错药。但基于先进的条码核对理念和信息核对技术,将护士从繁忙、紧张、重复的人工核对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医疗差错的发生率。

(2)患者呼叫更便捷,改善输液环境。输液座位上部署的无线呼叫单元以及自动监测报警点滴速度和液体液位,便于患者在有服务请求(接瓶、拔针)时随时呼叫护士[12-15]。克服人工监测液体液位和流量所消耗的大量精力,以及效率低下等弊端,提高了医疗自动化的水平,使输液更为方便和安全。护士凭借移动手持终端可以及时方便地为患者服务,取代过去口头呼叫,改善输液室的嘈杂环境,维护输液场所秩序。结果显示,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及护患纠纷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满足护士移动办公需求,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应用后药物复核、给药查对,巡视单书写时间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摆药、配药、注射、续药、输液结束多个环节中,护士使用移动手持终端扫描条形码核对患者身份和药品信息,确保了患者身份正确识别和用药安全,大大节约时间。增强了输液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16]

(4)统计护士工作量,为绩效评估提供依据。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为护理绩效考核采集了原始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医院的管理护航。

相信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将会改善输液难的情况,降低输液的不安全系数,其快捷的操作模式会得到广大患者和医疗服务工作者的认可。实现门诊输液及药品全闭环管理系统是医疗信息技术改革的一部分,能否将其充分应用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和功效,还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蔡静.门诊移动输液系统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2,25(6):64-65.

[2] 董文清.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53-54.

[3] 左艳荣,杨永丰,李杰,等.输液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2):59-61.

[4] 陆小英.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在三级医院的应用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62-63.

[5] 沈国理,齐江彤,王一芾,等.智能输液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8):21-23.

[6] 刘启航,周晓庄,李超,等.基于移动微网的智能输液监护系统设计[J].软件工程,2016,19(10):37-39.

[7] 罗继军,兰羽.一种无线智能输液监测系统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5,(6):61-63.

[8] 张昕.基于医疗专用无线物联网平台的输液管理及监控系统探讨[J].科教文汇,2015,(7):193-194.

[9] 董军.基于多业务无线网络技术的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设计[J].中文信息,2015,(2):6.

[10] 徐雅斌,赵辉.基于物联网的输液监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6):809-814.

[11] 徐苗桑,施世彪,李建平.我院门诊输液排队系统的再造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2):141-143.

[12] 肖蕾,张丽杰.输液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的应用效果分析[J].人民军医,2014,(9):1035-1036.

[13] 张渝,王放,李初民.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9(8):64-66.

[14] 刘亚威,杜亚.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6):66-68.

[15] 何茗芳,刘爱荣,钱雪蕾,等.以输液监测传感器(输液监测仪)为核心的输液监测物联网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6):38-39.

[16] 欧明霖.物联网在医院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5):24.

[17] 刘仁春,王棵,朱成龙,等.基于物联网的移动输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工程,2016,19(3):51-54.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Out-Patient Intravenous and Full Closed Loop Management of Drugs

LI Cheng, WANG Yixuan, BU Tao, WU Wenhua, XIU Yan
Department of Medical Statist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chi Xinjiang 8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emergency infusion process, achieve full closed loop management drug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infusion during the hospital period by applying the door emergency infusion and full closed loop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MethodsThe integrated service model “mobile + health” was used, and the wireless network,RFID, infrared tub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technologies were applied to build the management system by combing with the actual nursing work, then the application skills and precautions were summarized.ResultsThe system could improve the infusion environment, ensure patient medication safety, reduce medical errors, meet the needs of nurses in mobile office and improve their work efficiency.ConclusionThe system will improve the maternal experience, monitor transfusion safety, enhance the level of care, reduce medical disputes in emergenc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will create good 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profit for hospital.

Key words:mobile infusion management; medical safety; nursing applic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infrared approach to tube sens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P273+.5;TP391;R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7.11.039

[文章编号]1674-1633(2017)11-0150-03

收稿日期:2016-09-02

修回日期:2017-09-06

基金项目: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1591147)。

通讯作者:修燕,博士,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服务研究(医患关系、医疗质量、医院信息管理)。

通讯作者邮箱:xiu_yan@163.com

本文编辑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