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婴儿暖箱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卢贞燕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装备部,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本文对我院婴儿暖箱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医护人员提供便捷的操作,以确保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婴儿暖箱;温度传感器;空气循环系统;消毒规范

婴儿暖箱又称婴儿(新生儿)孵箱、恒温箱、培养箱,它是为了满足新生儿、早产儿及病弱婴儿的救治需要而应势产生的生命支持类设备。婴儿暖箱以科学的方法为婴儿创造一个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的舒适环境,不仅能够避免婴儿感染,还能增强婴儿机体抵抗力,保障婴儿发育成长。因此,其好坏及精确度直接关乎婴儿生命健康和安全[1]

1 婴儿暖箱使用现状

1.1 婴儿暖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婴儿暖箱由恒温罩、婴儿室、风机、加热器、温度控制器、湿度发生器、温湿度显示仪、机壳、脚轮及其他电器元件等部分经组装、检测、整机调试组成[2]

暖箱采用空气循环系统对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外界空气经空气过滤网过滤后,由风机驱动从机箱的进风口通过加热器加温后把热空气送入恒温罩,然后通过回风口再循环到风机处进行再循环。循环空气流过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所感应到的温度对恒温罩内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控[3]

1.2 我院婴儿暖箱存在的问题

(1)数量大,发生医疗风险高。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有单独的新生儿科,仅该科就有暖箱100多台,大多为国产的戴维暖箱,还有少数进口的Drager和Giraffe暖箱。在用量增加的同时,设备引发的医疗风险也在上升。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从2002~2011年10月,有关婴儿暖箱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达332份,主要表现为温度失控、通风系统故障、皮疹、划伤等,其中温度失控167例、通风系统故障50例,约占65%[4-5]

(2)无集中监控系统[6]。就我院新生儿科,除婴儿高压氧仓外,还包括危重儿室、足月儿室和早产儿室。每室平均都有40多台暖箱,往往多台暖箱同时出现报警,且还夹杂有注射泵、输液泵、监护仪等设备的报警声,这给医护人员迅速判断是哪台设备出问题增加了难度。

(3)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我国对于婴儿暖箱的使用还没有专门的技术要求标准,也没有完善的质量要求标准,且行业内也缺乏规范化使用的相关指南。现今婴儿暖箱均是按照GB11243-2008(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0601-2-19:1990《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婴儿培养箱安全专用要求》)和GB9706.15-2008(本标准等同采用了IEC60601-1-1:2000《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的标准设计和使用的[7-8]

(4)消毒规范问题。婴儿暖箱是早产儿接受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场所,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且一般都是裸身卧于暖箱内,极易受外界感染引起疾病,而暖箱温湿环境又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因此,暖箱污染是导致早产儿医源性感染的因素。有研究表明,使用中的暖箱污染监测合格率为31.25%,备用超过l周以上的暖箱监测合格率更低(16.6%)[9]。而暖箱的清洁消毒和管理的方法不当是造成暖箱污染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清洁消毒规范,各级医院只能按照自己的或者借鉴其他医院的消毒规范来进行消毒,我院对此也是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

2 对策

(1)加强日常管理。我院临床工程师对婴儿暖箱每月巡检一次,并在每台设备上挂有巡检记录本,对每次巡检及维修都做详细记录。医护人员每次给婴儿换药、喂奶、每天清洗消毒完成后均要在相应的暖箱本子上做好记录,这样虽然繁琐,但是保障了婴儿的健康与安全,同时也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

(2)增加无线传输功能,实现中央监控系统[10-11]。我院的婴儿暖箱以国产的戴维暖箱为主,都配置有RS232通讯接口,如果用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中央监控主机上,会增加布线的复杂性,所以决定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用RS232转433M无线模块,将其转换成无线传输的形式传输到中央监控系统上,且使用QT designer工具开发了本地监测的人机交互界面、移植了嵌入式Boa服务器等硬件和软件的操作。虽然现在有很多生产厂家已经提供了无线传输功能,但是由于较早购置的暖箱没有这个功能,又不可能一下报废,只能要求厂家进行升级处理,但厂家对此也还在摸索更新中,还不够成熟,所以需要临床、厂家及临床工程师共同努力去改进和完善。

(3)加强暖箱的质量控制,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作为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婴儿暖箱,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我国应对婴儿暖箱的生产和使用加强管理,制定严格、规范、专门的要求标准,且应加强对暖箱的质量控制,将暖箱作为医院的强检设备来检测和管理。这样从生产到使用一条线的质量控制,才能减少暖箱的故障率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2]。目前,我院已把暖箱当做强检设备来进行检测和管理。

(4)加强消毒管理。目前,我院主要采用了化学消毒剂消毒法、紫外线照射消毒法、臭氧消毒法并用的方式,每天医护人员都要用化学消毒剂对暖箱进行擦洗,当婴儿出院或不在暖箱里面时,均要对相应的暖箱做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包括暖箱槽内和风机等。但是化学消毒法并不能完全保证设备能消毒合格,如棉垫就无法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于是,考虑采用紫外线和臭氧消毒法两用的设备。当暖箱里面没有婴儿时,采用双重消毒,能够使暖箱消毒更全面,婴儿也更安全[13-14]

3 成效

通过对我院婴儿暖箱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各方面的管理都得到了提高和完善。加强日常管理后,临床工程师和医护人员对设备都了如指掌,且方便查阅;有了中央监控平台后,给医护人员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采用几种消毒方法并用后,我院一直没有出现过医源性感染的问题,为婴儿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虽然各级医院都在对暖箱的维护和管理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但随着婴儿暖箱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其质量和技术控制都需要得到国家和行业的支持,制定暖箱的行业标准和单独的清洁消毒规范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望行业和协会能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指南。

4 结论

婴儿暖箱关系到婴儿的医治效果和生命安全,对其应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行。制定合理的、独立的质量和技术要求标准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任务。同时,工程师也需要不断在研究和实践中对暖箱进行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rmal control of the newborn: a practical guide[M].Geneva 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3.

[2] 周丹.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93.

[3] 马静达,张春仙,王彩虹.暖箱存在的隐患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临床,2012,16(15):1946-1947.

[4] 吴莉,张小爱,程艳峰.婴儿培养箱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4,(1):440.

[5] 李宏毅,刘宇静,王丹.婴儿培养箱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5):99-100.

[6] 庄白婷.新生儿暖箱的维护及保养[J].健康之路,2013,12(10):587-588.

[7] 国家标准GB11243-2008,医用电器设备第2部分:婴儿培养箱安全通用要求[S].

[8] GB9706.15-2008,医用电器设备第1-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S].

[9] 苏丽东.我国婴儿培养箱清洁消毒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4093-4095.

[10] 余新民.婴儿培养箱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2,(7):260-261.

[11] 姚新琴,解兵.婴儿培养箱温湿度无线测量网络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3):83-85.

[12] 段波,刘春峰.婴儿培养箱性能介绍及噪音故障分析[J].医疗装备, 2013,26(9):89.

[13] 骆小京,刘文君,马爱萍,等.新生儿暖箱不同清洁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303-1304.

[14]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与规范[S].

Problems of Infant Incubator Usage in the Hospital and Relevant Solutions

LU Zhen-yan
Depart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the Aff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f existing use status of the infant incubators in the hospital and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view of the weakness in the infant incubator usage, which offered convenient operations for medical staff and ensured infants’ health and life safety.

Key words:infant incubators; temperature sensor; air circulation systems; disinfection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志码]C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6.06.042

[文章编号]1674-1633(2016)06-0142-02

收稿日期:2015-12-02

修回日期:201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