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指南   |  广告服务  |  投稿信箱
 公告栏 >>更多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邮件订阅
·RSS
 下载中心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出版道德规范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著作权转让授权书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论文模板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严正声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 35卷 6期
刊出日期:2020-06-10

专论
专家共识
研究论著
资讯
 
       专家共识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介入诊疗手术工作流程与感染防控专家共识(第一版)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被证实为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呼吸道传染病,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易感 人群为普遍易感。疫情期间COVID-19患者合并胸痛(急性心梗)、脑卒中、出血等急诊病变,经综合评估患者获益和感染 风险,急需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介入治疗。介入手术室必须做好专门针对确诊及疑似COVID-19患者在必须行介入治 疗时的工作流程及防护措施。为防止COVID-19疫情继续传播和扩散,有效降低介入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风险,规范介入影像 技术的工作流程,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组织国内多家COVID-19定点医院的影像技术、介入医师和感染防控专家共同努 力,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介入诊疗手术工作流程与感染防控专家共识(第一版)》,指导介入诊疗中的感染防 控工作。
2020 Vol. 35 (6): 1-6 [摘要] ( 180 ) HTML (41 KB)  PDF (1541 KB)  ( 41 )
       专论
7 胸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疫情防控中的价值
张劲松,文娣娣,石明国,郑敏文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和 影像学表现,确诊需要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但是,约30%~40%患者的CT影像特征符合COVID-19表现,但核酸检测 结果为阴性。本文归纳整理了COVID-19的影像表现,发现其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单发或多发磨玻璃阴影,其内 纹理呈网格状改变等。基于COVID-19的典型CT征象,可帮助放射医生及一线防疫医生对COVID-19做出早期诊断,进而制 定相应的医学隔离措施。
2020 Vol. 35 (6): 7-9 [摘要] ( 210 ) HTML (25 KB)  PDF (1751 KB)  ( 86 )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CT检查流程及防控攻略
李剑,蔡娅,张利娟,郑敏文,石明国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胸部CT 检查是COVID-19感染病例诊疗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为保证患者及时顺利的检查、减少患者滞留时间、避免CT检查中患 者之间、医患之间、医护之间的交叉感染,本文结合CT室的特点,提出疫情期间CT室感控防护方案的一些建议,以期为 COVID-19的防控带来帮助。
2020 Vol. 35 (6): 10-12 [摘要] ( 830 ) HTML (21 KB)  PDF (1399 KB)  ( 558 )
13 MPR重建技术在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魏梦绮1 ,李娜2 ,石明国1 ,郑敏文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4
胸部CT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早期筛查和病情分级与疗效评价的十分重要的 手段,目前已纳入第五版COVID-19诊疗方案中。早期COVID-19患者影像特征不典型,常规CT轴位扫描常常不能明确显示 病变,易遗漏。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从不同方向的多个平面显示病变,比普通轴位CT更全面地显示肺内小病灶的形态和多种 征象,可以检出毫米级的磨玻璃病灶,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在早期COVID-19患者CT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0 Vol. 35 (6): 13-15 [摘要] ( 296 ) HTML (21 KB)  PDF (1573 KB)  ( 99 )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不同消毒方法对肺炎专用CT机的消毒效果分析
程伊莲1a,郑蜀芳11b,石明国12 ,王芳1a,程琳1a,胡静1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5
目的 分析对比三种常用消毒方式对放射科肺炎专用CT机器消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 针对机器设备的消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0.05%含氯消毒制剂、75%乙醇、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肺炎专用CT 机进行擦拭消毒。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并通过Wilicxon秩和检验评价三种擦拭方法消毒的前后差 异有效性。结果 0.05%含氯消毒制剂(A组)、75%乙醇(B组)、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C组)消毒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01),且C组消毒后的ATP检测值方差最低。但A组、B组分别与C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 三种消毒剂均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但季铵盐消毒湿巾消毒效果更稳定,操作便捷,可提高操作人员的依从性。且其 低腐蚀性、低刺激性更能保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值得在疫情期间推广使用。
2020 Vol. 35 (6): 16-18 [摘要] ( 257 ) HTML (31 KB)  PDF (1499 KB)  ( 218 )
19 人工智能助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诊断的应用
唐永强1 ,石明国1 ,张树2 ,陈玉环3 ,郑敏文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发病以来迅速蔓延,病症隐匿,但传播范围广。现阶段 病毒病原学检测为临床确诊标准,但其阳性检出率低且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CT因检查快捷且阳性率高等原因已被推荐 作为COVID-19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面对全国COVID-19筛查人员众多,筛查医院集中,存在人传人感染风险,影 像科医生观片工作量大且对于COVID-19肺部诊断缺乏客观定量评价指标等现状,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分析胸部CT影像, 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检出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优化诊断流程,在COVID-19早期发现、精准诊断方面意义重大。
2020 Vol. 35 (6): 19-21 [摘要] ( 219 ) HTML (25 KB)  PDF (1435 KB)  ( 290 )
22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查中的应用
王绍芳1 ,彭成东1 ,胡军武1 ,石明国2 ,夏黎明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CT扫描的临床应用和CT低剂量扫描 的辐射控制优势。方法 记录并分析98例就诊于发热门诊和急诊内科CT扫描阳性患者的信息,分析其年龄分布,多次检查次 数以及重复检查间隔时间;分析比较不同CT扫描参数控制下的辐射剂量,并揭示低剂量CT扫描保护效应。结果 COVID-19 流行的近期,进行CT扫描的发热患者,年轻化占比偏多,多次重复CT扫描常见且其时间间隔短。COVID-19临床诊断病例 患者CT低剂量扫描(Low Dose Sn100 kV),比较两种参数的常规胸部CT平扫(Thorax 110 kV,Thorax 100 kV),其辐射 剂量明显偏低,且具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T扫描技术是COVID-19流行期间快速、高效辅助诊断和评估治疗的检 查技术,更是COVID-19临床诊断病例的黄金标准。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显著性降低患者的受辐射剂量,在COVID-19肆虐 的特殊时期,应用于COVID-19患者检查的远期有利效应不容忽视,一定程度保护年轻育龄患者以及需频繁复查的患者。
2020 Vol. 35 (6): 22-24 [摘要] ( 156 ) HTML (29 KB)  PDF (1642 KB)  ( 127 )
2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的观察研究
张利娟,李剑,蔡娅,郑敏文,彭锐,石明国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8
目的 制定放射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 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对象为放射科全体医护人员。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为组建职责明确的工作 团队、制订个性化的培训内容,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多种形式的追踪与评估。结果 实 施规范化培训方案后,放射科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得分从(69.02±13.21)分上升至(88.49±10.57)分,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感染督导人员现场提问回答正确率由82.14%提升至92.85%、外科口罩佩戴规范率由82.14%提升至 96.42%,手卫生正确率由92.85%提升至96.42%。医疗垃圾规范处理正确率由78.57%提升至100.00%。紫外线灯规范使用正 确率由85.71%提升至100.00%。结论 通过制定放射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有效提高了放射科 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
2020 Vol. 35 (6): 25-26 [摘要] ( 168 ) HTML (23 KB)  PDF (1367 KB)  ( 98 )
27 胸部CT扫描和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
李剑,郑敏文,彭锐,石明国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09
胸部CT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筛查、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有效手 段之一。目前不同级别医院CT设备性能参差不齐、CT生产厂家也各不相同,导致扫描图像质量控制成为难点,为有效阻 击疫情,彻底筛查疑似病例防患于未然,本文结合CT扫描特点,提出疫情期间疑似或者COVID-19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方 案的一些建议,旨在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为COVID-19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带来帮助。
2020 Vol. 35 (6): 27-30 [摘要] ( 181 ) HTML (28 KB)  PDF (1377 KB)  ( 179 )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普通患者胸部CT检查流程管理初探
帅桃,邓莉萍,游泳春,李真林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行普通患者胸部CT检查流程的优化 对于发现隐匿性COVID-19患者,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将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采用集中预约 的模式,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防护级别,充分发挥一线技师作用,在发现影像疑似患者后,通过影像疑似患 者上报流程上报,争取在影像CT检查环节筛查疑似病例,达到在尽早切除病毒传播的可能。结果 截至2月20日,我院已完 成普通患者胸部CT检查3000余例,技师上报疑似病例35例,诊断医生判断后送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病例23例,最终确诊 COVID-19阳性患者3例。结论 在COVID-19疫情期间,做好普通患者胸部CT检查各个环节流程的管理,充分发挥一线放射 技师的作用,可尽早筛查隐匿性的COVID-19患者,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避免了医护人员及其他社会人员的交叉感染,让 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020 Vol. 35 (6): 31-34 [摘要] ( 210 ) HTML (26 KB)  PDF (1515 KB)  ( 154 )
3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患全程无接触胸部CT检查方法的探讨
宋婷妮,夏春潮,彭婉琳,张金戈,李玉明,李磊,赵飞,蒲进,张凯,李真林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1
目的 探讨在不改变CT检查设备原有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安全、高效、快捷地全程无接触完成CT检查的方 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CT操作技师和相关人员院内交叉感染防控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本研究首先通过标准CT 扫描模体,对来自不同厂家的三大类型CT扫描设备进行研究,确定胸部CT扫描定位参数,并对无接触扫描过程进行模拟 和实现,制定无接触胸部CT检查流程。同时纳入2020年1月17日至2020年2月19日期间我院发热门诊来源胸部CT检查患者 进行检查,进一步验证无接触胸部CT扫描的可行性。结果 1706例发热门诊患者中,本研究共纳入1531例患者进行了胸部 CT检查,其中男性820名,女性720名,平均年龄(30±15)岁,无接触扫描完成检查率89.7%,所有图像均符合质控标准 与诊断要求。在无接触扫描患者中,有8例因屏气不佳进行了补扫,补扫率0.52%;有13例因床位高度不佳和卧姿倾斜导致 扫描图像部分超出显示范围,通过补重建进行了纠正,补重建率0.85%。结论 本研究在不改动设备硬件的情况下,通过对 不同类型设备进行精细定位方法实验,可实现无接触胸部CT扫描操作。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得到了满足诊断的图像最 大程度降低了技师被感染和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2020 Vol. 35 (6): 35-39 [摘要] ( 151 ) HTML (30 KB)  PDF (1842 KB)  ( 208 )
4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CT检查院感防控管理
赵俐红a,b,伍冬梅a,b,熊洁a,b,李伟a,b,杨蓉c ,李真林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2
目的 探讨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在放射科行CT检查的院感防 护管理举措,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发生。方法 通过采取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培训、科学划分区域、制定标准化检查流程、疑 似患者专机检查、专用检查通道、规范的消毒和垃圾处理等院感控制措施。结果 检查量逐步恢复,无一例员工发生院内 感染,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普通检查患者之间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 疑似、确诊COVID-19患者的院感防控管理非常重 要,对于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促进放射科医疗秩序逐步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0 Vol. 35 (6): 40-43 [摘要] ( 256 ) HTML (32 KB)  PDF (1503 KB)  ( 272 )
44 天眼AI平台结合低mAs在COVID-19胸部CT筛查中对患者的双重保护价值研究
谭佳1 ,李真林1 ,袁元1 ,夏春潮1 ,田川1 ,邓莉萍1 ,曹立波1 ,曾鹏1 ,邵强2a,尚雷敏2b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3
目的 探讨天眼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平台结合40 mAs低管电流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胸部CT筛查中对患者的双重保护价值。方法 前瞻性随机收集我院2020年2月25日至2020年3月6日 行胸部CT筛查的患者共计155例。其中,A组为实验组73例,采用智能辅助摆位,定位框自适应勾画扫描框,参考管电流量 40 mAs;B组为对照组82例,采用常规人工摆位,手动勾画扫描框,参考管电流量68 mAs。所有患者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 制技术。计算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由两位有经 验的胸部影像诊断医生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双盲评分;记录两组的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记录每例患 者检查所需时间,每例患者与当班技师的接触次数。比较疫情之下两组患者做胸部CT扫描的心理差异。利用SPSS 26.0软 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图像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SNR和CNR均小于B组(P<0.05);两组图 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0.05),均能满足临床诊断;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为 (1.08±0.16)mSv,B组为(1.87±0.23)mSv,A组辐射剂量较B组下降约43%;A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比B组节约大约 23 s;A组患者与当班技师的接触次数比B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院内感染和辐射的心理评分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眼AI平台结合40 mAs应用于COVID-19胸部CT筛查,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与当班技师的 接触,减少患者的院内感染风险,而且在图像满足临床诊断的同时,可进一步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形成双重保护。
2020 Vol. 35 (6): 44-48 [摘要] ( 354 ) HTML (42 KB)  PDF (1628 KB)  ( 360 )
49 智能定位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邓莉萍1 ,袁元1 ,廖凯1 ,潘雪琳1 ,帅桃1 ,王紫薇1 ,谭佳1 ,邵强2a/sup>,尚雷敏2b,李真林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4
目的 探讨智能定位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20年2月17日至29日我院胸部CT检查的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智能定位技术 进行胸部CT检查,B组为对照组,采用人工定位方法进行胸部CT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起始偏移、前后偏移、左右偏移,图 像肺实质和主动脉SNR、CNR、主观评分以及辐射剂量指标,医患接触时间与次数,技师扫描体验等指标。结果 A、B两 组起始偏移、前后偏移、左右偏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实质和气管分叉平面降主动脉的SNR、CNR、图 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医患无接触,B组医患接触约60 s/例;使用智能定位技术的技师认 为操作简单快捷,更有利于自身防护,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结论 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行动自理患者采用智能定位 技术进行CT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及效率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2020 Vol. 35 (6): 49-53 [摘要] ( 186 ) HTML (45 KB)  PDF (1617 KB)  ( 87 )
59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中的价值
萧毅,刘士远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以肺部感染为主的乙类 传染病。此次COVID-19疫情中的影像学暴发式需求,对医院影像诊断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客观上推动了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的发展。本文对医学影像学在COVID-19诊治及防控决策中的价值、COVID-19的临 床影像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面临的挑战、COVID-19 AI研发价值与研发现状、COVID-19 AI的不足与对策进行了阐述。
2020 Vol. 35 (6): 59-62 [摘要] ( 209 ) HTML (28 KB)  PDF (1458 KB)  ( 524 )
63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科预警系统研究
张凯1 ,刘秀民1 ,陈玉环2 ,谭佳1 ,宋婷妮1 ,李真林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7
目的 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放射科预警系统,并探讨其 应用效果。方法 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COVID-19影像辅助诊断模型应用于影像技师检查、医师诊断工作流程,并同步启 动科室应急机制,对疑似患者做进一步临床决策和处理。分别回顾性纳入210次本院胸部CT数据(包括60次COVID-19确诊 数据)作为模型测试数据和前瞻性纳入1200次胸部CT检查数据评估该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该系统平均检测时 间为(105.80±48.50)s,对疑似COVID-19患者从预警至对接院内相关科室的整体处理时间为(5±3)min。该系统检测 COVID-19患者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2.67%。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的COVID-19放射科预警系统可对COVID-19患者进 行快速、准确筛查,并提供及时智能预警提示,有助于减少COVID-19患者放射科就诊时间,优化诊治流程。
2020 Vol. 35 (6): 63-66 [摘要] ( 171 ) HTML (32 KB)  PDF (1598 KB)  ( 183 )
67 面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需求的智能影像评价系统——人工智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黄皓,颜子夜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8
影像学特征已经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肺炎特征快 速识别、肺炎严重程度判定、诊断效率提高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但是COVID-19病情变化复杂,防疫工作量大, 导致影像科医生在经验和时间上不能迅速准确地对COVID-19影像进行评估。本文介绍了一种COVID-19智能影像评价系 统,可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对病灶的影像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辅助医生快速进行病情分析和疗效评价,为 COVID-19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2020 Vol. 35 (6): 67-69 [摘要] ( 156 ) HTML (26 KB)  PDF (2266 KB)  ( 208 )
70 基于人工智能测量指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鉴别诊断
李大胜1a,王娜娜1a,董建平1b,霍志毅1a,裴丽君2 ,刘曦3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19
目的 探索基于CT影像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诊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与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9年1月27日至2020年2月20日103例肺炎患者,其中29例COVID-19患者,74例为排除COVID-19的CAP患者。两组患者均 行MSCT扫描,应用常规阅片+AI辅诊系统辅助阅片方式对CT图像进行评价,并使用AI辅诊系统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区域进 行定量测量,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 COVID-19组的AI测量值密度HU(-750,-300)感染体积和感染占比平均水平 均显著高于CAP组(P<0.05)。其他测量值结果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AI测量的结果可以作为鉴别 COVID-19和CAP的补充依据,结合AI定量测量结果和人工判断可以更方便和快捷地为COVID-19提供可靠的鉴别诊断依据。
2020 Vol. 35 (6): 70-74 [摘要] ( 182 ) HTML (34 KB)  PDF (1971 KB)  ( 317 )
75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的应用初探
王娜娜1 ,王大为2 ,李大胜1 ,于卫永3,4,田凇2 ,于巍伟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0
目的 探索基于CT影像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疗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与分析2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44次CT检查数据。2名 资深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常规阅片方式和AI辅助阅片方式对CT图像进行诊断评价,对比两种方法对COVID-19受累肺叶的 检出率和诊断用时,并应用AI辅助诊疗系统对感染区域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定量分析结果与病情进展之间的相关性。结 果 AI辅助诊疗系统阅片方式肺叶检出数高于常规诊断方法(128个 vs. 102个),且诊断用时明显减少[(0.67±0.56)min vs.(3.18±2.03)min],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早期、进展期及放射学转归期在感染区域(全肺、右肺上 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下叶)体积占比及感染区域内CT值分布(>60 HU及-270~30 HU)体积占比组间对比具有统 计学差异(P<0.05)。结论 AI辅助诊疗系统可以高效辅助COVID-19诊断及量化评估,为COVID-19的病程分析提供帮助。
2020 Vol. 35 (6): 75-79 [摘要] ( 329 ) HTML (37 KB)  PDF (1998 KB)  ( 505 )
80 疫情防控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共享技术规范研究与制定
刘景鑫1 ,张红杰2 ,钟宇彤3 ,柳林1 ,李洪军1 ,程凯亮1 ,王中山3 ,刘天戟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1
目的 为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快速、精准诊断能力,将医学影像同 质化,实现医学影像的远程诊断,我们进行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共享技术的标准规范。方法 基于医学影 像远程智能质控技术和医学影像互认共享标准规范的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制定本技术规范。结果 本规范规 定了疫情防控医学影像互认共享的一般要求、人员感染防护、卫生消毒、设备互认检测的质量控制。结论 本标准适用于 COVID-19、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中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共享。非疫情时期,本规范作为医学影像互认共享技术 规范,可以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质控常规化、操作程序化、影像同质化、结果共享化。
2020 Vol. 35 (6): 80-83 [摘要] ( 176 ) HTML (31 KB)  PDF (1563 KB)  ( 270 )
84 COVID-19影像检查流程感染防控经验分享
程凯亮1 ,柳林1 ,崔晶蕾2 ,曹靖惠1 ,吕忠文1 ,王辉1 ,刘景鑫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2
影像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规范的 影像检查技术及感控工作是COVID-19病例筛查、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保障。为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指导公众和 特定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严格特定场所消毒,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减少COVID-19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我院总结相关 传染病的影像学检查参考措施与经验,对全省COVID-19的影像学疫情防控培训任务进行展开。我们希望本文可有效抗击 COVID-19疫情继续传播和扩散、降低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风险,并能为更多医学影像科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2020 Vol. 35 (6): 84-88 [摘要] ( 181 ) HTML (33 KB)  PDF (1545 KB)  ( 107 )
89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检测研究
祖莅惠1 ,胡博奇1 ,王平1 ,张忠2 ,刘景鑫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3
放射诊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CT影像数据量 较大,单个患者阅片耗时较长,为医生诊断带来巨大压力。本研究基于不同医院COVID-19患者的数据脱敏CT影像,通过 深度学习的方法学习样本病灶纹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空间序列卷积的图像检测模型。该模型能快速定位CT影像中病灶 区域,并关联同一患者不同阶段CT影像,综合得到更准确的检测结果。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COVID-19的初步诊断及鉴别 诊断效率,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为疾病控制做出贡献。
2020 Vol. 35 (6): 89-92 [摘要] ( 294 ) HTML (31 KB)  PDF (1732 KB)  ( 651 )
93 医学影像设备及PACS的疫情防控管理
毕明深1 ,韩志强1 ,崔晶蕾2 ,刘景鑫3 ,安东洪3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4
目的 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中影像设备与PACS的疫情防控管 理工作。方法 根据COVID-19疫情期间的特点,对我院医学影像设备及PACS疫情防控管理流程及设备、环境进行全面疫情 防控管理,发挥PACS在疫情防控的特殊作用。结果 以我院的医学影像疫情防控工作经验为基础,对全省医疗机构相关医 护工作者进行了远程培训,同时制订了吉林省疫情防控相关地方标准。结论 对医学影像设备及PACS进行科学的疫情防控 管理,有助于减少疫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效率和水平。
2020 Vol. 35 (6): 93-96 [摘要] ( 177 ) HTML (30 KB)  PDF (1869 KB)  ( 244 )
97 突发疫情远程智能防控诊断平台设计的研究
高长曌1 ,袁太兴2 ,崔晶蕾2 ,李洪军1 ,王辉1 ,王中山2 ,刘景鑫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5
目的 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智能防控诊断平台,可对突发疫情开展预防、诊断、科研和随访等全流程信息服务。 方法 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的医学影像质控互认共享云平台,采用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用于CT影像 质控的量化统计分析法、用于DR影像的自动检测法。结果 平台实现了影像分析处理、影像互认共享、影像智能质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影像智能诊断以及在线教学培训等功能。结论 平台可以开展 COVID-19影像远程辅助诊断、提升工作效率,有利于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020 Vol. 35 (6): 97-99 [摘要] ( 183 ) HTML (27 KB)  PDF (2275 KB)  ( 126 )
100 应急留观病房规范化设计与医学装备配置研究
徐峻a ,季智勇b ,付向晖a ,李斌b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6
目的 为做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建设应急发热门诊留观病区,满足“六不出门”诊疗原则。方法 在疫情 防控期间快速反应,优化选址、设计、感控流线布局、工程施工和项目管理等,科学规划,医工结合,高效实施。结果 通 过20天的高效施工,建成了包括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等在发热门诊内“一门式”完成的、功能完备的发热隔离 病区。结论 应急发热门诊留观病区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发热患者的收治压力。
2020 Vol. 35 (6): 100-104 [摘要] ( 218 ) HTML (38 KB)  PDF (2010 KB)  ( 125 )
105 从医工视角看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侍伟伟a ,李斌a ,季智勇a ,王音b ,刘婉荣a ,庄陆军a ,殷昱宁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7
目的 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中,直面防护物资紧缺、临床应用培训及特殊专业设备消毒等难点,从临床工 程师视角出发,集思广益,为临床一线做好保障服务工作。方法 通过自制改进一些紧缺防护物资,添加温控器使得额温计 处于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增加特殊区域设备巡检保养频次,制作一体式氧气减压阀氧呼吸机接口,通过多媒体强化快速培 训,增加快速操作流程随机配挂等多种举措,试图改善和突破现有特殊疫情时期的难点。结果 自制的一些防护用品投入使 用前,经专业检定部门检测,检定合格,而且临床医护的反馈很好,非常实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资紧缺压力。在一体 式氧气减压阀呼吸机接口使用实践中,对比之前报修记录(漏气、接口不匹配等相关报警),报修频次有效降低,成效明 显。结论 医工视角下直面疫情防控存在的困难,通过与临床的紧密配合、加强联系,发挥医工结合优势,通过自制改造创 新、提高巡检保养频次、强化安全培训等做法,做好临床支撑保障服务。
2020 Vol. 35 (6): 105-107 [摘要] ( 176 ) HTML (29 KB)  PDF (1457 KB)  ( 136 )
108 远程医疗技术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治中的应用
刘婉荣,李斌,季智勇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8
目的 在呼吸道传染疾病疫情防控中有效减少医务人员出入隔离病房次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提升医院应急管 理水平,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方法 借助远程医疗技术,医生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对应急状况进行指挥 以及对患者进行会诊、检查、治疗。结果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了医生跟患者之间的远程诊治,为患者提供了医疗保 障。结论 研究表明,远程医疗技术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及保护了医护人员,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020 Vol. 35 (6): 108-111 [摘要] ( 186 ) HTML (32 KB)  PDF (2127 KB)  ( 202 )
11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临床医学工程师职责探讨
卢如意a ,孙静a ,熊伟a ,潘瑾a ,冯靖祎a ,顾国煜b ,梁廷波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29
临床医学工程师作为医疗机构里与医生、护士、医技同等重要的角色,保障着全院医疗设备临床应用的质量与安 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临床医学工程师的重要性与价值更加凸显。本文基于前期对临床医学工程师角色演变的 研究,结合我院在SARS、禽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与表现,梳理和总结了临床医学工程师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并对其角色定位展开讨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临床医学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可归纳为日常工作、应急调配、物资鉴定和服务保障四个维度,涉及设备购置管理、安装验收、应用培训、应急维修、设 备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应急调配和防护物资鉴定等方面。本文理清角色定位,为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医学工程师更好地开 展疫情防控工作及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2020 Vol. 35 (6): 112-116 [摘要] ( 140 ) HTML (32 KB)  PDF (1729 KB)  ( 675 )
117 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内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研究
孙静a ,冯靖祎a ,郑骏a ,吕颖莹a ,熊伟a ,顾国煜b ,梁廷波b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0
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是医疗机构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关键保障。为了将有限的医疗设备资源使用率最大 化,本文面向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要求,依托医院急救设备供应中心,基于以往SARS、禽流感的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实践经 验,结合疾病诊治指南,根据医疗设备相关国家管理要求,联系医院多院区运行实际,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呼吸道传染病 的院内院外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该应急调配机制在我院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 究为医疗机构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设备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2020 Vol. 35 (6): 117-120 [摘要] ( 193 ) HTML (31 KB)  PDF (1585 KB)  ( 441 )
121 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用防护物资调配机制探讨
熊伟a ,孙静a ,吴韬a ,冯靖祎a ,赵敏b ,顾国煜b ,梁廷波b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1
目的 提出一套新型有效的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应急医用防护物资调配机制,以更高效地应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止院 内交叉感染。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形成物资调配机制并展开讨论。结果 形成了一套针对呼吸道传染 病的包含应急医用防护物资模块化分级分配、备货方案与院内外联动的调配机制。结论 本文提出的应急医用防护物资调配 机制能够给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护物资,减少医护人员感染,提高传染性疾病防控诊治的效率,为其他医疗机 构应急物资调配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2020 Vol. 35 (6): 121-124 [摘要] ( 177 ) HTML (33 KB)  PDF (1523 KB)  ( 201 )
125 呼吸道传染病医用防护服装的关键指标解析与应用建议
潘瑾a ,孙静a ,吴韬a ,翁蕙莲a ,吴李鸣b ,潘群英c ,冯靖袆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2
本文通过对比手术衣、洁净服、隔离服、医用防护服等医用防护服装在使用场所和适用标准性能要求方面的差异, 提出呼吸道传染病医用防护服装的使用建议,尤其为物资紧缺时提供替代建议。研究发现,相较于美国和日本的生物污染 物质防护服标准,我国医用防护服标准在应对血液喷溅、体液喷溅环境下的生物防护性能上仍需改进,但可以通过配合使 用洁净服、手术衣弥补血液病原穿透防护。此外,医用防护服装也应注重整体化设计,通过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和非接触诊 断强化整体性能。本文的研究为医疗机构防护服装的应用提供指导,为防护服装标准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建议。
2020 Vol. 35 (6): 125-128 [摘要] ( 181 ) HTML (33 KB)  PDF (1481 KB)  ( 133 )
129 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捐赠物资的应用鉴别及分类
郑彩仙a ,郑焜a ,沈云明a ,施骏b ,苏畅a ,郭晨晨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医疗物资紧张,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施以援手,各种不同渠道的捐赠物资涌入医疗 机构,如何鉴别捐赠物资是否可医用及其适用范围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捐赠物资接收工作流程及 鉴别物资的辅助手段,即建立微信交流平台、上海市质量标准化研究院开发的防护产品标准信息和全文库、微信小程序“医 工通”及查询国内口罩的百度医用口罩信息查询器。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应急物资捐赠管理提供思路。
2020 Vol. 35 (6): 129-132 [摘要] ( 148 ) HTML (30 KB)  PDF (1903 KB)  ( 168 )
133 基于发明专利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创新态势研究
张婷,陈娟,卢岩,欧阳昭连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4
目的 通过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领域的发明专利分析揭示技术创新态 势。方法 本研究以智慧芽数据库收录的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利计量分析结合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技术创新时间趋 势、技术创新生命周期、技术创新来源地、技术创新实体、技术创新热点等角度揭示ECMO领域的发展态势。结果 ECMO 领域共有发明专利申请167组,已积累一定规模的高技术含量成果,创新力持续提升;美国和中国是主要的技术创新来源 地;美国的技术创新实体引领全球发展,中国技术创新实体以企业和医院为主,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热点聚焦于体外循环、体外生命支持、中空纤维、ECMO设备、血液处理等方向。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ECMO的发 明专利进行分析,从情报学角度为企业ECMO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推进国产化进程以实现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本土化。
2020 Vol. 35 (6): 133-138 [摘要] ( 267 ) HTML (45 KB)  PDF (2194 KB)  ( 149 )
139 基于科技论文的中国体外肺膜氧合领域基础研究实力分析
陈娟,卢岩,张婷,欧阳昭连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5
目的 分析中国在体外肺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领域的基础研究实力。方 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ECMO相关的科技论文,基于论文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量以及高频词聚 类,分析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规模、影响力及研究热点。结果 1970年至今,全球ECMO相关科技论文共计8822篇, 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11.4%。美国的论文数量和影响力均居全球绝对领先地位,中国论文数量(592篇vs.3975篇)仅 为美国的七分之一,总被引频次(7360次vs.95021次)和高被引论文数量(3篇vs.42篇)均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篇 均被引频次(12.4次/篇vs.23.9次/篇)仅为美国的一半,单看中国大陆地区(论文数量277篇,总被引频次2133次,篇均 被引频次7.7次/篇)则与美国差距更为明显。中国仅台湾大学一家机构的论文数量进入全球前20位,中国前10位机构的平均 总被引频次(658次)、篇均被引频次(11.8次/篇)和高被引论文数量(0.3篇)均远低于全球前20位机构的均值(分 别为7476次、34.2次/篇、6.8篇)。中国仅有的少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心肺复苏”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 气治疗”两个方向。结论 我国在ECMO领域基础研究规模小,学术影响力弱,研究实力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目前仅有的 少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急救治方面,很少涉及先天缺陷和心肺移植手术的支持治疗。
2020 Vol. 35 (6): 139-143 [摘要] ( 149 ) HTML (36 KB)  PDF (2600 KB)  ( 93 )
144 全球体外膜肺氧合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分析
卢岩,陈娟,张婷,欧阳昭连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6
通过ClinicalTrials.gov对全球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临床试验数据进行采集,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注册数量与时间变化趋势、国家分布、申办者及研究类型与方法、分期、适应证等角度对ECMO临 床试验注册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全球ECMO临床试验共有208项,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3.77%;主要开展于美国(43项)、中国(35项)和法国(33项),其申办者以医疗机构为主(63个,占48.84%)。其中, 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数量基本相同(93项和115项),实验性研究中处于Ⅳ期的注册数量最多(11项);临床试验的适应 证集中于心源性休克(36项)、心脏骤停(27项)和心力衰竭(16项)等心脏疾病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9项)、呼吸 衰竭(26项)等肺部疾病。截至检索时间,中国大陆在该机构注册的ECMO临床试验数量较少(19项),与欧美发达国家 尚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全球ECMO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可为推动ECMO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及相关技术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及依据。
2020 Vol. 35 (6): 144-149 [摘要] ( 175 ) HTML (40 KB)  PDF (2096 KB)  ( 144 )
150 国内外体外膜肺氧合标准化现状浅析
徐东紫,欧阳昭连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7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人抢救中,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发挥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为打破ECMO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ECMO国产化问题被提上日程,亟待进行ECMO标准化研究。本研究梳 理了ISO、美国、欧盟和我国目前ECMO相关的标准化成果,总结了各国的标准现状,发现美国和欧盟均大量采用了ISO 制定的国际标准,中国在采用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制定了本国的相关标准。希望为ECMO研发提供标准信息支持,以推进 ECMO国产化进程。
2020 Vol. 35 (6): 150-153 [摘要] ( 261 ) HTML (31 KB)  PDF (1312 KB)  ( 222 )
       研究论著
154 我院基于SPD模式优化医用耗材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薛莉a ,张勇b ,吴学谦a ,李莉a ,宁伟a ,王晓娅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8
目的 为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实现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方法 我院通过招标采购方式引进了SPD医用耗材运营团 队,应用SPD管理系统对医用耗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结果 我院通过SPD模式实现了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和医院成本 的控制。结论 利用SPD耗材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减少医护人员在耗材管理方面时间和精力消耗, 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2020 Vol. 35 (6): 154-157 [摘要] ( 192 ) HTML (28 KB)  PDF (1946 KB)  ( 446 )
158 基于鱼骨图分析法的呼吸机质控检测影响因素探讨
李萌a ,郭大为b ,王慧宇b ,王爽c ,何菁c ,王海燕a ,孙海燕a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39
目的 通过对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以提高通气参数的检测准确度。方法 回顾 性总结分析2015年至2018年间34台呼吸机的163次质量控制检测中通气参数检测不正确的事件,采用鱼骨图法从呼吸机及 附件、气流分析仪、检测人员和检测环境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呼吸机检测检查表,将年均呼吸 机质量控制检测中产生错误数据的次数由4次降为0。此外,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分 析,保证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论 应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呼吸机质量控制过程进行管理,能有效地保证被检测呼 吸机通气参数数据的准确性,保障检测过程的高效、可靠。
2020 Vol. 35 (6): 158-161 [摘要] ( 306 ) HTML (30 KB)  PDF (1826 KB)  ( 412 )
162 医院卫生技术管理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刘健生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40
在新的卫生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卫生技术管理(Healthcare Technology Management,HTM)日益成 为重要的议题,目前我国医院内HTM还存在管理角度单一、资源配置效率低等特点,需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HTM 体系。本文主要总结了近5年来信息化平台、基于医院的卫生技术评估(Hospital-Base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B-HTA)、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院HTM中的应用。分析发现,信息化成为提高HTM管理 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最佳方式,也能够保存卫生技术使用中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HB-HTA能够帮助HTM实现最优决策, 在我国各医院有推广的可行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性能预测,以数据为基础AI具有很好地 应用前景。期望本文能对一些HTM存在问题和挑战的医院在寻求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HTM管理体系方面提供借鉴。
2020 Vol. 35 (6): 162-165 [摘要] ( 144 ) HTML (30 KB)  PDF (1445 KB)  ( 122 )
166 远程移动中央综合监护与自动预警系统在COVID-19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实践
陈学斌1a,段军1b,安峥1a,唐刚2 ,高敏1a,张伟硕1a,李天庆3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41
中央监护系统是对重症患者实时监测的重要工具。目前各医院中央监护系统只能对单一品牌型号监护仪数据的集 成监测,未能对不同科室、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监护仪和呼吸机数据实现远程集成监测,更无法对患者状态进行综合评价 及自动预警提示。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救治工作中,研究团队克服了临 时改造的重症病房未设立中央监护系统,各种设备品牌、型号不统一等问题,建立了远程移动中央综合监护及自动预警系 统,不仅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监护仪和呼吸机的实时数据及报警信息的远程集成监管,通过NEWS综合评估预警系统 对患者病情的实时自动综合评价,第一时间将重要病情变化通知给相关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APP和PC端访 问该中央综合监护系统,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对患者进行24 h实时监测和及时处置,并可以进行异地远程会诊。临床实 践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监护处置效率,对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精准施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 Vol. 35 (6): 166-170 [摘要] ( 124 ) HTML (37 KB)  PDF (1825 KB)  ( 267 )
171 放射医务人员对于COVID-19的措施和体会
来守永1 ,杨梓2 ,梁克树3 ,付海鸿4 ,侯代伦1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20.06.04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烈性呼吸道传染 病,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全国各地蔓 延,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且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规范的X线摄影及CT检查技术是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病例筛查、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保障。为抗击COVID-19疫情继续传播和扩散,有效降低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 染风险,规范放射科影像检查技术工作流程,本文以相关传染病的影像学检查为参考总结措施与经验,为医学影像科的防 控工作提供参考。
2020 Vol. 35 (6): 171-174 [摘要] ( 157 ) HTML (31 KB)  PDF (1535 KB)  ( 314 )
       资讯
175 东软医疗:软硬兼具 “雷神”“火眼”齐力抗疫
2020 Vol. 35 (6): 175-175 [摘要] ( 190 ) HTML (8 KB)  PDF (1533 KB)  ( 47 )
176 双源CT技术新进展——对光筛架构技术的认识
曹厚德
2020 Vol. 35 (6): 176-177 [摘要] ( 92 ) HTML (12 KB)  PDF (1587 KB)  ( 167 )
178 临床实用型CT发展趋势
李真林
2020 Vol. 35 (6): 178-179 [摘要] ( 118 ) HTML (12 KB)  PDF (1702 KB)  ( 234 )
180 科技抗疫,共克时艰 联影“四位一体”智能筛查分级防控解决方案
2020 Vol. 35 (6): 180-181 [摘要] ( 98 ) HTML (13 KB)  PDF (1405 KB)  ( 118 )
182 飞利浦极光CT,同世界人民齐心抗疫
2020 Vol. 35 (6): 182-182 [摘要] ( 88 ) HTML (9 KB)  PDF (1495 KB)  ( 69 )
183 神舟方舱CT、移动CT助力医院抗疫
2020 Vol. 35 (6): 183-183 [摘要] ( 99 ) HTML (9 KB)  PDF (1452 KB)  ( 89 )
184 瑞格泰科:助力深圳“小汤山”,无磁瑞米立新功
2020 Vol. 35 (6): 184-184 [摘要] ( 72 ) HTML (8 KB)  PDF (1536 KB)  ( 46 )
医院成长微课堂 行业研究员 中国医疗设备传媒集团 网来天下 通健新广 欧亚起航 医疗维修在线 爱普生
 
Copyright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164号-1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路12号院天竺综合保税区泰达科技园7号楼 邮编:101312